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几岁,痴迷于学习吧-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13年的上班族生活,加上5年的时间从事公司经营和担任顾问等,我见过形形色色的职员。越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惹上司生气发火的人,在他三十几岁的时候就越是成长很快。这是超越商社、制造商和金融机构等行业而存在的共通法则。
  上司也是人,即使生气发火也要看对象。对于那些即使对他们发脾气,对方也无动于衷的人,根本没想要对他们发什么脾气。而挨上一顿训斥便默不作声、精神方面敏感脆弱的部下,也只好口下留情。
  “他是条汉子。说他一下不会有什么事儿的。”上司的怒火只会喷向这种已经得到承认的部下。据说,巨人军棒球队全盛时期的监督川上哲治曾经代表长岛茂雄经常对大家大加训斥。上司在训人的时候,会自己斟酌如何去训斥人家,以及训斥对象。
  经常挨剋,并不代表你有很多错。上司批评下属,是有心想要栽培他,是疼爱下属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哪怕他是一个上司,绝对不会制造机会和他讨厌的部下对话。发脾气、训斥人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是上司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来面对你。对此应该充满感激才对。
  面对一位找你索赔的顾客,如果认真接待,一定会得到顾客的喜爱。上司和部下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上司觉得“你是以为善于听取意见的人”,一定会把他积累下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
  要在上班族中出人头地,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和上司的引领。因此,与上司之间成为敌我关系是极不明智的行为。要把上司当作大股东,认真听取这位大股东的意见,这样就一定会提升你自己的股价。
  

10 在以“时价”论英雄的时代,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欧美企业常以“时价”论英雄
  所谓股价,即使是面额50日元(约合人民币3元多――译者),认购者越多,股价就越高。反之,抛出者越多,股价就越跌。也就是说,评价随着时价的变动而上下波动。你的股价也是这样。论资排辈这种传统的日本企业体制,是根据工龄长短来对个人进行评价的系统。当然,在欧美社会,是不存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的。
  我有个亲戚,从美国的大学毕业,然后在美国直接参加了工作。对于他这种在纯粹的外资企业上班的人来说,职员评价以“时价”而论便顺理成章。就工资来说,不是月薪制,而是分成日薪、周薪、双周薪和年薪。当然,越是靠后,评价就越高。
  工作第一年上班是见习期,如果不行立刻走人。但是,如果很顺利,得到很好的评价,获得五到十倍的年薪也毫不足奇。如果特别优秀,会有猎头公司寻上门来,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打听到的。
  提到猎头公司,会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年富力强的三、四十岁的职员们。二十几岁的职员比比皆是,就连进公司第二年的职员也是再平常不过。
  裁员也是家常便饭。某个早上,突然被告知已经被解雇,在金鱼缸 (用透明玻璃隔开的单间) 外,人事部门的职员已经为你结算好工资、养老金等等,去职后所需文件也一应齐备,为了整理行李,就连搬运公司的人也已经整装待发。
  某一天突然年薪跳级,某一天又突然被解雇。薪水越高,成本及对公司的贡献大小都会遭到苛刻评价。当然,员工也有他的评价,评价“公司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不满意,那么跳槽就是了。
  在外资企业,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是平等的。评价如此波动巨大,职衔自然也会瞬息万变。因此,实际上一般会直呼其名,而不以职务称呼人。
  外资企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凭依“时价”而生存。不仅是员工,就连企业本身、事业本身也都受“时价”左右,而被买来卖去。
  ■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靠“时价”评价的时代已经来临
  即使在日本企业,猎头现象也已经习以为常。尤其以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金融不稳定为契机,最近,变卖企业、事业的情形等屡见不鲜,某一天“不断有员工调职(此时应该说成跑过去吧)到竞争对手的公司”,这样的事态也在频频发生。
  几家商社曾经视对方为竞争对手,针锋相对过,突然听说要合并,几家商社的职员们都会为之错愕不已。城市银行等等,已经无法再合并下去了。是全体员工整体调入曾经是竞争对手的公司,这可不是简单的搬迁。
  对于员工而言,也会觉得始料不及。对方的企业文化完全不同,从单据的填写到差旅结算方式,无一明了。热爱公司的精神、对于公司的忠诚等等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还会起到阻碍作用。
  今后,变卖企业或者事业的情形还会不断增加,日本大型汽车制造商N公司把自己卖给了外资企业,日本最大的重型电机制造商也将它的事业部门转让给了别家公司。一心想要摆脱不盈利部门的企业层出不穷,所以,抛售事业部门的情况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当然,这些部门所属的职员就会遭到解雇或者另谋出路。而到了此时,即便想要说“我不愿意”,也说不出口了。
  即便面临这种状况,我也不会觉得如何不幸。当然,那些被一起抛售出去的员工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幸吧。相反,他们也许会松一口气:“太幸运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来是要被裁员被解雇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与其失业流落街头,不如继续自己做惯了的工作,谁都会这么想的。
  不要以为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不管你是不是二十几岁,公司的命运如何,谁也不清楚。
  对于一个职员而言,热爱公司的精神也好,如何忠于自己的公司也好,与其抱有这样的幻想,不如忠于自己现在手头的这份工作吧,这比什么都重要得多。
  更何况,工龄再长,也没有什么价值。不管你的工作内容曾经如何充实,也不管你持有多高的“股值”,日本的公司都会朝着美式企业转型,而这一切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缺乏在外资企业生存的技巧和迎难而上的训练,那么就只能与失败者为伍。因为从二十几岁开始裁员就已经开始。
  “去年业绩提高了,所以可以安心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去年做过的事情在去年已经得到了评价,所以,今年的你只能说已经破产。这就是“时价”评价。
   。 想看书来

11 首先要主动向“股价高的人”学习
■首先要向“股价高的人”学习
  要提高股价,首先要从你的周围寻找“股价高的人是谁?”。这个人既可以是你的前辈也可以是你的上司。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很厉害的能人”。
  然后,重要的是完全复制他(她)的做法。常言道:学习来自模仿。希望早日出人头地,只有去复制理想的榜样。学生舞弊万万不可,而走向社会后的舞弊则受人赏识。公司也会期望你那么去做。
  具体榜样近在眼前,则复制其一举手一投足。运气好的话,分在同一科室自然再好不过,即便不在同一科室而在其他科室,亦无大碍。总之要以身边的人为假想榜样,然后树立“先做到这一步吧”的目标,努力工作。他(她)可以成为一把尺子,可以丈量出每天有多少进步?接近到那个阶段了?
  也许,你和他(她)之间确实存在着天壤之别,换言之,他(她)是你的对手,所以,就要把工作中他(她)策划了的、处理过的事务,你也思考出一个不同的方案来。要常常思考:“要是换我来做的话,我就会如此这般。”这一点非常重要。不需要公诸于众,而且也不可能给你公诸于众的机会,自己磨砺动脑筋的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如果缺乏这种训练,你就会沦落为“等待指令一族”。等待指令一族总是常见于那些在优秀上司的手下做事的员工当中,与其说是上司拿下属当工具使用,倒不如说员工自己完全依赖这位优秀的上司,主动放弃了自我思考,常常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发展。因为没有发展,所以永远成不了上司。因为成不了上司,所以就会落后于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龄人。结果,转来转去,陷入裁员境地的往往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然而,经常思考出不同方案的人,虽然水平有高下之分,实际上是在处理着与上司一般无二的事务。可以称之为“为了成为上司的一种训练”。所以,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被提拔为可以代行上司职责的角色。
  ■自己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