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若发现难以对自己施舍慈心,就问自己为什么吧!也许你心中有根深蒂固的罪恶感,以致你还在期待惩罚,不肯无条件地宽恕自己。   

  佛教的伦理之美在于,它不在意别人对你做了什么,也不在意你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你仍然可以完全原谅他们。我曾听人说有些事是无法原谅的,但那不符合佛教的伦理。在佛教中,没有什么事是不可原谅的。几年前,一个精神错乱者跑到苏格兰某所小学,杀死了许多小孩,此后的某次宗教仪式中,一位地位较高的教会执事请求上帝不要原谅这个人,他认为有些事是不可原谅的!听到有宗教领袖不肯宽恕悲剧事件的制造者,并以那样的方式治疗人们的痛苦时,我的心情很沉重。   

  如果你是佛教徒,就必然能原谅一切事情。你的宽恕便是治疗,它解决了旧问题,而且绝对不会制造新问题。因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成见,致使你无法原谅自己,有时是因为问题深埋在心中,有时是因为你已经忘了它。你只知道心中有些事让你有罪恶感而无法原谅自己,你觉得有理由否决自己的自由、禅那和觉悟。为何不尝试着善待自己呢?对自己生嗔,就是你禅修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对禅修对象生嗔   

  对禅修对象生嗔,这常发生于还不太熟悉入息出息的人身上。我说“还”,是因为熟悉入息出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遵从指示去做,每个人都会成功。倘若你仍然不能成功,可能就是对禅修或禅修对象生嗔了。你可能会坐下来想:“哦!又来了”、“这一定很困难”、“我实在不想做这事”、“我这么做是因为禅修者都这么做”,或“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佛教徒,而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你若带着嗔念开始禅修,勉强为之,便很难进步——你是摆明了跟自己过不去。   

  我喜爱禅修,而且非常享受它。某次有幸轮到自己带领众僧闭关禅修,我很高兴,于是对大家说:“太好了,闭关禅修啊!”我每天早上都很期待禅修。“哇!我正在闭关禅修,不必做寺院的其他例行工作。”我太喜爱禅修了,对它毫无憎恶之感。你若也持这种态度,便会发现心正如佛陀所言的那样,在“跃向禅修”。   

  我喜欢这个比喻:你走在街上,忽然看见某位老友就在街对面,而你们过去曾共同度过很美好的时光。此时,无论自己正打算去哪里或想要做什么,你都不在乎了,只想冲到街对面去,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去喝杯咖啡吧,我们太久没见面了!我也不管约会是否迟到了。走吧!让我们好好聚一聚。”禅修就像一位亲密老友,你愿意放下手边的所有事情,只为与之相聚一叙。我若是在一里之外看见禅修,一定会冲向它,给它一个温暖的拥抱,并找个地方和它一起喝杯咖啡。至于禅修的对象——呼吸,我的呼吸和我是最佳拍档,我们曾共同度过很美好的时光。若以这种善意看待呼吸,你就会明白,在禅修中觉知呼吸其实很简单。         

※虹※桥※书※吧※。  

第17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5)         

  当然,情况也许正相反——当你知道自己必须和这个该死而且讨厌的呼吸在一起时。你和它曾有过很不愉快的相处经历,看见它从街对面走过来,你会想:“天啊!它又来了!”你会试图躲开,好让它看不见你,你只想逃避。很不幸的是,许多人确实会对呼吸生起这种嗔念。   

  因此,请对禅修的对象培养善意,设法让自己喜欢这段禅修。比如像这样想:“哇!好棒!我只需坐在这里,不必做其他任何事:不必盖房子、写信或打电话。我只需坐在这里,和我亲爱的老友——呼吸共处即可。”你若能这么做,就已去除嗔念之障,而且还能得到反向的增长——增长对呼吸的慈爱。   

  我用以下方法来克服对呼吸的所有嗔念。我会将呼吸看成是自己的新生儿,你会把自己的婴儿遗忘在商场里吗?你会把他遗失在路上吗?你会让他长时间离开你的视线吗?我们为何无法专注于呼吸呢?那是因为对呼吸缺少慈爱,我们不喜欢也不欣赏它。你若能像对待自己的小孩或某位难以割舍的亲密爱人一样地欣赏呼吸,你就绝对不会遗忘或放弃它,而是会始终注意它。但如果你对呼吸心怀嗔念,你就会发现自己总是将它遗忘,而且还会一直想着要失去它,因为你一点都不喜欢它。这正是你无法进入禅那的真正原因。   

  总之,嗔念是一个障碍,你可以通过悲悯他人、宽恕自己、对禅修对象报以慈爱之心、和善地关爱禅修对象等,来克服这个障碍。当你对禅修对象心怀慈爱时,无需多做努力就能守住它。   

  第三障:昏沉   

  第三障是昏沉。相信我们都已经通过自身的禅修经验了解它了。我们坐禅时,无法真正知道自己在观察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在观察当下、静默、呼吸,还是在观察其他对象,这是因为心是昏沉的,犹如没有光线照亮内在般,心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阴暗与模糊。   

  妙法消解昏沉   

  克服昏沉最精妙、最有效的方式是任由自己陷入昏沉——别对抗它!记得当我还是泰国森林寺的年轻比丘时,在凌晨3点15分的打坐中如果想睡觉,我就会拼命挣扎,以求战胜昏沉,但抗争通常以我的失败告终。   

  不过,当我真的成功克服昏沉而不再感到昏昏欲睡时,掉举①往往取而代之。因此,我会努力平息掉举并再次陷入昏眠,于是我的禅修过程就如钟摆,一直在两端之间摆荡,永远找不到中点。   

  ①“掉举”是一种轻度的兴奋状态,陷入掉举的禅修者内心会浮现过往的回忆、杂念,甚至带动欲贪、嗔念等情绪,而无法进入禅定。   

  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了解个中原委。   

  佛陀主张观照,而非对抗。因此,我开始检视昏沉的原因——过去我一直在凌晨3点15分禅修,睡得少而且营养不良。一个英国比丘身处炎热的热带丛林,结果还能怎样呢!陷入昏沉便是无可避免的结果。   

  看清原因后,我选择停止抗争并让脑袋低垂,慢慢睡去——天晓得,我甚至还可能打鼾!不过,当我停止对抗昏沉时,昏沉的情况也没有持续太久。此外,当我通过了昏沉的考验时,接下来即可体验到安定而非掉举。我已找到钟摆的中点,而且从此就能轻松地观察呼吸。         

←虹←桥书←吧←。  

第18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6)         

  禅修中的昏沉是心疲倦的结果。若对抗昏沉,则会使你更累,这时,休息可让能量重回你的内心。为理清这个过程,我们要了解构成心的两个部分:觉知者与造作者。觉知者是被动的那一半心,它只接收讯息;而造作者是主动的那一半心,它会进行评估、思考和控制,二者共同消耗同一颗心的能量。因此,当你忙忙碌碌地努力做事时,造作者会消耗你的多数能量,只留下很少的能量给觉知者。当觉知者的心理能量匮乏时,你就会感到昏沉。   

  几年前的一次闭关中,某个在城里担任企业主管的闭关者因为工作繁忙而迟到。坐禅的第一个晚上,她的心可说是死气沉沉,因此我特别指导她如何克服昏沉:我请她休息。接下来她连续3天都睡过头,一觉睡到黎明,吃过早餐后又回去倒头大睡,午餐过后再打个大盹。多么精彩的禅修啊,在这毫不抗争的三天里,造作者几乎没得到任何心理能量——心理能量自然而然地流向了觉知者。   

  三天过后,她的心渐渐亮了起来,再过三天,她已能赶上其他禅修者的进度。在闭关结束前,她已经领先且成为那次闭关的优秀禅修者之一。   

  因此,不要试图对抗你的心,不要想改变情况,应该任由它去。你要与昏沉和解而非作战,接着,你的心理能量将被释放而流向觉知者,昏沉自然会消失。   

  珍视觉知   

  另一个克服昏沉的方法是更加珍视觉知。禅修之道上有时会有岔路口,左边通往昏沉,右边通往正念。你可以凭经验认出这个路口,这是禅修中选择昏沉小巷或正念大道的时机。往左,你将同时放弃造作者与觉知者;往右,你将放弃造作者而保留觉知者。你若珍视觉知,将会自觉选择右边的正念之道。   

  昏沉与嗔念   

  昏沉有时是第二障嗔念的结果。我以前去澳洲监狱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