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荐序完整与深化的禅修指导
你手上拿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比丘撰写的禅修手册。作者阿姜布拉姆是研究、修行并精通佛法的现代西方人,如今,他要为认真修行的人贡献出他的所学、所思、所感。
在本书中,你将发现一套有关禅修的完整教法,其目标是达到禅定以及下一个次第的洞见。阿姜布拉姆提供了一套详细、精妙的方法与理论,教你如何面对刚开始禅修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使内心趋入禅那的狂喜、快乐、轻盈和深定,最终带来大解脱,实现无我洞见及智慧。
我相当随喜于阿姜布拉姆以自身的丰富经验,来指导修行者的发心。他以佛陀所教导的方式来指导这条增长禅那与洞见的道途,用以帮助弟子们渐次觉悟。一行禅师、佛使比丘、孙伦法师等大师们的教导皆各有其长,所提供的方法虽不同,然殊途同归,皆具有大解脱力。
因此,请有志于修行禅那的读者,仔细阅读本书,并尝试以此为范本。
对于佛陀与阿姜布拉姆的忠告,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或尝试着付诸实践,但切勿过于执著。最后,愿这些超越执著、深入于心的教法能为众生带来正见、利益和福祉。
谨以慈心祝福。
杰克·康菲尔德
于美国加州,心灵磐石中心
二○○六年
。←虫工←木桥 书←吧←
第2节:导论 了解禅修,了解本书
导论
了解禅修,了解本书
禅修是“放下”之道。在禅修中,你“放下”了外在的复杂世界,进而实现内在的安定。禅修是净化与增强内心力量的好方法,这种从世间解脱的净心经验,即是不可思议的禅悦①,它比“性”更美好。
①禅悦是指进入禅那时的喜、乐等状态。在初禅与第二禅有喜有乐,第三禅无喜有乐,到了第四禅则无喜无乐。其中“舍清净”、“念清净”,也是一种禅悦。
禅修的过程会有些辛苦,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但若坚持,禅修将引你进入某种非常美好且别有况味的状态。无论你是在家人、比丘,还是比丘尼,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否则就不会有进步,且前功尽失。
单靠努力还不够,你必须用对方法,正确的方法会正确引导你完成禅修。方法得当的努力不会造成阻碍与干扰,相反地,它会引领你获得禅定的美好和安宁。
禅修的目标
想知道禅修时应该如何努力,你就必须清楚地了解禅修的目标。若能了解禅修的目标是获得内心的美好寂静、安定和清明,那么你修行的着眼点与方法就会更加明确。你应该努力于修习“放下”,培养断除烦恼的心。
佛陀有个简单而深奥的说法:“致力于‘放下’的禅修者,能轻易达到三昧。”“三昧”即指“等持”或“定”,它就是禅修的目标。佛陀的意思是,能够舍弃、放下或脱离,即可获得禅定。
放下负担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增长累积或执取的陋习,而是应努力于放下或舍弃世间一切牵绊的烦恼。
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承担许多工作,但在禅修期间,我们要尽可能地放下它们,做到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
这种倾向于“舍离”的心态将引导你进入禅定,即使在禅修初期,你也要尝试是否具备出离世间的力量,自己是否对外在事物已有舍弃之心。
舍弃心中那些牵绊烦恼时,你将会感到更轻松、更自由。在禅修的各个阶段,你都将会一再经历这样的“舍离”的不同次第。
善巧的禅修者如同飞鸟一般,抛开一切负担,自由地翱翔并冲上内心美丽的云端。这已经算是达到禅修巅峰状态的感知了,此时禅修者将通过自己的直接体验来了解所谓“心”的意义。同时,也将了解所谓“自我”、“神”、“世界”和“宇宙”等一切事物的本质,他们沉静的内心将从此开悟。
本书的架构
本书的第一部“禅修的快乐”,也称“禅悦”,是写给希望通过禅修摆脱生活重担,却又被种种障碍或能力所限,无法感受到“禅悦”境界的人。其实,只要禅修的方法正确,初学者也能从中得到大快乐。
本部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禅修的七个阶段,它相当于我以前写的一本小册子《禅修的基本方法》的修订版本。在第二章,我会指出禅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与读者分享轻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第三、四章,我以独特的方式解释“正念”,进而提出三种有助于平静内心的禅修方法,以全面扩展读者的禅修技巧。接下来在第五、六章,我会介绍佛陀的一些经典教法,即《入出息念经》与《念处经》,希望能以佛陀的睿智言语印证并充实本书的教法。
第二部“禅悦与解脱”,将引导读者游历永恒的佛教禅悦世界。在此,我会描述如何通过禅修进入禅那,去感受无上禅悦,以及在“放下”的状态中揭开五欲的面纱,以呈现证悟之时内心的庄严世界。其中第一、二、三章将详细描述禅定经验,为读者开启纯净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读者体验令人惊喜的境界。接着,第四、五章继续述说获得禅定的人将如何打开内心的智慧果园之门。随后的第六、七章则描述如何圆满达成此生的禅修,并列出明确而详实的细节,解释何谓“正觉”,以及如何达到“正觉”。
最后的“结论”部分是“永远放下”,这是本书的“返回舱”①,使读者从禅那与涅槃的出世之境界,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①此处以太空船完成任务后重返地球作比喻。
如何使用本书
我写此书,有三个目的。
首先,本书教法以传统佛学理论以及佛陀真言为基础,仔细阅读并实践本书内容的禅修者,无异于修习一门渐进且完整的佛学禅修课程。
其次,本书是排解禅修疑难的指南,可助读者克服修行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例如,若禅修的障碍是嗔念,读者可以翻到第一部第二章,从中找到修“慈”的建议。书中还有更多有助于解决疑难问题的忠告,那是人们平时鲜有机会听到的。例如第三章“正念的特质”,其中所言安置“守门人”以监督并保证顺利禅修的方法,便是非常珍贵且极具效力的教法。
本书的第三个功能,是帮助读者了解他们较为陌生的佛学禅修领域。它将为读者提供平时可能较难接触到的信息。例如第二部一至三章探讨“禅那”——深刻的禅悦状态,“禅那”虽是佛学禅修理念的根本,如今却经常遭到世人误解,而本书所言可帮助读者们摆脱这些认知误区。
我是带着些许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本书交予出版社的。当我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伦敦开始禅修时,一位来访的日本禅僧曾告诉我:“根据业的法则,凡是撰写佛教书籍者,未来都将转生为驴子!”这让我很担心。不过,无论这是否属实,我相信所有遵循本书指导的读者都将解脱一切烦恼,而不只是解脱长耳驴身而已。
在《萨遮迦大经》中,佛陀说:“我常想,禅那会是正觉之道吗?随后,我由此了悟到:它是正觉之道。”
←虹←桥书←吧←。
第3节:第一章 禅修的基本方法(1)
第一部禅修的快乐
第一章禅修的基本方法
本章将要探讨禅修的七个初级阶段。你们如果想要快速地通过初级阶段,那么千万要小心。倘若心急想要快点结束初级阶段的禅修,就好像地基还没挖好就想盖房子一样,房子可能很快搭建起来,但会很快倒塌!
明智之举是,多花点时间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是方能稳扎稳打地练习到更高层次,体验到最终的禅悦。
第一阶段:觉知当下
首先,我要教导大家如何放下过去与未来的包袱。你们可能以为这事很简单,其实不然。
“放下过去”意味着不去想工作、家庭、承诺、责任以及童年的快乐或悲伤等等,你将完全对过去的所有经历无所牵挂,对它们的回忆完全不感兴趣。禅修时,你应“放下过去”,切断自己老是回溯过往的陋习,停止去想自己生于何处、住于何处、父母是谁或你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