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治国:中华新文明的崛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鲎在嘉裰鞯呐杀鸫λ溃馐顾醯妹裰鞑⒉豢煽浚聘换蛘呤老耐废味疾荒苋萌饲〉钡刂凑Ω萌媚切┦芄詈玫慕逃⒂涤凶钭吭讲胖堑恼苎Ъ依粗喂饩褪恰罢苎Ъ抑喂薄0乩脊拇档氖蔷⒅喂邸<热灰耙灾侵喂保衽┟瘛⒐そ场⑸倘说却蠖嗍硕加Ω糜芍橇τ旁降娜死础凹嗷ぁ保敲矗詈蟮募嗷と司椭挥姓苎Ъ伊恕U苎Ъ液途私撞阋怨依嫖兀坏谜加腥魏嗡接胁撇坏糜屑彝ィ拮雍投宦晒小R蛭接胁撇侨嗣亲运接胩袄返母矗说钠沸允钦蔚幕。沸缘亩槁渚褪钦蔚陌芑怠2还苎Ъ抑喂中枰伤醇嗷つ兀堪乩甲约阂参薹ɑ卮稹K裕笕似兰鬯担乩嫉摹袄硐牍敝荒苁且桓鑫谕邪睢(D―柏拉图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倒是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比他清醒一点,成了西方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游民文化:儒家思想的致命空档
  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代的政治思想在最早的源头上几乎都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特别强调执政者的道德与品性,柏拉图还在乎治国者的超人智慧。不过,古希腊的智者家里都有商业贸易上的积蓄,大概没有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而像孔子这样的智者倒是开启了乞食于执政者的千年传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紧密依附于历代政权,并不耻于接受嗟来之食。到了后来,恰好可以和科举制度一拍即合,顺延了历代王权,成了御用的文人阶层。其自创的思想文化界定了社会却束缚了自己――当然,除道家以外。然而西方倒有一些向政府叫板的传统,恐怕还是因为有商业贸易上多年的积累,家境富裕,基本上可以不必汲汲于生计而从容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此后,中西方的政治思想路径各异,前进或倒退也就有了各自的面貌。不过,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有了儒墨道法四家的思想底色,应该疏而不漏了吧?但是照样很难解释,朝代更替依旧频繁流转,一治一乱风云际会,这其中究竟暗藏了什么玄机呢?
  儒家思想锁定的是君子政治,自己也培养正人君子和文人学士,目的就是为了做官,所谓“官师之学”,学习如何做官。虽然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他向学生传授的就是一些做官必备的技能:诗书礼乐。也就是“君子之学”或“仕进之术”。其门徒除了声名赫赫的“四科十哲”之外,还有樊须、公西赤、有若、曾参、颛孙师等五个弟子。其中樊须就相当另类,不但脾气类似子路,而且重农,喜欢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孔子对此特别讨厌,一转身就讥讽其为小人。
  然而,这一阶层多半出身微贱,既然要从田野市井之间跻身于卿相士大夫之列,谈何容易!春秋时代,周朝的世卿制度虽然已经崩溃,但阶层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满口仁义道德之言恐怕也就无法吸引弱肉强食的诸侯君主,难与法家门下的功利之士匹敌,更不能赳赳于战国七雄之间。直到汉代有了察举制度,唐代以后有了科举制度,儒生的命运才终于有了显著改观。
  反观墨学,正是因为它的平民色彩,导致了它最终消亡的宿命。有人说,墨学亡于秦朝末年,因为法家得势,儒墨两家都靠边站了;到了汉代初年,只有儒道法三家互争高低。也有人说,墨学直到汉武帝时才没有了显学的地位,退出了功利之士间的角逐。实际上,墨学一派独自消亡,是因为秦代吞并天下,诸侯都已被消灭,皇帝一人独尊,没有了战争,那它的尚同非攻之说派不上用场了;而且秦始皇逐个消灭诸侯之时,搜罗的金银财宝、美女都搬进了自己的后宫,骄奢淫逸大享其乐,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等一套主张也被抛进了垃圾堆;此外,封建宗法社会崩溃,世卿将相随之绝迹,力除阶层界限破格启用能人的尚贤之举也成了摆设……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墨家之学一成不变,所谓“墨守成规”就是这样来的,至少与此脱不了瓜葛;再加上它自身的平民色彩而不自绝于世才怪呢! 。 想看书来

一、儒家:教化为上(5)
儒墨两家思想偶有混杂之处,往往也被后世学者相提并举。坦率地说,墨学中的兼爱尚贤等论也依附在儒学的身上得以流传,儒学可以与时俱进,与世俯仰,或者说,它可以随波逐浪而没有愧色。既然师门有训要做“君子儒”,农桑之事乃小人所为,那么儒家的君子政治鄙视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也就顺理成章。所以,在历来被文人学士忽视的视野之外,还有一个潜隐而庞大的游民社会。他们不仅与儒家传统无缘际会,也与官方的正统意识形态不共戴天。他们流窜于民间,不仅随时随地主宰了整个中国,甚至鲜血淋漓地改写了中国的大半部历史,而且时不时地跳将出来一统天下。历朝历代,被游民撼动王权根基,改朝换代的事太多了。
  游民社会在君子政治之外,当然不可能见之于历代官史和传世的文献之中,但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所谓一治一乱的谜底恰恰就暗藏于此。游民意识杂乱无章,与儒家道德也完全两样,因为游民没有身份,也没有社会地位。更主要的还在于,既没有什么本钱读书做官,又缺少赖以维持生存的土地,而且还没有特别像样的谋生技能;但游民本身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于世上,一点也不比士卿官宦的历史短。游民总是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可以说,没有游民就没有了政府管理,治国之道更是无从谈起。不过,《礼记》还是最早提到了“游民”,《管子》又称游民为“游食”,商鞅则慨叹:“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就是说他管辖下的民众里面种田的少而游手好闲混饭吃的人太多了。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都有家国同构的传统。也就是说,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父系血缘为主的家族制度也就成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先秦以后,郡县制就使得王朝政权成了组织型的等级社会,朝廷命官也往往只派到县一级,县以下就是民间社会了。组织型社会的管理成本太高,所以县以下就由家长统治和血缘联系为主的宗法制度包揽了一切。如此一来,皇权王朝统治者就大致对整个社会实现了较为有效的国家控制。
  儒家文化全面安排了人生秩序的进阶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不过总有许多读书人一辈子失意于仕途,布衣卿相之梦遥不可及;而除了一点知识学问,道德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又没有什么谋生技能。一旦天灾人祸爆发,稍微被人鼓动一下,他们迟早也会加入到流民或者游民的群体中去,就成了游民中的文化人,摇羽毛扇的角色。游民中的领袖人物与脱离了仕途的文化人携手结盟,社会###就足以摧毁一切皇朝专制政权了。
  周文王时代的法律就已经规定了要对流亡者(大多数是奴隶)大加搜捕的律条,而且严格处置。――看来名声较好的所谓贤明君主也不过如此,那么先秦以后的皇权专制变本加厉的暴虐程度就更不用提了。如果君主不肯自我约束,或者没有自我节制的能力,那这种暴君政治就会派生出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官吏腐败、严刑峻法……诸多问题,一旦民不聊生之时,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游民、流民就会啸聚山林,揭竿而起,国家陷入暴民乱治的局面。
  毫无疑问,以往的制度被砸碎之后,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随之主导一切。若干年的派系混战之后,人口剧减,土地荒芜,新的朝代再度开始,然而暴君专制并没有多少改变,重复前朝的所作所为,直到暴民乱治再度上演。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王朝就一直深陷在“暴君政治——暴民乱治——暴君专制”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孔子:仁学招牌的杂货铺(1)

  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很不得志,一生的事迹不外乎教书、做官、编著三项,大半辈子还只是一介学问中人。据他自己说,教书是从30岁开始的。教了几年就有了一点名气,特别想弄个官来做做,也可能是平生偏偏有齐家治国的情结。第一次周游列国,运气不好没人理睬,只好回到家里继续打理自己的老本行。一直教到了50岁,终于有人上门邀请了,尽管聘礼只是一头小猪。孔子矜持了一下,就顺水推舟做了4年,算得上进了士大夫之列。做了几年官可能有了一点个性,刚刚有了一点擅自做主的职权,结果却把职位弄丢了,只好再次周游列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