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把特长充分地发挥出来,孩子会努力成为学校中优秀的一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锻炼身体与学习同行(2)
在体育锻炼中通过不懈努力达到获胜的目标,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孩子还会表现出真正的勇敢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运动中的各种障碍,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正如一个踢足球的孩子的家长说:“当初孩子坚持要踢足球,我们挺担心他会落下学习成绩。谁知,这段时间下来,孩子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学会了团结协作与吃苦耐劳,学习成绩也大大地提高了。”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要一味追求运动的强度,而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有条件的,并能坚持下去的运动。关键是要坚持锻炼,风雨无阻。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会有大的效果。家长在与孩子共同的体育锻炼中,对孩子要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
儿童要想锻炼好身体,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原则。根据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和年龄、性别、体质的状况等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家长需予以正确的指导。
身体好才能学习好,身体越好,学习时大脑越清晰,每天学习时间越长,学习强度越大,考试时反应越灵活。提高身体往往更容易提高考试成绩。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如果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那么,无论知识积累得多么厚实,考试成绩也不会好。每天超负荷学习,必然导致身体状况下降,大脑清晰度下降。不断提高身体的状况,学习时就能始终心情愉悦、大脑清晰、反应灵活。
学习时心情越愉悦,越能体味出知识的精妙细微之处;心情越平静,思考得越深入;身体越强,每天有效学习的时间就越长;大脑越清晰,学习和考试时反应越灵活、迅速。实际上,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随着心态和身体状况的提高,学习进步得也快多了,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
一般的孩子应该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锻炼身体,并长期坚持。经过长期坚持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大运动强度,渐渐地,就能在每次运动时都有产生力量的感觉,这就成为“高强运动”。这样,当孩子每天因学习时间长、学习强度大产生“气愤”、“忧郁”等不良心态,或者感到身体疲惫、大脑清晰度下降时,高强运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又能精神振奋、活力十足、心情愉悦地学习去了。
家长不但要从心态、身体、学习等方面不断严格训练孩子,使他们的心态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好,学习越来越好,还要把心态、身体和学习结合起来,确保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越好,孩子的学习进步就越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
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
为什么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1。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 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 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
4。 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的能力。
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可是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呢?
谈到这个问题,总是令很多家长头疼。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都用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了,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
所以,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总结这些年我引导依依读书的经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读书要趁早。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以此唤起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
2。 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和依依经过商议制定的生活作息时间表里,读书和看电视一样有固定的时间,除此之外,睡前半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为了给依依争取更多读课外书的时间,我免掉了孩子的很多作业。因为在我看来,浩瀚的书海中有更多的知识琼浆等待孩子去汲取,为什么要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性地埋头于作业、题海,而远离知识更丰富、天地更广阔的书的世界呢?
3。 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的氛围好。如果父母是知识分子,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4。 感受读书的乐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当孩子在认真看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搅他,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