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妃子的位置不像皇后那么扎眼,容易被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宸妃的名号又不同寻常,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宸,即北辰,是北极星,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说北辰在天空照耀,其他的星星都得罗列在周围拱卫着它,所以北辰常常用来比附帝王。以宸为封号,就犹如给长子取名李弘一样,明显反映了武则天的勃勃野心。加封为妃子,显然不会是她的终极目标。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退一步了,在她的心目当中,外廷的大臣们理应也退一步。咱们彼此都给个面子嘛!那么,大臣会满足她吗?此议一出,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马上上表强烈反对。他们说:“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意思是皇帝的妃嫔有固定的数额,这是祖宗定下来的制度,你现在出妖蛾子,想要再立一个别的封号,那是万万不行的。宰相是集体议政,因此来济和韩瑗的意见也就基本代表了宰相集团的整体意见,昭仪已经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武则天身份的顶点,再往上走,难于上青天。
加封宸妃的努力又失败了,武则天难免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恐怕从这个时候起,她真正意识到了外廷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后宫斗争的每一步都和外廷紧密相连,没有外廷的支持,她永远也无法实现正位中宫的梦想。从此以后,她要把眼光投出宫外,投向外廷。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只能从这里寻找。现在,敌人已经挥拳出手,那么,朋友究竟在哪里呢?
庭院深深深几许,如今,深深的宫廷已经无法容纳武则天的野心。武则天犀利的眼光越出了宫墙,外面是一个她还没有真正打过交道的世界。离强合弱,远交近攻,这些她在深宫中用惯的手段还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从深宫走出来的武昭仪,又会向哪个方向挥动手里的长鞭?
请看下集:殿廷对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谁在支持武昭仪(1)
就在武则天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官员主动请缨为她摇旗呐喊。这个人是谁呢?此人名叫李义府,瀛州饶阳人。他在中书令来济的手下担任中书舍人,是个五品官。有个成语叫“笑里藏刀”,讲的就是李义府。李义府生得一表人才,和人相处彬彬有礼。但是,你如果被他的笑容所打动,想要和他推心置腹地交朋友就大错特错了。李义府最擅长的莫过于不露痕迹地算计人,可以说是“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这样的事儿他干得多了,人们就送他一个词“笑里藏刀”。又因为他外表柔和,但是害起人来心黑手狠,又送他一个外号叫“李猫”。猫是一种柔顺的小动物,平时很乖巧,但是扑耗子时却毫不留情,非常凶狠,这李义府的性情行为就和猫似的。李义府人品不好,但是才华出众。《全唐诗》里留下他八首诗,诗风清丽,典型的初唐风范。并且李义府是李治的老部下,李治做太子时,他担任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议郎来济都以文墨知名,当时号称“来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济已是中书令,李义府还只是区区一个中书舍人,才气不在来济之下,职位却差着这么多,因此内心郁郁难平。
那么,李义府与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呢?他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其实,李义府和武则天没有任何关系。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讨好皇帝,保住官位。武则天只是他手里的一张牌。无风不起浪,事情的起因是李义府的工作调动问题。
李义府本来是中书舍人,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想要把他发配到偏远的壁州担任司马,等于调到今天的四川省工作了。壁州司马也是五品官,本来是平级调动,谈不上贬。但是唐前期的人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京官整天猫在朝廷里混,容易和皇帝混个脸熟,有前途,机会多;地方官呢,山高皇帝远,升迁的机会少。李义府他自负才高,也有野心,所以他很不愿意去地方当官。这次工作调动对他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按照当时的行政程序,李义府的任命诏书由中书省起草后,要转送门下省审核。李义府担任中书舍人,由于职务之便,提前知道了这个任命。他可不想眼看着这个任命生效,但是怎么办呢?又不能把委任状截留了。俗话不是说秦桧还有三个相好的嘛,他想不出办法来,就去求教于好朋友中书舍人王德俭了。
王德俭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瘤,人又狡诈多智,所以别人就把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叫他“智囊”。“智囊”把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听了之后,就给李义府出主意说:
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他是说,皇帝现在想立武昭仪做皇后,为什么不把这个提案拿出来呢,是因为担心宰相不同意。现在你出面支持武昭仪当皇后,皇帝肯定龙颜大悦,他一高兴,你不就转祸为福了吗?李义府觉得这个主意可行。但是第二天任命书就要送到门下省,而当时皇帝已经退朝了,怎样能在任命生效之前见到皇帝呢?正好当天是王德俭值夜班,两个朋友一商量,决定由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班,深夜叩阁上书,恳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
正为立后之事烦恼的李治和武则天大喜过望,终于找到支持者了!立即召见李义府,让他把想法都说出来。李义府说:陛下,现在天下的老百姓都拥戴武昭仪当皇后,您就顺了天下百姓的心吧!唐高宗真是既高兴又纳闷,说天下百姓都这么想,我怎么不知道啊?但是,明摆着,老百姓如何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治终于知道,官员并不是铁板一块了。以前他一直觉得所有的官员都倾向于长孙无忌,都反对他,李义府的发现打开了他的眼界。他不由得非常欣喜,勉励李义府再接再厉,同时赐予他一斗珍珠。李义府乘机说:陛下,我非常想为您效劳,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可是恐怕没机会了,我就要到壁州当司马,壁州离长安千里迢迢啊,就算我为皇帝的事情喊破了喉咙,又有谁能听得见呢!皇帝说,那还不容易,马上让你留任原职。第二天,武昭仪也亲自派人慰问李义府。接着,李义府被提升为中书侍郎。皇帝和武则天的这番举动等于向全体大臣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支持武昭仪就意味着升官发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一批官僚就集结在武则天的周围。这伙人包括卫尉卿许敬宗、中书舍人王德俭、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等等。武则天第一次在外廷有了自己的势力。随着李义府的人生之路出现重大转机,武则天的皇后之旅也开始现出曙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谁在支持武昭仪(2)
在这些人中,许敬宗年龄最大,官阶最高,很快就成为领军人物。许敬宗是何许人呢?他是给李义府出主意的“智囊”王德俭的舅舅,和长孙无忌是一代人。说起来他的经历非常坎坷。隋末大乱之际,他的父亲许善心在江都政变中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所杀,许敬宗为了活命,在杀父仇人面前“蹈舞求生”,手舞足蹈,苦苦哀求人家饶他一命。本来,人性就有软弱的一面,许敬宗这样做,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可是,当时偏偏出了一个人物,经历和他相似,但气节可比他高多了。这个人就是大书法家虞世南。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也面临着被处死的危险,虞世南一介书生,无法靠武力挽救哥哥的性命,只能跪倒在地,要求刽子手杀了他,放掉哥哥。同样是跪地求饶,这虞世南可就光彩多了,因此当时人就编了一句话,“虞世南匍匐请代,许敬宗蹈舞求生”,贬损许敬宗。许敬宗虽然道德不怎么样,但是确实才华横溢,很快被李世民延揽到人才库里,成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和后来著名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事。太宗即位,许敬宗也当上了中书舍人。金光大道已经展现在面前,可是许敬宗一不留神,又滑下去了。出了什么事呢?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的许敬宗竟然因为大书法家欧阳询长得丑,在葬礼上哈哈大笑。这一笑也就笑掉了他头上的乌纱帽,被贬到地方去了。后来好不容易在高宗初年又混到了礼部尚书,没想到又因为把小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首领冯盎,就是后来的大太监高力士的曾祖,被人弹劾,说他贪财卖女,又被贬到了地方。因为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