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曼说唐:武则天-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令、尚书令、县令,这都是职事官。散官则表明他享受什么样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唐高宗所封的这个“朝散大夫”就是唐朝散官的一个品级。散官分为九品,朝散大夫属于从五品。这个从五品可不一般,怎么个不一般呢?
  唐朝官员的等级从大的方面分为三个层次,三品以上叫做“亲贵”,属于高级官员;五品到三品叫做“通贵”,是中高级官员;五品以下是一般官员。整个官僚队伍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头人越少。其中,五品可是一个坎儿。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做到五品以上,就能享受很多别人享受不到的特权了。五品以上的散官有很多特权:第一是荫子,就是父亲当到了五品以上的官,儿子就可以接着当官。这个可太重要了,有句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个好处是免除全家赋役;你要是当六品以下的官,只能免除本人的赋役,你的家属还得吭哧吭哧给官府干活去。如果你的官做到五品以上,那么全家都不用给国家做贡献了,这个也很重要。所以五品以上的官享有极高的特权,很多人都梦寐以求想进入这个序列,可是大多数官员终其一生也无缘进入。唐代的官员,三品以上穿紫,五品以上穿红,七品以上穿绿,九品以上穿青。五品以上,就是高官,所以人们常说某某“大红大紫”了,就从这里引申出来的。长孙无忌的庶子刚一踏进仕途就做到从五品,这是皇帝莫大的恩宠,常人根本无法企及。所以这次授官,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当然是殊荣,皇帝笼络长孙无忌的意思已是相当明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 收买长孙国舅(2)
授官之后,李治觉得自己腰杆子硬了,开始转入正题,说:“舅舅,你看你的儿子都这么优秀,这么有出息,我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高兴啊,可惜,王皇后没有儿子。不过啊,武昭仪她倒是生了一个儿子。”把来意挑明了。然后就笑眯眯地充满期待地望着长孙无忌,等着他表态。谁知长孙无忌没有接茬儿,他说是啊,武昭仪生了个儿子,真是可喜可贺,来,皇帝、昭仪,咱们吃好喝好。就把这个话题给岔过去了。
  唐高宗那个窝火啊,但还是心存不甘,过了一会儿,又说,来人啊,礼物呈上。拿出四车金银宝器、十车绫罗绸缎赏赐给长孙无忌,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大家知道,唐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帝制社会中最强盛的时代,但是,永徽时期还属于初唐,刚刚经过隋末的动荡,国家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举一个例子,唐朝初年还是挺穷的,李治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割羊肉吃,刀子沾上了羊油,舍不得浪费,把羊油抹到饼上,一块儿吃下去。可见,当时国家还不富裕,所以这十车的绫罗绸缎和四车的金银珠宝那可是一个大数目啊。这样大量的赏赐无疑也是不寻常的。赏赐之后,皇帝再次开口,说:“我虽富有四海,可惜皇后无子。武昭仪倒是刚刚生了一个儿子。”又回到主题上来了。可是长孙无忌还是说,吃好喝好,又回避了。这样反复几次,长孙无忌始终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候,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长孙无忌这样做,无非就是表明自己不支持武则天做皇后。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此后,武则天又让她的母亲杨夫人充当特使,继续游说长孙无忌,结果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通过收买长孙无忌来获取外廷支持的努力失败了。武则天得到了两点深刻的教训:第一,卑辞*、拉拢贿赂等在后宫行之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外廷像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不是这种小恩小惠能够收买的。第二,王皇后远远不像武则天想象的那样只是一只纸老虎,已经失去还手能力,她在朝廷中还保持着很高的威望和人气,所以还得加大打击力度。当然,此行也让武则天有了一个重要收获,是什么呢?她收获了李治的支持。看到*重臣如此不合作,李治产生了深深的挫折感。真是太伤自尊了,自己贵为皇帝,却受制于人,低三下四地给大臣送礼,还办不成事。这太窝囊了,高宗心里十分不爽,君臣之间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所以他愈发坚决地站到了武则天一边。谁都有逆反心里,越是做不成的越要做。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事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立武则天为后这一单纯事件的对立,升级为唐高宗和*大臣争夺权力的斗争。因为斗争性质的变化,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单纯的恩爱夫妻的关系上,又多了一层战友的关系。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对头,要精诚团结,同仇敌忾。
  

三 后宫巫蛊案
在外廷的活动既然还没有柳暗花明,武则天英明地决定还是先回到她所熟悉的后宫,彻底解决王皇后的问题。上一次她还只是打感情牌,这次她要炮制一个真正的刑事案件。
  永徽六年六月,武则天再次发难,指使左右报告皇帝,说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共行厌胜。所谓“厌胜”,是古代的一种巫术,大致就是用纸剪一个小人,或用木头刻一个小人,诸如此类,这就是自己恨之入骨的那个人,描绘出他的形象来,然后在上面写上他的姓名、生辰八字,再在上面钉钉子、扎针,诅咒此人饱受痛苦或不得好死。《红楼梦》中赵姨娘和马道婆,就共同实施过这种巫术。她们憎恨的人不是贾宝玉和凤姐吗,所以就偷偷地画上这两个人的形象,钉上钉子,由马道婆在那儿念咒,后来宝玉和凤姐两个人是见鸡杀鸡,见狗杀狗,闹得贾府上下一塌糊涂,最后还大病一场。当然,这种巫术有的时候也派作相反的用处,刻画出自己所爱的人物,对它施以咒语,通过这种方式让梦中情人眷顾自己。古代人迷信,相信这样做确实可以通过冥冥之中的感应和信念加害于人,因此厌胜本身是一种罪行,而且是一种重罪,被列为十恶之一,属于“不道”,就是违背正道。法律上比照谋杀罪量刑,只比谋杀罪减轻二等,但是如果实施对象是尊长或皇帝,就不再减刑。
  这一控告无疑是想要置王皇后于死地。如果按律治罪,对于王皇后就意味着灭顶之灾。但是由于厌胜所用材料简便,一块布一张纸都行,并且一直是宫廷斗争中打击对手最常使用的武器,皇帝也知道,这事有时候不靠谱,所以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和决心。比方说汉武帝的时候,他不是有一个皇后叫陈阿娇吗,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个阿娇,她后来也被指控实施厌胜,汉武帝就把她废掉了,但没有处死。所以具体怎么执行,还要看皇帝的意思。由于事情发生在武则天和王皇后斗争的白热化阶段,武则天诬告的迹象过于明显,李治权衡利弊,没有敢按照刑事案件处理,只是禁止魏国夫人柳氏入宫,又贬王皇后的舅父中书令柳姡熘荽淌罚熘菥褪墙裉斓乃拇ㄋ炷A鴬'很倒霉,因为王皇后的牵连无辜降罪,在被贬的途中又被冠以“漏泄禁中语”的罪名,接着被贬到偏远的荣州担任刺史。荣州,就是今天的四川荣县。路漫漫,水迢迢,王皇后和家族的联络就被中断了。
  如果说,拉拢长孙无忌这一招是彻底失败的话,到了厌胜事件,武则天也只取得了局部胜利。她想要置王皇后于死地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只是,王皇后和外朝的联系被彻底斩断了,她现在的处境犹如一只被囚禁的小鸟。在这种情况下,外廷的大臣们会报以何种态度,他们还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她吗?
  

四 宸妃风波
武则天一刻都没闲着,她决定再试一次。这次,她吸取教训,不再直接追求后位,而是退而求其次,要求皇帝加封她为宸妃。根据唐代后宫制度,妃的级别为视一品,高于二品的昭仪,仅次于皇后。唐朝的妃子有四个名号,分别是贵妃、淑妃、贤妃、德妃。这个时候,四妃都有人占着位子,高宗过去特别喜欢的萧淑妃就是其中之一。武昭仪要想进入这个行列,暂时还没有空缺。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武则天她应该等,假如等啊等,哪一个妃子忽然暴病身亡,她就可以去补那个缺了。但是,武则天岂能等得?她从来都不缺少创造力,更不缺乏勇气。她使出浑身解数,要求皇帝在这四妃之外加封她为“宸妃”。宸妃这个名号可是武则天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妃子的位置不像皇后那么扎眼,容易被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宸妃的名号又不同寻常,有着深刻的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