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尾随,他们把部队分成许多路,浩浩荡荡,展开成一幅宽大的扇面向前推进,结果,在去宛西的大路小路上,到处是喧嚷的队伍。
到了夜间,他们也一反夜行军保持肃静、不准讲话的惯例,干部特意告诉战士们说:“你们可以引吭高歌,放声说话。”结果,连平常不大爱说话的战士也都热烈地谈笑起来,有的甚至放开喉咙,唱起各种各样的家乡戏、小曲子,南腔北调,声震大地。这番热闹景象引得拉大炮的马也凑趣地放开嗓门,延颈长嘶。
可是,13旅这么闹着,离开南召走了40多里,陈康却还没发现后面敌人的踪影,“牛”没有牵上来!
陈康只好传令:“部队停下来做饭。”
随后,他又派出一个营专门绕路返回,在沿途大小村庄全都号上房子。部队驻下来后,马上动手修锅台,连里修,排里修,班里也修。有的一个班就修了好几个灶,做饭的做饭,烧水的烧水,不烧水不做饭的锅灶也烧上一堆的火。一时间,满村子烟气弥漫,红火映天,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驻上几个排就热闹得不可开交。
第二天,驻地老乡就到处传扬开了:“老八路过来啦,十几万人,光骡子、马就过了半夜! ”过大军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快,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可是,过了一天,李铁军依然没有“跟”上来。 。 想看书来
14。飞渡黄河天险的中原大战(3)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南下途中,“善于用兵”的李铁军一直处心积虑,四处打探陈赓兵团的“虚实”,地面、空中侦察活动不断,结果,只有正在大张旗鼓西进的13旅和25旅被他侦知去向,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音信。他不知虚实,仍谨慎小心,按住主力不动,只派1个旅远远地来盯梢。这个旅赶上去,只见沿途东一个箭头,西一箭头,到处是陈赓大军的指标岔来岔去,各村遗弃的锅台多得无数,于是便断定陈赓主力在此,慌慌忙忙回去报信。然而,这个李铁军仍然只派出谍报人员四出活动,打探虚实,并不派兵跟随。
“牛”牵不上,陈康非常着急。这时陈赓已率兵团主力正向方城、叶县一带移动,准备攻打许昌、漯河等城市,如果不能迅速地把李铁军的主力牵走,时日迁延,让李铁军识破意图,事情就不好办了。陈康一面报告陈赓,一面连夜召###议,研究迷惑和引诱敌人的办法,但是没有想出什么可行的好办法。
第二天,陈康正在着急时,陈赓发来一电报:“请将不如激将。”
短短几个字立即把陈康点明了。他大腿一拍,马上下令:“打下镇平。”
第二日晚,13旅迅速包围了镇平县城。围城以后,13旅就拉开架势,布置火力。此时13旅仅有3门山炮,炮弹不多,平时陈康都舍不得用,这次陈康把各团各种口径的火炮都弄出来了。次日拂晓,几十个司号员集中在县城周围,一同吹起冲锋号,接着便是震天动地炮火急袭,排山倒海的炮火炸垮了城垛,摧毁了碉堡,掀掉了城楼;激烈的枪声密得像成千上万家爆竹店一起着了火。短短几分钟,镇平城便被一道硝烟与烈焰交织的火墙包围。炮火如此猛烈,城里蒋军声嘶力竭地向李铁军求救:“###主力围攻镇平,几百门大炮正向城上轰击,万望火速增援……”
战斗打得异常顺利。天明时,镇平城被打下了,城内1000多人成了俘虏。
这一仗终于使李铁军中计了。
当陈康攻城部队刚打开粮仓,把粮食分发给群众时,李铁军的主力整3师已急急地向镇平赶来了。可是,当他们十万火急地赶到镇平城下时,13旅已补充了弹药,吃饱了饭,睡足了觉,又浩浩荡荡地西进了。
就这样,李铁军这条“牛”终于被牵上鼻子了。从此以后,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13旅和25旅在前面“牵”,整3师在后面“跟”。陈康这一“牵”一直“牵”了半个多月。一天,他估计“牛”不会再跟得那么紧,因此想休息两天,等他一下,看看情况再说。不料,他这一停,尾随而来的李铁军突然派出了两个旅由西面包抄过来,准备合围13旅!
原来,李铁军要与陈谢兵团主力“决战”呢!谁知第二天,陈康以为李铁军会“不到黄河心不死”,继续进攻时,奇怪的是,他却又不来了。
正在疑惑间,司令员陈赓突然打电报,说:“平汉线破击战大获全胜。”
原来,就在陈康牵牛期间,陈赓率领主力攻克许昌、漯河等23座城镇,指挥32个旅“清剿”大别山的白崇禧不得不仓惶命令李铁军:“抽兵回援。”这时李铁军才像醉汉喝了酸汤似的清醒过来,星夜驰援平汉线去了。
于是,陈赓立即命令13旅和25旅尾追整3师,由“牵牛”改为“打牛”。追击的命令一发出,13旅和25旅就像决堤的山洪,一泻直下。战士们一个个像长了飞毛腿,一昼夜就赶了200里。12月23日,13旅和25旅开始发动进攻,25日战斗到20时,除李铁军率少数残敌逃跑,其余敌军全部被歼。
就这样,李铁军的第5兵团部及整3师全军覆灭了,“陈大哥”打掉了“李小弟”一个兵团。
15。14军参谋长20天内
两次被10旅所擒
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是国共两方分雌雄、定胜负的最重要的5个月,此间举世闻名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史称“150天中国世纪大决战”。陈赓麾下4纵的10、11、12、13旅参加中原巨战——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手下大将黄百韬的兵团被围,黄维率领由战车、榴炮、汽车组成的训练有速的12万大军受命挥戈驰援,结果,被周希汉率领的10旅在伍家湖挡住铁流,10旅血勇惊敌,黄维败守双堆集。经十几场苦战,4纵攻占沈庄后,又把黄维兵团的第14军军部所在地杨围子围了起来。
国民党14军军长叫熊绶春,他亲率14军军部和10师、85师残部困守杨围子,激战几天,打得全军死伤一片,就连14军上千匹牲口也大部分被打死在外壕里,士兵们每天用马肉果腹,成千上百的伤兵躺在工事里没人管。但是,熊绶春拒不接受解放军的劝降,幻想凭借复杂的工事支持到援军到来,“两路会师”。
14军军部在村子的西北角,熊绶春从战斗一打响就躲在一个深洞里。在劝降无效后,12月17日下午,10旅、11旅对杨围子发起了总攻。当周希汉的10旅炮兵试射时,熊绶春还指望着蒋军11师来解围。排炮开始时,第1排炮就打在他的工事上面,工事塌了一角,他一下子跳了出来,发疯似地向西南跑。但已迟了,一颗子弹穿进了他的左肋,堂堂一个军长连喊也没有喊一声便倒下死了。
14军副参谋长詹壁陶跑出洞口,也被一颗炮弹打伤了,他狂喊着:“救命!救命!”军部的处长、科长们到处乱窜,哪顾得上他?10旅将士已经冲进来了,四面八方都是“缴枪不杀”的喊声。他们想跑也跑不了,只好一个个驯顺地做了俘虏。
14军中许多人当俘虏是有经验的。当解放军一进攻时,他们便收拾起行李,等解放军战士们一到门口,他们就自动背起行李走。其中,军参谋长梁岱、254团团长何玉林、255团团长李剑民,都事先准备好了当俘虏的行李。晚上7点钟,枪声完全停止了,俘虏都被带了出来,一行行地从交通壕走过去。
在几名高级军官俘虏中,战士们一眼就发现了十几天前放回去送信的那个“书记官”俘虏。可是,此刻他却和上一次不同,面貌修整,穿着崭新的高级军官服,手里还提着皮包呢。
他就是14军参谋长梁岱!
梁岱已经是第二次当俘虏了。他这次做俘虏与第一次当俘虏前后不过20天。
那是11月27日10旅渡过浍河向南出击时,在溃乱的蒋军中,战士们捉到了一批俘虏。其中一个广东人,个子高高的,须发都已灰白。
询问时,他回答说:“我是85师师部书记官,名叫梁岱。”
过了两天,这个“书记官”
忽然提出说:“我愿意为贵军到沈庄去劝降85师。”
10旅的战士们信以为真,当即允许了。
随后,这位“梁书记官”恭敬而感激地接过劝降信,战士们把他一直送到4纵阵地最前沿,分手前,他满口应承说:“几天后我定带回信来!”然后,走向国民党14军85师的阵地去了。
可是,十几天过去,他始终没有回来,连个“回信”都没有。直到此刻,战士们才又见到了他。
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