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的香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碎片,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让我们回避不了,那就是——究竟是谁葬送了华尔街?
  有人说,华尔街的溃败主要是由于金融界的贪婪和奉行自由市场至上原则的美国制度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有人说,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投机和欺诈流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虽然每个人都明知道是投机和欺诈,但没有人想戳穿它,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正是人人心中的魔鬼和投资者贪婪的欲望酿成苦酒;也有人说,为什么会出现房地产泡沫呢?货币超发,银根过松。这是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的最大失误。而每一个普通公民的错误所在,把格林斯潘当做一个偶像来崇拜,一旦这个偶像出了问题,所有的人都跟着倒霉。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要靠市场监管来防止泡沫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为什么一个人身无分文还要买车买房,这难道不比银行家还要贪婪吗?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每一个经济学家拼命研究“消费者如何达到最大化效用,厂商如何实现最大化利润,投资者如何得到最大化回报”时,主张“居者有其屋”和高福利的美国*制度在格林斯潘连续13年降息后,刺激了每一个人的消费欲望,导致所有环节都失控,最后形成了大崩盘。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再快,也没有人的欲望的增长速度快。

谁葬送了华尔街(2)
美国的次贷市场是一个基本上无序的市场。正如《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一书所言:“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用该书作者的话说,贷款销售人员和审批人员把“鸡屎做成鸡肉沙拉”,最后从中渔利。最可耻的就是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他们收费为债务人评级,结果使对抵押贷款证券进行评级成为一个暴利行当。水涨船高,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美都成了最赚钱的公司。用格林斯潘的话说,这种次贷过程是“风险国有化,收益私有化”,最终一旦市场失灵,所有的参与者都要品尝后果。而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就不会发生次贷危机。此外,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美国梦”和为减少贫富差别的《公平住房法》和《平等信用机会法》也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升了80%。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狂欢中,积极推动得义无反顾的金融机构,向所有想买房子的人发出了诱人的呼唤:“来吧,你可以买房,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因为房价会永远上升,你可以用升高的价格来借款归还房贷。”而美国的房贷首付只有总价款的5%,次贷借款人一般分为五大类:偿贷缓慢、信用低、生活坎坷、不幸遭遇、高风险,新的次贷产品被设计出来满足这些借款人的需要,这是次贷行业终结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有一个银行大盗叫维力·萨顿,抢劫银行屡屡得手并一再越狱成功。最令其名垂青史的,是他的一句话——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抢银行,他回答,“因为钱在那里!”你要是想知道“为什么金融界这次捅了大搂子”,诺奖获得者的解释都未必令你满意。萨顿式的直截了当可能更富于启示,钱的确在华尔街。不但美国人的钱,全世界的钱,包括中国打工妹们辛劳积累的钱,都在那里。
  金融这个行当,美国最具有竞争优势,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来自美国,举世罕见。有几个数字,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详情:2006年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占了美国GDP的几乎四分之一,利润则占美国所有企业利润总额的44%(美国制造业的利润仅为10%左右);美国人的金融债务在1980年为GDP的21%,到2007年则是GDP的116%。
  难怪每当有人提出疑问,要求检讨美国金融创新的风险效应,风险到底是在积累还是被调解对冲掉了,就遭*。格林斯潘有句评断经常被人引用——“对专业人士私下安排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全无必要,这类监管只会阻碍放大(enlarge)生活水平的市场效率”——道出了美国的核心比较利益所在。通过提供高端金融服务,替全世界理财,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得以放大到空前水平,而一小部分美国人的财富也得以迅猛积聚。靠虚幻的财富效应放大的消费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美国却已成了常态和趋势。其结果是,美国居民的储蓄水平,直接的间接的加在一起,从1986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负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储蓄率曾高达25%,同中国人目前的水平相近。
  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格林斯潘以世界金融沙皇的地位替美国谋求利益,的确是成就斐然。在理想的全球化格局中,华尔街是金融中枢,分配着全球的金融资源,中国等“边陲地区”的资金,不管怎样得来,都将由华尔街来估值、定价、组合、配售。这令人想起约瑟夫·斯大林的一句“名言”,在讥讽*选举体制时他说,“谁来投票并不重要,关键是谁来计票”。套用斯大林的逻辑,这个世界上谁来生产物品,价值怎样生成并不重要,关键是由谁来管钱,谁来定价和分配收益!结果是,中国面临的状况是相当困窘,过去三十年来的出口积蓄多半以美元储放在美国,所值几何?还得由美国说了算。

谁葬送了华尔街(3)
为了在形式上做到合理合法,美国的金融业推出了许多新做法,包括风险测评的新模型,搞得非常复杂,即使专家都会坠入五里雾中。在没有监管的约束下,由美国发起的金融资产的放大效应有多大?据统计,金融产品交易的合约总额有530万亿美元之多(其中CDS超过60万亿),它们所赖以发起的担保品——物理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恐怕不过万亿。其间的关系就像一组“俄罗斯套娃”,实际的核心是个小娃娃,却吹出层层的泡沫,每一层都被数了一遍钱,刮掉一层利润,再让下一层投资者接手,直到最外的大套娃,竟然吹胖了200倍!
  最可悲的是,从2008年年底以来,华尔街一边吃救济,一边大发奖金。华尔街人共发了184亿美元的年终奖,虽较2007年的329亿美元下降了44%,但仍然相当于2004年的水平,由于大量裁员,人均得到的奖金并未减少多少。华尔街发奖金让奥巴马很难堪。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大谈责任,说是“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认识到,对自己有责任,对国家有责任,对世界也有责任”。奥巴马还表扬了那些主动少拿钱的人,“那些无私的工人们宁愿自己的工时少些,也不愿意朋友们失去工作”。说的多好啊!很有伟大领袖谆谆教导的意思。可这边奥巴马话音未落,那边就大发奖金。华尔街不理睬奥巴马,其中美林的气焰最为嚣张——奥巴马白宫装修的经费不过15万美元,美林前老总赛恩装修办公室便用去120万美元。
  奥巴马本来是在帮助华尔街和稀泥。在就职演说中,奥巴马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解释是:“我们的经济被严重削弱,其原因是某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但也是我们的集体之过,我们没有做出艰难的选择,没有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为国家作好准备。”对于华尔街的罪恶,奥巴马可以说是轻描淡写,还谈什么“集体之过”。实事求是地说,在资本市场这个地方,平民百姓是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奥巴马大谈集体责任,就是在帮助华尔街转移人们的视线,还在忙前忙后,让国会多为华尔街拨些救援款。奥巴马如此呕心沥血,金融老大们至少应该配合一下才是。
  他们不配合,给自己大发奖金,打了奥巴马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他再保持沉默,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奥巴马终于发怒了,指责华尔街发钱是“可耻的,很不负责任的”。国会的*党议员中也有人表态,要求华尔街将拿回家的奖金再吐出来。不过,同样的话,要是由奥巴马来说就更好了。华尔街一边吃救济,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一边给自己大发奖金,奥巴马应该明确要求华尔街将奖金吐出来才对。2009年2月1日,《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专栏文章,题目是《肥猫,吐出你的不义之财》。这是美国主流媒体向华尔街打响的第一炮。作者就指出,仅仅批评是不够的,“需要一到三个特别检察官”来追查年终奖一事。 ()②
  与此同时,也有人向已破产的雷曼兄弟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