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五项修炼-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髦窒嗷ビ跋斓难沽ψ饔檬保突嶙匀徊蟮拇缺摹⑼樾暮外椋╡mpathy)。
  对整体的承诺
  奥布赖恩认为:“真正的承诺和行愿,总是针对比我们自己更大的东西。” 稻盛和夫讲到,当我们被“服务世界的真诚愿望”所引导时,就会有“我们心的行动”。这种行动“有很大的力量,因而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即具备慈悲心和连通感(connectedness),这自然地给他们带来宏大的愿景。而倘若没有这样的愿景,一切潜意识的观想即使涵盖世界,也是深度自私的—它只是一个手段,用来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
  当愿景超越私利时,其行愿承诺就会使人具备一种能量,它不是追求狭隘目标时所能得到的。组织机构若能激发这种行愿承诺,也一样会具备这种能量。稻盛和夫说:“如果有人作出有价值的发现或发明,而他却说没有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我是绝不相信的。”对于承诺追求更大志向目标的人,他这样描绘其心愿:“一个被震撼和唤醒的灵魂所发出的呼唤。”

第9章 心智模式(8)
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
  我们必须记住,进行任何个人成长的修炼都应该是自愿的选择。不能强迫任何人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强制手段一定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组织机构如果过于咄咄逼人,强行推动大家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就会遇到很大麻烦。
  然而,许多组织却试图这样做,他们开设了个人成长培训的必修课程。不管它们的初衷有多么美好,这类课程十有*会妨害组织中真正的自我超越行愿的传播。所谓的“必修培训课程”,或者那些让人觉得要想得到升迁就不得不上的“选修”课程,直接违反了自由选择的原则。
  有无数这样的案例:过分热心的经理人要求雇员参加个人发展培训,但雇员却认为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冲突。有好多次,这种状况最终使组织遭到起诉。20
  那么,想提倡自我超越修炼的领导者能做什么呢?
  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孜孜不倦地创造一种氛围,使自我超越修炼的原则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这就意味着,建设一种组织氛围,让大家既能创造愿景又感到安全,让大家把对真相的承诺和探寻逐渐当成规范,让大家期待挑战现状—尤其是挑战现状中人们想回避的、模糊不清的那些方面。
  这种组织氛围可以在两个方面加强自我超越的修炼。首先,它会不断强化一种观念,即组织真正重视个人成长。其次,它会提供一种“在岗培训”,并成为自我超越修炼的重要生机和源泉,各人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都能有所收获。和其他任何修炼一样,自我超越的修炼也必须是个持续的过程。而对于投身自我成长修炼的人来说,鼓励和支持的氛围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要承诺进行自我超越修炼的组织,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氛围,不断鼓励个人愿景,提倡对真相的承诺,并真诚面对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有利于自我超越修炼的许多实践方法,如建立更系统的世界观,学习如何反思“隐性的假设”(tacit assumptions),表达自己的个人愿景并聆听别人的愿景,共同探寻不同人对现实的看法等等,都已嵌入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各项修炼之中。所以,从很多方面看,组织想推进自我超越修炼,最有利的行动就是协同推进开发全部五项修炼。
  领导的核心策略很简单:成为榜样,就是自己承诺并实践自我超越修炼。对自我超越修炼的谈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人们的心门,但行动总比语言更有力。为了鼓励别人进行自我超越修炼,你本人的认真实践,比任何其他方法都更有力量。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埃德加·沙因(Edgard Schein)教授所说,组织本身就是“强制性系统”(coercive systems)。这一点你要不断提醒自己注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