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发自己-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露,控制起来十分困难,所以有“情不自禁”、“情有可原”之类的说法。三是发展变化,不好预测。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生,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情绪的转换也很快,一个正在痛哭流涕的人,一旦知道引起悲痛的情绪诱因是假的,马上就会“破涕为笑”。《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情绪的多变性与不可预见性。当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就“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并且笑道:“果然有趣。”可当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时,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刚刚还是春风满面,只一句话的工夫则立马“眼睛圈儿红了”,这种情绪变化的方向和速度都是宝玉没有料到的。对于宝玉来说,本是想顺势而为,借机表达爱的情感。而对于黛玉来说,以这种方式示爱简直就是对爱情的亵渎,是“欺负”她,伤了她的自尊心,是难以接受的。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即使过了“不反应期”,一个人也会有不恰当的情绪表现。这种不恰当的情绪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感觉与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对的,但表现的程度是不恰当的。当你的下属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到,给事业造成了损失,你自然会生气或愤怒,这种情绪是对的。但如果该情绪表现过了,下属则会觉得你小题大做,不近人情,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的情绪表现欠了,下属则会认为你并不在意,从而我行我素,不利于纠正错误。二是情绪是正常的,但表达的方式不恰当。比如,运动员面对裁判明显不公正的判罚会有生气或愤怒的情绪反应,并由此提出抗议或申诉则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辱骂、推搡裁判,甚至罢赛,就不恰当了。三是情绪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应有的。在异国他乡,“风险自动评估体系”往往不能适应,情绪反应经常会有失妥当,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领导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误会、误解也会引发错误的情绪。
  我们不妨依然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例,对不恰当情绪表现做进一步的说明。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林黛玉听了,直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宝玉怎么也不明白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样激烈的情绪表现。因为他进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类,这不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自己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吗?而且她自己口中说的不就是那些所谓的“混话”吗?其实,问题出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黛玉的情绪是错误的。宝玉虽然表达情感的方式不恰当,但对黛玉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内心深处丝毫没有看轻黛玉的成分。黛玉对宝玉的情绪解读完全是一次“误判”。其次,宝玉的情绪表现方式是不恰当的。宝玉听了黛玉的“混话”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正确的,本来宝玉的话所表达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说明宝玉没有掌握黛玉的性格特点。再次,黛玉情绪表现的程度是不恰当的。退一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黛玉的情绪反应来自她的高洁,是对尊严的维护,但其情绪表现的程度也过于强烈了,让宝玉难以理解并接受,完全把“事件”的发展引向了自己所期望的反面。
  冲动的行为过后,就会后悔。冲动威胁最大的还是冲动者自己。
  

从特警看情绪诱因的削弱与改变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现在又流行一句话,叫“习惯决定出路”。自然而然地做事情,心里就舒服,也就是情绪好。情绪好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更多的时候受情感的支配。情绪是无所谓好坏的,甚至也可以说,情绪通常对人的影响是正面的。它激励人去为当前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它让人能够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它帮助人化解危机,但它也给人制造麻烦。同一种情绪,有时显得是那么不合时宜,有时又能够对突发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处理,甚至是挽救一个人生命。情绪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一种神奇的力量。
  人类进化的过程对情绪反应的形成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样,进化过程对引发情绪的共通性主题有着决定意义。这些主题是与生俱来,而不是后天形成的;只有变化和扩充这些主题才是后天习得的。
  某种情绪诱因的强弱,受如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是否与主题接近。一个后天形成的诱因和主题越接近,想削弱它的作用就越困难。
  二是出现某种诱因的情况与最初形成这种诱因时的情景有多相近。越是情景相近,诱因的作用就越大。
  三是诱因是什么年龄形成的。诱因形成的越早,削弱其影响就越困难。
  四是最初情绪的强烈程度。诱因初次形成时引发的情绪越强烈,其影响就越难被削弱。
  五是某种情绪经历的密度。指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的情绪经历越多,其影响就越大。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这该死的东西,什么都能习惯!”一个人的情绪诱因也是可以削弱或有所改变的。削弱和改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强迫它重复发生,从而建立起新情感触发器,逐渐使一种行为成为习惯。
  电视连续剧《女子特警队》中沙学丽的原型敬晓玲,是特警学院女子特警队分队长,被称为新一代“中国霸王花”的领军人物。人们这样评价和称赞这位浑身充满英雄气概的女中尉:“饱经风霜雪雨,艰难险阻难以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因为她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勇气;死神常与她交手,却次次甘拜下风,因为她有着非凡的胆量和智慧。”那么,她超人的勇气和非凡的胆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从艰苦的重复训练中来。比如,擒敌训练,一要练胆量,二要练技术,难度大、强度高,对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新兵来说,害怕、胆怯都属正常心理。开始的时候,一群女兵你望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敬晓玲紧紧腰带,向前踢了一步,“报告教官,我上!”在高大结实的教练面前,敬晓玲使出浑身解数,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被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嗷嗷”叫着向教练发起冲锋。就这样,敬晓玲在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与爬起中,胆怯、害怕的情绪诱因不断被削弱和改变。
  当然,我们改变情绪诱因的途径并不一定与特警训练完全相同,但其道理却是相通的。用下面几种方法也可以起到削弱某种情绪诱因的效果:有某种情绪出现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性评估;对过去的情绪经历进行回顾;想象、谈论过去的经验;体会别人的情绪;主动作出某种表情而产生相应的情绪。
  

从张飞来认识愤怒(1)
愤怒是因极度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激动情绪。愤怒的感觉是有一个范围的,可以从轻微的生气、到中度的恼怒到疯狂的暴怒。这个区间内,不同的愤怒带来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愤慨是自以为是的愤怒,愠怒则是被动的愤怒,恼怒则是缘于一个人的忍耐力遭到了过分的考验,暴怒则是忍无可忍、完全失去理智。复仇则是由愤怒产生的报复行为。
  愤怒时人的表情迅速变化:眉毛下沉并聚拢,眉头向鼻子的方向下沉,眼睛瞪大,嘴角上扬,牙关紧咬。《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张飞相貌的经典性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从医学上讲,胡须呈张开状、炸开长的,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都比较粗犷、豪放,理性不足,比较容易产生情绪化行为。张飞“燕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