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这种“价廉物美”的机会肯定不多见,但是通过仔细而没有偏见地对大量债券和优先股的检验,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踪迹。大部分具有这种特性的证券常常默默无闻而且交易不甚活跃,因此典型的投资者往往不敢贸然直接购买,因为无论发行这些证券的公司的财务统计指标多么突出,投资者们仍然担心低价格可能暗示着某种不为人所知的隐患。经常的做法是,投资者们购买这些证券以替换手中原有的有问题的证券,因为这种替换很少会带来风险的增加,而且很可能意味着一种改进。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时,要注重价廉物美。虽然这种价廉物美的投资对象不一定是热门股,甚至默默无闻,交易量也可能很小,但是买入这样的股票比较安全,晚上令人睡得着觉。至少,可以用它来替换手中原来那些不是非常理想的股票。
那么,既然这样的股票默默无闻,又怎样来发现它们呢?他说,一般来说有以下6种途径:
一是投资者个人
这一点不用多解释。因为股票投资本来就是一种个人行为,必须由自己作主,根据自己的一套评估方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每个人的投资策略都可能不同,但重要的是要有主见。即使参考别人的意见,也必须有批判地吸收,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
二是股票交易账户所在证券公司
格雷厄姆说,投资者除非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完全达到专业咨询人员水平,否则仅仅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投资是不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需要吸收别人的意见,然后为自己的判断作补充。
从这一点上看,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咨询股票投资事宜非常普遍,而且很有好处。尤其是对散户投资者来说,就更是如此。因为个人投资者往往非常缺乏股票投资经验,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证券公司是不是投资者咨询的合适对象,这一点值得怀疑。虽然他们的判断常常会切中要害,可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往往又会欲言又止,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三是投资银行或承销商
按理说,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并且为这些投资者提供良好建议、卖出合适的股票,是投资银行或承销商的份内工作和职业道德。但多数人认为,向投资银行或承销商咨询股票投资事宜,能否从他们嘴里得到实话依然令人怀疑。
不过他说,投资者如果希望他们给你的建议非常公正,这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证券销售并不是一种职业,只是一种商业活动。
这就像买西瓜的人向卖西瓜的人咨询这西瓜怎么样一样,多半的回答是“包熟包甜”,但究竟如何不太好说。
四是股票交易所会员公司
投资者向这样的机构咨询股票,往往能得到比较深入的剖析,而且很少偏见。因为归根到底,这些会员公司并不直接向你出售股票,所以能够避免直接的利益冲突。不过关于这种做法,在中国股市中好像不多见。
五是大型信托公司的咨询部
六是独立的投资顾问或管理服务公司
投资者向这两类咨询部门了解股票投资信息、行情是需要付费的。
这些机构的优势在于,它们在推荐股票时可以完全不偏不倚,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它们和所推荐的股票之间没有利益纠纷,也不对咨询者收取交易费用。但这种咨询的特点是要付费,而且费用可能还不低。
格雷厄姆介绍说,在美国股市中,这两类机构收取的咨询费用通常要占投资年金的,相当于投资获利部分的1/10,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那么这时候向专家咨询就是必要的;但同时他又认为,这些专家的咨询意见究竟能否产生作用很值得怀疑。
刚入股市时需要贵人相助(1)
“新时代”主义——即无论价格有多高,绩优股(蓝筹股)都可以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以投资为名,狂热地进行金融赌博的行为的托辞。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现象,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影响价值的因素比如商誉、管理、预计盈利能力等不甚了解。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新时代”主义下的投资者,容易把这些抽象的影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以预计代替现实。
所以他认为,对于刚刚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有必要掌握一些投资公司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而他本人,也很乐意在这方面助人一臂之力。许多投资者都是在他的帮助下走向成功的。
1926年,纽约军事学院学生罗伯特·海尔布鲁恩回家后,父亲告诉他说,他刚刚见到一位年轻的股票经纪人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从事的是父亲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证券投资项目。父亲对他说,格雷厄姆总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的。
海尔布鲁恩从预备学校毕业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习,接管父亲留下的皮革生意。
可是没想到,他的皮革生意不但不顺利,而且这时候正好遭遇股市崩盘,使他损失惨重。
他拼命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解救自己继承的那一点点遗产,这时猛然想起父亲曾经对他提到过的格雷厄姆这个人。于是他翻开电话簿,拨通了格雷厄姆的电话。
格雷厄姆这时候显然还清楚地记得与海尔布鲁恩父亲见面的事,可是接电话的态度并不怎么热情。海尔布鲁恩怀疑他是害怕自己向他借钱,所以就直接找到格雷厄姆的办公室,请求帮忙。
格雷厄姆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需要收取每月25美元咨询费用。
格雷厄姆首先向他建议,卖掉手中的债券。海尔布鲁恩不明白地问为什么?这些债券可都是安全的呀!格雷厄姆说,没错,这些债券确实是安全的,但你无法从它们身上赚到钱。
果然,没过多久,股市开始逐渐回暖,海尔布鲁恩开始从证券投资中尝到甜头。经过仔细盘算,他干脆放弃了皮革生意,成为一名专职投资商。
后来,他不但管理自己的投资,而且还管理格雷厄姆的账户,20世纪50年代末又成为当今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的客户。
就这样,海尔布鲁恩和格雷厄姆成了好朋友。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讲课时,他经常去听课。1934年他举行婚礼时,还特邀格雷厄姆参加。
格雷厄姆经常交给海尔布鲁恩一些独立的研究工作,例如派他去全国各地采访管理人员、去分析生产专利电话的格雷自动收费电话公司的经营状况等等。
经过股市大萧条,许多上市公司破产了,更有大量公司需要实地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布鲁恩发现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直不要钱就可以捡到,例如铁路债券当时的价格只有美元和美元。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各层次股东利益,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委员会,随着时间推移,其中有些股票又变得越来越值钱了。以至于有些证券后来是以原价收回的,并且还得到了利息。
一个较好的投资机会是,纽约房地产业当时的抵押贷款凭证价格只有美元,格雷厄姆的合伙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在通过银行贷款、不占用任何资金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狠赚了一大笔。
海尔布鲁恩后来回忆说,他刚出道时生意就不景气,格雷厄姆是他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的聪明才智和沉稳给了他信心,他终身感激格雷厄姆。
事实上,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海尔布鲁恩对格雷厄姆的信心从来就没有动摇过。直到海尔布鲁恩80岁生日时,还以自己的名义在哥伦比亚商学院设立一项教授奖励基金,将150万美元全部用于倡导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资教学方式。1993年他85岁生日时,又向其中注入100万美元资金。
他深有感触地说:格雷厄姆“的的确确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内容。我非常感谢父系向我提到本杰明·格雷厄姆。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他,自己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类似于海尔布鲁恩这样,从格雷厄姆身上得到终身教育的人太多太多,沃伦·巴菲特就是其中一位,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