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繁多,且各有探析,不尽一致。已有的研究证明,人的血型(A、B、O、AB)先天取决于遗传物质,不同的血型决定不同气质(一般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四大类),而不同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性格基础与倾向。气质较多地体现人的〃本能〃部分,而性格则是在气质基础上更广、更深的理性表现。现代研究中,关于不同血型的气质表现与性格倾向的若干细分,几乎都有依据和道理,很难评议对错。只是在剖析人生、研究生命与命运的运行中,需注意到先天性的遗传因素,通过血型与其他遗传而影响人的气质、性格的事实,并使之成为拓深生命乃至命运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先天性因素对多种生命曲线的形成及运行状态的影响
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线的人,其先天因素是比较良好的,没有或很少遗传先天性疾病,为生命的后天成长奠定了好的基础;而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线的人,其先天因素应当较之常人更好,除去先天性遗传疾病与其他不良病源影响外,其免疫、抗病及长寿等方面的基因更佳,促成了生命的理想运行;先天性不良遗传因素无疑是导致较大波动型生命曲线的诱因之一。突折型生命曲线成因颇多,如果溯及先天性因素的话,往往是隐性病因和病体质变的结果,需具体而论。
不同程度的先天性不良遗传、先天性体质缺陷等,会给人的生命运行增添较大的不利影响,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克服和抵御的。
第二节后天性
人的生命孕育于先天,生存变化、结束于后天,是生命的铁律。〃后天〃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涉及生命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学及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后天〃是生命发育的摇篮、成长的沃土及变化的场所。〃后天〃包容性很强,对生命影响的主要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状况的影响
从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中国人出生在这个地大物博的东方大国。但是,人民的生命存续条件与生命质量并不与之相匹配。
在夏、商、周时期,社会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奴隶制下生存的广大人民,在繁重的劳动与精神压迫下,只具备维持生命最简单的物质资料,更谈不上医疗、卫生等生命存续的必要条件,当时绝大多数人体质低下、寿命很短;步入唐宋王朝后,较之奴隶制进步的封建制度趋于成熟,加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恢复与发展的〃政策〃推行,生产力得到一定解放,人民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人们生命的质量状态趋好,寿命均得以延长,并迎来了中国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在历史步入清朝时期与民国阶段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生产力的逐渐积累与文明的积淀,本应为中国的人口增长与生存质量带来更好条件。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封建王朝的衰败、军阀的混战与剥削阶级的压榨,使中国人民的生命生存环境处于十分艰难的状态,中国人被讥讽为〃东亚病夫〃。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态,正常生存所必需的吃饱穿暖遥不可期,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如遇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仅1931年的华东水灾就造成了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就饿死了300万人,更多的人处于濒死的边缘,解放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步入社会主义新中国阶段后,先进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有利于生命运行的种种物质与精神条件,使大多数中国人享有〃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线〃中所描述的生命状态,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优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2)
可见,不同社会阶段中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无疑是人的〃后天〃中影响、制约人的生命运行的最大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改变的制约
早在我国古代《内经》中,就有关于自然与生态环境对人的生命影响的论述。〃一州之立,生死寿命不同,地势优势然也。。。。。。高者其寿高,下者其气'夭'〃。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大规模拓展,人们在创造自我生存与享受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耗、侵蚀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大量土地的人居与工业化占用,大批森林的砍伐,巨量水资源的消耗,和生产与生活不断增加排放的热能、废气、废渣、废水等,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整个地球的温度升高,地球环境的承载力趋弱,恢复力变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环境受到较大损害,从而给人的生命带来多方面的威胁。前述的较大波动型生命曲线与突折型生命曲线的产生与变化,部分人的生命状态趋于恶化,原因之一即是源于自然环境失衡后,对人们健康的侵蚀并导致疑难病症的增加。如长期生活于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生命机体所受到潜在性的损害,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工业中的〃三废〃中因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灌溉农田作物,可形成慢性镉中毒和铅中毒。含砷、汞农药污染土地,可引起砷中毒和汞中毒;土地受到放射性污染后通过人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间接吸收,可诱发癌症,引起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至于因气候、地理变化等诱发的各类自然灾害,如频发的洪灾、台风、飓风、沙尘暴、泥石流、火山爆发等,无疑给人的生命造成难以规避的严重损害。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伟大的,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天换地〃,而人与大自然相冲突时,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合理利用与精心维护自然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人们生命健康且长久维系的重要前提。家庭的养育与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的生命成长与运行的摇篮。中国现代思想家梁漱溟指出:〃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社会生活,亲戚与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的第二重社会生活。〃
生命源自父母,而生命的成长与运行,特别是人的生命发育、成长阶段,家庭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如食品、住房、卫生、衣物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生命的状态。当家庭状态不景气,生存条件较差时,儿童所需的营养、穿住、治病等得不到满足或状况很差时,人的生命发育无疑要大打折扣。现代社会中,居于大中城市的比较富裕的家庭,与居于贫困山区的家庭相比,对不同家庭所孕育的子女,所提供的必备生活条件有较大差别,自然影响及不同个体生命的体质状态。
家庭的影响,当然不限于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家庭中父母等成员的性情、脾气、品德、文化素养等,对子女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般而言,家庭和谐,父母品性修养较高,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精心呵护幼童成长,其子女性格的倾向、智力的发育、品德的形成会呈现出良性的状态;而家庭不和,父母的性情粗鲁,相互争吵,甚至于发生打架等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心灵损伤、性情培养乃至身体发育,肯定是不良的。离婚是家庭关系解体的一种特定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与个体的原因。离婚处理得好,对子女的伤害可以降低较多,而离婚处理不当,对子女伤损与不利影响,可能波及终生。
第三节差异性
大千世界中,大至不同国家、地区的种族,小至个体的状况,都呈现出多样的差异。生命构建的差异
来自先天的遗传差异、血型差异、体格差异、生理功能差异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与人躯体的高与矮、胖与瘦、肢体及听觉、视觉、思维能力等是正常还是残疾。而出生于同一父母的子女中,即使双胞胎的生命体,也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生命智能基础的差异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3)
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培养和开发使人的大脑机能及发挥程度呈现差异。人们的记忆力、思维力及逻辑、语言、反应、计算等方面的智能素质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差异。
如某些人对音乐、艺术、体育等方面确有天赋,而另一些人不具这方面的天赋,却具有计算、逻辑、语言等方面的天赋;某些人擅长形象思维,而另一些则善于逻辑思维。
性情差异
人们是外向型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是热情、奔放、活跃、敏捷,还是沉静、冷淡、不善交际,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等,都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