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鲁克世纪精选-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着既定目标的机构逐渐成为社会目标、社会价值、社会效率的承载者。因此,机构政治化了。仅仅通过自己从事的特定领域已经不能再证明自己的存在,所有的机构现在需要通过它们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来证明自己,所有的机构都要使自己外界的“顾主”满意。
  当所有的机构在一个多元化的组织社会里被政治化了的时候,经理们必须要学会首先考虑他们顾主的需要和期望。只要企业是在一个市场体系里,那么客户的需求就必须最优先对待,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把股民看成是不得不让他们基本满意的顾主。
  从现在起,进步、生产力和社会凝聚力需要的将是把知识运用于知识。这是知识转变的第三个阶段,也许是最后一个阶段。
  知识革命使知识变成了主要的资源。土地和资本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们是限制的因素。劳动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也是限制因素。所有的这三个因素都是“成本”而不是“生产要素”,因为没有它们,知识也无法生产;没有它们,管理无法实施,但是只要有高效的管理,也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知识上,我们总是可以获取其他的资源。
  知识已经成为资源,而不仅仅只是一种资源,这正是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情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即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创造了新的政治,也创造了新的社会和经济活力。
  以下6个主要因素决定了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1)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要求我们问这样的问题:“任务是什么?”
  (2)要求我们促使知识工作者自己承担他们生产力的责任。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他们需要自主性。
  (3)不断创新必须是知识工作者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
  (4)从事知识工作需要知识工作者不断学习及不断教导。
  (5)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不是——至少不主要是——关乎产量,质量至少也同样重要。
  (6)最后,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要求知识工作者被视为、被当成“资产”,而不是“成本”,并且要求知识工作者在所有的工作机会面前,优先考虑就职的组织,并愿意为组织工作。
  知识工作的生产力,首先就是要获得最佳质量,不是获得最低标准的质量,如果不能得到最上乘质量的话,至少要是最佳的质量,而不只是起码的质量。
  (1)知识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贡献负责——知识工作者针对质量、数量还有时间和成本来决定应该如何负责。知识工作者要有自主性,但同时也要担负责任。
  (2)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包括不断创新。
  (3)持续学习和教导必须是工作的一部分。
  四条基本沟通原理:
  (1)沟通是感知。
  (2)沟通是期待。
  (3)沟通是参与。
  (4)沟通和信息完全不同,但是信息要求以正常的沟通为先决条件。
  下一个社会将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将是这个社会的主要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将是这个社会劳动大军的主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那国毅)
  译者序
  前言第一部分信息社会
  第1章超越信息革命
  第2章互联网引爆的世界
  第3章从电脑普及到信息普及
  第4章电子商务是最重大的挑战
  第5章新经济还未出现
  第6章新千年的首席执行官
  第二部分商机
  第7章创业者与创新
  第8章他们是人,不是雇员
  第9章金融服务:不创新就灭亡
  第10章超越资本主义
  第三部分变化中的世界经济
  第11章伟大机构的崛起
  第12章全球化经济与民族国家
  第13章社会优先
  第14章城市的文明进程
  第四部分下一个社会
  第15章下一个社会致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言(1)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言(2)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推荐序二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什么是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下一个社会的管理》是德鲁克后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该书出版于2002年,由四个部分组成:信息社会、商机、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和下一个社会。其中许多章节正是2000年我在克莱蒙特德鲁克研究生院学习时,德鲁克在课堂里所讲的内容。在谈到信息革命时,我的脑海中仍然回响着他那带有浓郁维也纳口音的英文。当时我师从于他的第一门课就是“基于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