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软的梦工场-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体育比赛还可以有亚军和季军,而做科研则只有冠军,否则你连发表论文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企业里面,研究院就是公司的智囊团。微软研究院所关心的是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所从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是前瞻性的,前人没有做过,难度也很大。这就需要很多人在一起合作,因此我们要求来申请实习生的同学们“态度好”。态度好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要能够与人合作和沟通,要能够尊重伙伴并与团队伙伴相互支持。
  因此,总结下来就是:数学好是基本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编程好是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好是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能够并善于与伙伴合作。当然,最基本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就是人品要好,遵纪守法。
  怎么能“对得起”实习生
  研究院曾经为实习生多次举办如何做科研以及如何写学术论文的讲座。例如:张亚勤院长主讲如何写论文、沈向洋院长主讲如何做科研等等。记得沈向洋院长曾经很形象地用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来形象地说明,做研究首先要看准一个问题深入地做下去;然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迅速成长。
  如何为实习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迅速地成长,是每一个导师都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在项目开始初期,导师要先做好作业。
  首先,我们会和每个学生开会讨论他们的个人研究兴趣,了解同学的想法;如果他暂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题目的话,就给他一些例子,并且结合他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给他一些建议,供他选择。这样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把最适合他的题目基本选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实习生打工的“馒头” 徐迎庆(2)
然后,根据所选定的题目,会先和他一起去读30篇左右的研究论文。其中要求他大概了解这30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对其中的最相关的5…10篇要基本上搞清楚技术的细节,此外他自己要按照论文的方法去实现其中1…2篇文章的算法,然后向整个研究小组报告他读论文的体会和对论文的分析,组内成员大家一起向他提问和建议。这就要求实习生必须读懂有关的文章,否则很难通过大家的提问。
  这样下来,实习生可以从整体的研究状况、最相关的算法细节、以及最核心的算法实现等几个方面快速入手,迅速对该领域的前人工作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针对我们的课题,讨论和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指导学生本来就是需要导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否则对不起这些学生的前途和未来。
  挑战“牛人”挑战“权威”
  许多同学在开始看论文的时候,总是说某某的工作多么牛(的确如此),但是问他这篇文章的不足是什么的时候,往往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说。
  其实,我们看文章的目的有二,首先是向作者学习;其次是看看我们自己还有什么机会,或者说:把前人的不足找出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超越前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上是没有权威的;更不存在什么都正确的专家。科研不同于开发,科研是允许失败的。我想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没有经历过失败;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减少失败的机率。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集体的智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目前,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我们国内培养的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针对老师或者某些“牛人”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或者看法。其实,这既不意味着尊重老师和前人,也不利于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如果导师不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非常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我们的学生常常崇拜那些名人或者牛人,这点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崇拜不应该是盲从。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技术权威或者这样那样的权威,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们和每一个刚刚报到的实习生第一次谈话中,都会明确地告诉他:对所有的技术问题,我们都允许并且鼓励大家争论,如果你有看法就必须讲出来。我们绝对不允许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因为胆怯而隐瞒自己的看法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我们每周一次的实习生研讨班上,同学们常常为一个技术问题毫不留情地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是整个小组却是非常的团结。记得有从日本和韩国过来的实习生参加了几次我们的讨论班之后,在下面和我讲:我们很羡慕你们的研讨气氛,大家可以就研究问题这样开展毫无保留地开展学术争论,多好啊。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善意地指出别人想法中的不足,就是对团队和合作伙伴负责任。
  “高徒出名师”
  我和沈向洋院长曾半开玩笑地谈论,应该把古训中的“名师出高徒”改为“高徒出名师”。
  实际上,当和这些优秀的实习生一起工作时,我们也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比如:他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咬着牙坚持下去并一定要取得胜利的精神和必胜决心、他们废寝忘食的工作热诚、他们因成功而获得的欣喜、他们的多才多艺,等等。如果没有参加过他们的课题,是无法想象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尽管他们有时候甚至因为一时解决不了程序或者算法中的某个问题而着急的掉眼泪,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放弃。
  我本人很幸运在过去的十年期间有机会先后和三十多名这样的优秀实习生一起工作,并从中获益匪浅。在结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之后,这些同学现在大多在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或者大学从事科研或者开发工作,其中一些人已经迅速成长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每每想起他们,总是感到非常的欣慰。
  实习生在研究院里除了紧张和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研究院以及各位导师也为他们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比如研究院的每个研究小组要定期向实习生介绍本组的研究课题,还要负责安排与实习生的定期聚餐会、文艺演出等等。我们希望实习生在研究院不仅学习好、工作好;也要身体好、生活好。我的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要出去为寿星开个生日晚会;我们也鼓励每个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健康成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J
  作者介绍:
  徐迎庆,199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毕业。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研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曾先后指导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余名实习生。他热衷于探索如何把科学与艺术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平时喜欢看书、旅游和摄影。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亮出你的Idea 李世鹏(1)
当有人问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呆了几年了?我说很简单,只要看看我女儿几岁了就知道我在研究院的年头有多久了。当我女儿出生仅一个月后,我便怀揣着一颗海外游子的中国心跟随张亚勤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那时候美国公司的CEO试图用重金挽留,可是我铿锵的回答却让他找不到继续说服我的理由,我说:“我是中国人,迟早都要回去的”。
  临行前,这位CEO还特意打电话给张亚勤,略带“威胁”地说:“希望李世鹏是你带回中国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员工。”之后,我孑身一人回到中国工作。伴随着女儿在美国成长的足迹,其实也记录了一条我在中国事业拼搏的轨迹。
  最享受“头脑风暴”的时光
  在研究院九年来,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仍然是一个让我每天清晨能够为新奇的技术而激动醒来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我最享受的就是与同事在一起讨论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光,每每沉浸在那样的思维火花恣意跳跃的场景中,在陶醉于别人的新奇想法的时候,他们的观点成为了我思考的光源,并让我激发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偶尔,你甚至还会看到一旦兴奋起来大伙儿手舞足蹈的忘我表情。这些激烈争辩的情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会议室里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我想在那间命名为“火药库”的会议室里,那里面斗嘴的火药味应该是最浓的J。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缺乏Idea的人,但是我唯一渴望的是让自己的Idea有可以迸发的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