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点军校的全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因这所学校位于纽约以北约50英里的哈得孙河西岸,因而得名西点军校。西点军校创办于1802年,在它的花名册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美国著名的将军的名字。
  麦克阿瑟之所以把西点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家园,就是因为西点的校训使其成长为一代名将。西点有一条著名的校训,这就是“责任-荣誉-国家”。麦克阿瑟与西点有着很深的渊源。首先,他本人是西点军校的学生。麦克阿瑟是在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的。他在西点读书的成绩非常好。西点为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牌子,淘汰率极高,大概在1/3左右。麦克阿瑟入学时,他们班有143名学生,第二年剩下了134名学生,第三年剩下了104名学生,而在毕业时,只有91名了。而麦克阿瑟在4年的西点学习中,有3年的成绩都是第一名。麦克阿瑟在西点创造了三个第一:一个是他打破了西点军校学生同时约会7个女朋友的记录,他同时处了8个女朋友;另一个第一是刷新了25年来学校学生平均分数为分的记录;还有一个是获取了西点军校学生的最高军衔——第一上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麦克阿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给我灌输了当兵的思想,而西点圆了我当兵的梦,并把我塑造成为国家的守护神!只有上帝和国家才能改变我的行动,而这一点正是西点校训教育我的,那是我的精神支柱。”
  此外,麦克阿瑟还当过西点军校的校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点军校面临建校后最衰落的时期。体罚与保守,是西点的两大顽疾。当时国会已有人提出方案,主张取消西点。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伊利亚特是其中最激烈的批评者,他撰写文章,猛烈地抨击了西点的僵化、死板和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
  为了重振西点,陆军部决定让麦克阿瑟任西点校长。麦克阿瑟起初不大想去,他对找他谈话的陆军参谋长派顿·马奇说:“我不是教育家,我是打仗的。况且那里还有许多教过我的教授,我只能尊敬他们,而不能领导他们。”
  马奇曾是麦克阿瑟父亲的副官,他了解麦克阿瑟,认为麦克阿瑟是最好的校长人选,因为麦克阿瑟思想活跃,热爱军事事业,具有创新精神。他威胁麦克阿瑟说:“如果你不去西点当校长,你的军衔将重新变回少校。”
  美国的军衔有正式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种。正式军衔一旦被授予,则终生拥有,即使你不担任相应的职务,你的军衔也不会变。而临时军衔则不同,它同职务紧紧挂钩。如果你不担任相应的职务,你的临时军衔也将随之取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麦克阿瑟的正式军衔是少校。由于他作战有方,潘兴提拔他当了师长,临时军衔是准将。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不再担任师长,面临着退回到少校军衔的问题。从准将退回到少校,这个反差太大了。
  麦克阿瑟最怕这一点,他马上说:“好的,我去,谢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职务。”为什么麦克阿瑟突然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因为西点军校校长将被授予正式少将军衔。于是,麦克阿瑟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校长,当年他39岁。
  任职期间,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要着眼于针对未来战争进行军事训练,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很快将西点彻底改造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军校之一。为了培养西点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馆入口的上方,他挂上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
  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在战场上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

责任-荣誉-国家(2)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最让他难以忘却的仍然是西点。1962年5月12日,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不顾重病缠身,应邀参加西点军校授予他西尔维纳斯·塞耶奖的典礼。他对妻子说:“在美国将军中,我是获取战功章最多的一个人,但我最看重的是这一块。即使手脚并用地爬,也要爬到西点去。”
  在西点,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精彩、最感人的一次演说:
  同学们,你们所从事的职业是武装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必胜的意志!在战争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你们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是国家的卫兵,是国家在战争竞技场上的角斗士,如果你们失败了,国家就会灭亡。不要让那些文人政客的争辩牵扯你们的注意力,你们心中只有一个路标,这就是我们西点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
  我现在老了,耳朵听不见什么了,但我仍然渴望听到军号那迷人的旋律,听到从那长长队列里传来的阵阵鼓声。即使在梦里,我也渴望再次听到炮声、枪声和战场上那奇怪的哀鸣。在记忆中的黄昏,我时常回到西点,想起让我魂牵梦绕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今天,在我淡出人生、淡出世界的前夕,我最后一次和你们一起接受我们西点军校的点名……永别了!
  听了麦克阿瑟这仍然威严有力的演说,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麦克阿瑟一生说过很多有名的话,为什么说这句话最有号召力呢?这还要从麦克阿瑟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败仗说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麦克阿瑟正在菲律宾担任美军总司令。他率领驻菲律宾美军坚决抗击日军进攻,但仍然抵御不住。麦克阿瑟拒绝了罗斯福总统让其撤离菲律宾的命令,找出老麦克阿瑟留下的科尔特45型手枪,准备在关键时刻自杀,与菲律宾共存亡。然而,1942年2月8日,罗斯福总统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接到总统和马歇尔的电报后,这位斗士哭了。他对妻子琼说:“我生在陆军,长在陆军,一生习惯于服从命令,可是这个命令我真难服从。”最后,他请求总统允许他在他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撤离。总统同意了。
  3月11日深夜,麦克阿瑟在陆军部的一再催促下,携带妻儿登上PT-41号鱼雷快艇,撤离战火纷飞的菲律宾,去澳大利亚接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指挥权。4月9日,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作战的75000名美军投降;5月6日,在菲律宾哥黎希律岛作战的15000名美军投降。日军占领了菲律宾全境。
  菲律宾战役是麦克阿瑟从军以来遭到的首次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他非常悲伤地说:“没想到美军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支缴械投降的部队竟出自我的手下。”
  麦克阿瑟认为这是自己的奇耻大辱。尽管他在澳大利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因为他的部队毕竟在盟军连遭惨败的最黑暗的时期,抗击了日军10周的时间。但是,麦克阿瑟这个一向自负高傲的将军,真的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到澳大利亚后不久,他就对采访他的记者们说:“总统命令我冲破日本人的防线,从菲律宾撤离到澳大利亚,目的是要我组织对日本人的反攻,主要目标是解放菲律宾。现在,我出来了,但是,我将会回来!”
  “我出来了,但是我将会回来!”战时新闻局认为这句话非常好,建议麦克阿瑟把这句话修改成为:“我们将会回来!”然后公开发表,作为激励美国军民战斗的口号。然而,麦克阿瑟断然拒绝说:“不,不是我们,而是我将回来!”
  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与悲伤,而死亡与悲伤一旦注入人类的血液,往往发酵成力量与不屈。有时,人们经历了失败,换来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和坚定不移的决心。麦克阿瑟拒绝修改这句话,与其说是这位名将倔强而高傲的个性使然,不如说是这位名将勇于负责的心的驱动。我个人认为,一位名将之所以有无穷的个人魅力,就在于他敢于为自己的一切,胜利的和失败的一切负起责任。所以他坚持用“我将会回来”,而不是 “我们将会回来”。
  

责任-荣誉-国家(3)
在此后的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始终把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从巴布新几内亚到印度尼两亚,从印度尼两亚到菲律宾,为了这句“我将会回来”,他在整个西南太平洋和日军英勇奋战,甚至不惜和自己的同僚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争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