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做。可蒙哥马利却说:“统帅的头脑不能全部装着鸡毛蒜皮的琐事。我让你担任参谋长,就是不想在树林里逛来逛去,忙着剥树皮,而是要走出来,看一看整个森林。”
蒙哥马利这把火把英军官兵们的士气烧起来了。当时第8集团军一位中校军官写的自传里曾这样评价这把火:“一个没有勇气把一些准将从集团军的参谋机构里解职的将军,一位不能在军士长的心中激发起热烈献身精神的将军,是不能打败隆美尔的,或者说,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集团军司令官烧了四把火(3)
第三把火是建立一个和他自己的性格和作战理论相符合的指挥系统。蒙哥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脑袋里面总是纠缠着一大堆琐碎事务,就不可能有清晰的思想。他烧这把火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从琐碎事务里解脱出来。为此,他成立了一个作战司令部,这个司令部设在离集团军司令部相当远的前沿地域,所有的详细作战计划和行政管理事务都由作战司令部负责。他要求这个作战司令部必须精干,只编配极少量的参谋、通信、机要人员和联络官。他让他的参谋长甘冈全权负责这个司令部,并规定:作战司令部与军司令部同级。这样一来,蒙哥马利终于摆脱了像蜂房一样琐碎的事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和下面的军长或师长保持密切的接触。这样,尽管蒙哥马利不像隆美尔那样是一个在前线进行指挥的司令官,但是他对他手下的将军一样心明如镜,对作战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第四把火是寻找隆美尔的弱点,打一次胜仗,振奋士气。当时,德意联军已是强弩之末,处境非常不好。一是补给线长。部队距离最近的补给基地托卜鲁克也有500公里,缺乏给养,作战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伤病员无法及时后送,兵员不能及时补充。二是官兵疲惫不堪,士气下降,非战斗减员增加。长期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下作战,又得不到给养,官兵口粮质量极差,中暑、胃病等疾病流行;三是隆美尔本人的身体不好。据德军军医给希特勒的报告,隆美尔已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和鼻炎,血液循环系统也不好,军医甚至表示隆美尔不再适宜担任指挥职务。
相比之下,英军由于蒙哥马利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士气逐渐高昂,后勤补给也比较充分。蒙哥马利本人更是精神饱满,极有战胜隆美尔的自信。
这时,英军有人认为隆美尔很可能要选择最明智的战法:撤退!如果隆美尔后撤,英军精心构筑的坚固工事将完全失去作用。因此,他们主张立即恢复对隆美尔的进攻。
然而蒙哥马利却根据自己对隆美尔个性的了解,正确判断出隆美尔不会后撤,而是会选择进攻。他分析认为,德军在苏德战场攻势正猛,而北非战场则是德军钳形攻势的一端,如果北非这一端后撤,就等于说德军承认失败,这是荣誉感非常强的隆美尔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
蒙哥马利根据情报分析,判断隆美尔将向阿拉姆哈勒法山一线实施进攻,于是他在那里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隆美尔果然上当。1941年8月31日,隆美尔率领他的装甲集群向蒙哥马利布设的陷阱冲了过来,结果遭到严阵以待的英军的猛烈杀伤。同时,蒙哥马利请求空军猛烈轰炸了隆美尔后方最重要的基地托卜鲁克。德意联军顿时军心大乱,向后败退。英军正要用坦克实施追击时,蒙哥马利却下令不许追击,特别是不能消灭隆美尔保留在几个制高点上的观察哨。他的参谋对此非常不解。蒙哥马利解释说:“留着那几个观察哨,是为了让德国人能够看到我们下一步实施更大作战行动前所采取的欺骗措施。”
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历时8天,犹如一针兴奋剂,使得一直被德国人追着打的第8集团军士气空前高涨。这场战役奠定了英军反攻的基础。就连德国人也承认:“这场战役成为沙漠战的转折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蒙哥马利烧的这四把火终于使第8集团军的整个面貌为之一新。丘吉尔曾专门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写道:“我祝愿第8集团军司令和他的部队战果辉煌,威名远扬。”
可蒙哥马利却说:“这才是开始。我和隆美尔初次打交道非常有味道。这一轮是他发的球,我赢了;下次,该我发球了。现在比分是一比零。”
四把火烧过后的蒙哥马利,把目光瞄向了阿拉曼。他将在那里搭建一个通往辉煌的战争舞台。
“变戏法”与“卖破绽”的故事(1)
在名将对名将的搏杀中,他们互为磨刀石。对手越是有名,越会把自己的刀磨得非常锋利。要想不败于对手,刀就要比对手锐利,出手就要比对手迅速。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在亚历山大港东北104公里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阿拉曼是德意联军在北非进攻的最远处,隆美尔率领他的部队攻到这里时,已是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由于缺少油料补给,隆美尔再也不敢打他所擅长的运动战了,只得以阵地战坚守防线,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英军的突破。10万余人的德意联军部署在长达8至13公里的防线上。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隆美尔在阵地最前沿大面积布雷,其中最大的北部雷区埋设了50万枚地雷。隆美尔还给它起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名字:“魔鬼的花园。”
德意联军阵地对面的英军,却早已从阴影中走了出来,真是补给充足,兵多将广,兵力整整超过德意联军一倍。特别是英军获取了“超级机密”这一武器,对德意联军的情况简直了如指掌。“超级机密”是英军设在伦敦布奇雷庄园的密码破译机构破译出来的德军密码情报。由于德军一直没有发现英军破译了自己的密码,始终用这类密码发报,所以,“超级机密”是英军最机密、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为了保证这一情报渠道的安全,丘吉尔指示:“下金蛋的鸡,从不咯咯乱叫。”他要求“超级机密”只能口头传达,而不得用任何意义上的文字传达。由于当时北非战场对于英军来说至为重要,因此丘吉尔命令情报机关保证向蒙哥马利提供“超级机密”。这样,蒙哥马利对德意联军的动向非常了解,甚至有时希特勒给隆美尔的电报,最先收到的不是隆美尔,而是蒙哥马利。
有了上述条件,蒙哥马利的心情和隆美尔真是完全不一样。此刻面对隆美尔这样一个强大的、被神化了的对手,蒙哥马利太亢奋了。还有什么能比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打败像隆美尔这样一个著名的敌人更能让他心驰神往呢?
亢奋的蒙哥马利具备了一切反攻的条件!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隐真示假”,不让隆美尔知道自己的企图,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然而,阿拉曼是沙漠地区,要把几十万军队和成千上万吨作战物资在这种没遮没挡的沙漠地区隐蔽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蒙哥马利做到了。他有两个招法:“大变戏法”和“卖个破绽”。这在军事上称为伪装与欺骗。
先说大变戏法,也就是伪装。他请来电影布景设计师(巴卡斯中校),利用光学原理,造成人视觉的错误。他将4000吨作战物资变成了一个个10吨大卡车大小的样子,远远看去,如同一个个兵营一般。火炮是最难伪装的了,因为火炮轮廓突出。然而,蒙哥马利还是把火炮变没了——他把火炮藏在3吨卡车下面,1200多门火炮远远看去,犹如1200多辆卡车。进攻前夕,蒙哥马利又变出1200辆道具卡车,以掩饰已进入发射阵地的真火炮。
伪装的目的是隐藏进攻企图。蒙哥马利准备在阿拉曼北线向隆美尔发起进攻,自然要把集结在那里的作战物资伪装起来,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将在这个方向进攻。可是,为了给敌人造成更大的错觉,使之更相信英军不会从北线发起进攻,还要做出将在南线发起进攻的样子。作战的目的不是对峙,而是进攻,敌人最怕的不是你在哪里进攻,而是不知道你在哪里进攻。拿破仑曾说过:“战场上最可怕的不是对手的行动,而是对手的平静,因为这种平静背后通常隐藏着最可怕的行动。”如果隆美尔一点也看不到蒙哥马利可能的企图,那么他很可能在全线保持高度戒备。这一点是蒙哥马利不愿看到。于是,蒙哥马利要卖个破绽给隆美尔,欺骗隆美尔相信:英军将在阿拉曼南线发起进攻!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北线所做的所有隐蔽,在南线都公开出来:在北线,他将油料隐藏起来,而在南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