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这群孩子中,每个汉人姓氏都同时拥有一个鲜卑族姓氏:杨广的鲜卑族姓氏是普六茹,李渊的鲜卑姓氏是大野氏,窦诗雅的鲜卑姓氏是尔朱。与汉人都拥有一个鲜卑族人姓氏一样,鲜卑族人也都拥有一个汉人姓氏。这是当时周国二个最大民族之间相互交溶的一个最显著特征。
但杨广最感困感不解的是:他的身世。他的妈妈独孤伽雪是鲜卑贵族里血统最高贵的(她的父亲独孤信是周国开国功臣。独孤信的大女儿为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二代均为周代皇亲国戚)。而独孤伽雪的女儿杨丽华又是周国皇太子宇文的妻子。因此独孤家族在这个国家权势是显赫的。然而他的父亲杨坚却是令鲜卑贵族们看不起的、甚至是被敌视的汉人。有些鲜卑人背后骂他们是“汉狗,汉奴,汉儿,贱人。”在鲜卑人面前他们总感到自已是低人一等的汉人,在汉人面前他们是得不到信任的鲜卑人。他们左右为难,生活在夹缝中间。
总有人在暗算他的父亲。曾有几次,几个大臣说了杨坚将不利于大周王朝,皇帝宇文邕派相面术士看看杨坚有无反相,如果那些相面术士有一句对他父亲不利的话,他的父亲肯定被杀。好在他的父亲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与人为善,不与任何人争名夺利。因此他也就能获得他人的好感。每当杨坚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总能在同情他的人的帮助下度过难机。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考验,杨广的父亲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在母亲的阴影下和周国权势人物的压力下惶惶度日。虽然父亲从来不与小孩们谈论朝中大事,但杨广能感觉到父亲的惶恐,自已也同样有惊恐中度日的感觉。
突然,陷入沉思的杨广被一阵喊叫打断了,原来是宇文化及在追赶李渊。李渊背上背着箭和弓,一边回头看,一边小跑着,逃避着宇文化及一棍接一棍的乱打。宇文化及一边打一边喊:“打,打,打”,追赶着李渊。‘啪’的一声,李渊的屁股上挨了一棍。李渊叫了一声,捂着屁股,跑得更快了。
窦诗雅冲了上去,一边大喊:“住手。”但宇文化及就是不住手,继续追打着李渊。
杨广冲上前,用手中的木剑挑向宇文化及的小木棍。宇文化及手中飞向空中,划了一个弧弦,落在远处的地上。宇文化及就势往地上一躺,狼嚎一般大叫起来。
杨广没有再看宇文化及。他向李渊走去。
窦诗雅正站在李渊身边,她看着李渊:“你看你,比你小那么多你都打不过,你长着手难道没用?真丢人。”
李渊呐呐地说:“我怕伤着他们。”
“别狡辩了,没本事。”窦诗雅生气地向杨广走来。
杨秀走上前,对着李渊扮着鬼脸说:“我看你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跑得快。我们的唐国公以后就为皇上表演一个快速逃跑,大家看如何呀?”李秀一边说一边环顾四周。四周响起了起哄的声音。
“杨秀,不许再胡说八道。”杨广呵住杨秀。
“李渊,你看你,一天到晚闷闷不乐,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小小年纪,脸上都快起皱纹了,当心变成老太婆。你难道就不能高兴一点吗?”杨广看着李渊说道。
李渊也很不高兴,毕竟他也不喜欢让人训斥。
李渊没有说话,拉起手中的弓,将一支箭射向草原远处的一个小树。箭不偏不倚,正中树干上。一阵冷风吹来,箭射中树时发出的嗡嗡声随风飘了过来,和着风声,像一支和声的曲子,长鸣在这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上。
这时,孩子们的头上飞过一群南去的大雁。雁群排着整齐的队列,翱翔在高高的蓝天上。
“我要能射下飞行的大雁就好了。听说我们大周国的传国之宝就是用箭从天上箭下来的。”李渊自言
自语说道。
“那不可能。难道你也想射下来什么传国之宝?”站在一边的窦诗雅问道。
“我可不想射什么传国之宝,我只想射下飞行中的大雁。”李渊红着脸与窦诗雅争论了起来。
杨广看见山坡上的一旧破旧草棚里,一群江南俘虏在来来回回地忙着打制兵器。这些人都是长江以南的汉人,是多年前江陵之战后的俘虏。这些人虽然身份卑微,干着奴隶们一样的活,但他们保持着一种特有的自尊和整洁,知识非常丰富。虽然他们说的许多杨广根本听不懂,但杨广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的文弱,他们的整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吸引着他,他总觉得自已与他们有一种千丝万缕心心相通。也许正是他血液中的一半是属于他父亲的缘故吧。
杨广看见了住在他们家的独孤盛,他正在监督这些汉人们铸造兵器。独孤盛与他的哥哥独孤楷兄弟本是汉人的后代,原来姓李,因为与周国作战失败被俘,父母双亡,做了杨广外祖父独孤信的家奴,改性独孤。兄弟俩无依无靠,也就把杨广家当做了他们自已的家。虽然杨广将他们看作是一家人,但是,他们明白自已的身份和地位,除了报恩以外,他们不敢有太多的奢望。独孤盛的哥哥由于作战勇敢,已被封为车骑将军,正与周国大军一道与齐军作战。他今年才14岁,明年也该冲锋陷阵,上阵立功了。
杨广摸了摸手中的短柄小木剑,走上前,对独孤盛说:“你能为我做一把剑吗?”
独孤盛喜欢杨广,他们俩在一起时,总是亲密无间。在他们家,杨广的哥哥杨勇目中无人,对他这样的人根本是瞧不起,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杨广的大弟杨秀勇猛彪悍,喜欢武艺,总是拿他们这些人当陪练,欺负他;二弟杨俊性格软弱,很少与他说话,三弟杨谅是他们杨家最小的孩子,按鲜卑人的习俗,最小的孩子是最受宠的。因此,家中最无法无天最胆大也最讨外人厌的就是杨谅。
独孤盛问道:“可以,你喜欢什么样的剑?”
“最锋利的,最好的。我要用这把剑征战四方,成为大周国最优秀的将军、上柱国。”杨广想了想说道。
独孤盛去为杨广张罗着做剑的事宜,孩子们又欢呼着在山间奔跑开来。
看着绵延伸展的阴山,看着一往无际的草原,孩子们的心又飞向了遥远的未来。他们趴在草地上,诉说着自已的理想。
窦诗雅说:“我要炼就一身好武艺,提刀上马,领兵征讨四方,为我大周国一统天下。就像我们的童子军歌词所唱的那样:骏马驰骋草原雄鹰展翅蓝天忠诚勇敢优秀强健为了胜利勇敢向前。”
杨广接着说:“我要像我皇所说的那样,做天下最聪明的人,严格训练自已,决不犯错误,做一个人人仰止的高山,就像我们的神山阴山一样,让我们草原上每个人都仰慕,叹为观止。
“那不可能,不可能的,那是做梦,只有佛能做到。”李渊反驳道。
“至少他有这个想法总是好的,比你强,什么本事都没有,干什么事都没有规矩。”窦诗雅看着李渊说。
这几个孩子中,杨广就像是一个标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按照流行评介中最好的去说、去做,有时做的有些勉强,甚至是做作,但他仍在竭尽其所能在努力去做好。李渊是一个和事佬,在他的眼中,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随遇而安,随机而变,是他的天生的本性。窦诗雅是个性情中人,敢做敢为,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们性格各异。但杨广和窦诗雅和其它鲜卑孩子一样,都想做这个国家中最优秀的人,做最了不起的大事。惟有李渊相反,他认为那样太累,让人活得不自在。李渊更喜欢我行我素,成天想些忧伤的问题。因此,李渊在这群孩子中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这几个孩子都尽力想说明只有自已的理想才是最伟大的,最好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坐在山坡上叽叽喳喳地争吵着。
窦诗雅有点疲倦,她停止了争论,收起小木剑,从怀中抽出一支胡笛,吹起了悠扬的《敕勒川》,这是一首让生命放飞的轻松曲。小伙伴们停了下来,静静地聆听风声中的笛音。
这时,山下大道上,如黑色闪电般飞驰过一大队骑兵,黑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这是驿马和信使,他们带来了最前线的消息。
孩子们立刻站了起来,跑向骑兵的方向。他们的亲人已经出去快一年了,前方胜负仍然是个未知数。他们都涌向山坡的边缘,以尽可能最近的距离等着胜利的信息,关心着自已亲人的安危。
胜利的消息立刻在整个武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