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楼道里有人急促地喊着:“快让路!让路!松基三号井的技术员到了!”
康世恩三步合作两步地直向门口走去。当他看到手里抱着一大包资料的赖维民气喘喘的进来时,连声说:“辛苦辛苦!你是负责电测的赖维民工程师吧?”
赖维民忙点头应道:“是,康部长,我把测井资料都带来了!”说着,将肩上挎的和手里抱的一古脑儿放在会议室的沙发上。
“岩芯也运来了吗?”康世恩一边迫不及待地翻着测井资料,一边嘴里问着。
“运来了。朱自成技术员就在楼下……”赖维民一边擦汗一边说。
“请朱技术员上来!”康世恩嘴里说着,眼睛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密密码码的电法图……“康部长,油砂样品拿来了!”朱自成抱着重重的岩芯,轻轻在康世恩的面前放下。
康世恩一见黑褐色的油砂,眼睛闪闪发亮,连声赞叹:“太好了!太好了!”
“快请专家!”突然,他对身边的人说。
正在房间里洗澡的米尔钦柯听说是康世恩请他,那颗圆润而布满银丝的头颅高兴地摇晃起来:噢,康肯定要告诉我们好消息了!
情况正如米尔钦柯猜测的那样。康世恩见老朋友、也是他的苏联恩师之一笑嗬嗬的进屋,便一把拉过米尔钦柯:“好消息!尊敬的米尔钦柯总工程师先生,你快看看这些资料和这油砂……”
米尔钦柯看了一眼岩芯,又用鼻子闻闻,连连点头,然后又伏在电法图纸上认真看起来,而且看得特别仔细。这位苏联石油部的总地质师,也是苏联第二巴库等大油田的组织发现者,不仅在苏联石油界享有威望,而且在世界石油界名声显赫。康世恩和在场的中国技术人员们等待着米尔钦柯的结论。那一刻,四楼会议室静得出奇,连手腕上的手表走针都听得一清二楚。
米尔钦柯终于抬起头。他朝康世恩微笑了:“康,祝贺你!这口井的油气显示很好。要是在我们苏联,如果得到这么可喜的情况,我们就要举杯庆祝了!”米尔钦柯说完这话,屋子里的人全都欢呼起来了,唯独康世恩的笑容里带着几分若有所思的神色。
“康,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米尔钦柯有些奇怪地问康世恩。
“不,我是在考虑下一步的问题。”康世恩说。
“下一步?你指的下一步是什么?”
“松基三井目前的进尺是1460米,而且出现了57的井斜。我想如果按照设计要求再钻进到3200米深,肯定有不少困难。纠偏井斜需要时间,往下再钻进1700多米,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话,恐怕还得用上一年时间……”康世恩嘴里喃喃地念道着,既像对米尔钦柯说,又像是在询问自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部长与国家》第三章(5)
“怎么,你想现在就完钻?”米尔钦柯瞪大了眼睛。
康世恩这回清清楚楚是对米尔钦柯说的:“是的,我想我们打基准井的目的就是为了找油的,现在既然已经看到了油气显示,就应该立即把它弄明白,看看这口井到底具备不具备工业性油的条件。”
“不行!”不想米尔钦柯像一下失控似的冲康世恩叫嚷起来,完全没有了苏联大专家的样儿,更顾不上外交礼仪了。他抖动着根根银丝,愤愤地:“康,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松基三井既是基准井,那它的任务就是取全芯、了解透整个钻孔的地下情况。这是勘探程序所规定的,不能更改!”
“可勘探程序是你们苏联定的。我们中国现在缺油,国家需要我们尽快地找到油啊!找到大油田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康世恩解释道。这话更让米尔钦柯火冒三丈,老头子气得一下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冲着康世恩大叫:“松基三井必须坚决打到3200米!不这样你们就是错误!错误!”说着,双手一甩,气呼呼地回到房间,“嘭”的一声关门后再没有出来。
怎么办?会议室顿时出现了少有的紧张气氛。二十多双眼睛一齐聚向康世恩。
“看我干什么?我脸上生油?”康世恩吩咐自己的中国同行,“他说他的,我们干我们的。
”
会议室顿时又重新恢复了欢乐。
康世恩让人安排好从前线报喜来的朱自成和赖维民,然后说:“我要给北京打长途!”
于是这一夜,哈尔滨……北京;康世恩……余秋里之间有了一段重要的通话。
“……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请余部长你拿主意。”康世恩静等在电话边,他的心跳得很紧张。
北京。余秋里家。
长途电话被一只有力的右手握着,这时需要作出决断的时刻。松基三井,影响到松辽找油整体方向,也关系国家能不能摘掉“贫油”帽子!区区一井,非同寻常啊!
余秋里凝视着墙上的毛泽东画像,双眉一挑,对着电话筒,大声说道:“我同意你的观点:
松基三井现在就停钻试油!这个责任我负!”
“好!我、我马上组织人员试油……”听得出,对方康世恩的声音微微发颤。
余秋里放下电话,大步走到小院子的露天中央,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潮起伏:松辽啊松辽,现在就看你松基三井这一步的结果了!
“秋里吗?我是何长工呀!你们的决定我赞成。既然现在已经看到了油气显示,再往下打又有不少困难,那就停钻试油嘛!至于专家说的取岩芯的事,我看这样:我派我们的队伍在松基三井旁边,重新钻口井,设计深度与松基三井一模一样,全程取芯,以补松基三井的地质资料!”
余秋里接此电话,脸上露出少有的感激之情:“老将军啊,您这是解我大难啊!”
“哎……一家人别说两家话。松辽找油,我们地质部和你们石油部是一盘棋的事。祝你成功。对了,别忘了你说过的话:等钻油了,你得请我吃红烧肉!哈哈哈……”老将军在电话里发出爽爽笑声。
“哎,我一定!一定!”余秋里的嘴都乐得咧开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部长与国家》第四章(1)
冰天雪地时,独臂将军亲赴松辽,“三点定乾坤”。
自余秋里和康世恩决定“松基三井”停钻试油后,石油部上下这几天可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松辽找油的旭光即将出现,担忧的是“松基三井”再试不出油来,那可就霉到家了。
松基一、二号井打了一年多,基本上是失败的,如果三号井再来个水中捞月,那石油部有何脸面向国人交待?不说别的,光一口基准井的成本就是几百万元哪!几百万元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等于打一口,要让几万人饿一年肚子!这还不说,松辽找油自地质部韩景行等第一支正式普查队伍进驻安达之后,这三年多中,已经相继陆陆续续有几千人在这儿工作,浅孔深孔多多少少加起来,那就不是几百万的事。早在余秋里上马石油部时,在他全力支持康世恩的找天然油为主的战略方向时,有人曾在背后捣鼓过不少事,说康世恩是能干,可他只会花国家的钱而见不到油……人家说这话的根据是,在“一五”期间,石油部投入在找油上的勘探费远远高于人造油的成本上,但获得的油气量却没有人造油多。这回好,余秋里上任后,石油部在寻找天然油的勘探经费上花出的投入更大,瞧瞧川中会战……有人又把这事抬出来了,花钱海了,油呢?油没见着嘛!等着吧,今年再抱不到“金娃娃”,看余秋里和康世恩咋个收场!说不准哪,连我们的工资明年国家都不一定给了!
我们还聊正题。
松基三井进入停钻试油阶段,余秋里虽然人在北京,却心系北国松辽。在听完康世恩对下一步行动计划时,余秋里告诉康世恩:既然固井和试油是关键,就要调玉门最好的技术人员支援松基三井!
康世恩立即表示马上调人。
“哎老康,还有一件事:听说松基三井那儿经常有野狼出外,你让松辽局或者当地武装部给井队配几把家伙!”余秋里在长途电话里补充道。
康世恩笑了:“我知道了。”
康世恩接电话时,身边有松辽局的同志在,他们不解余部长除了帮助他们调几个试油的技术人员外,怎么还要配啥家伙?
“就是打狼的枪!”康世恩说。
“哈哈,这事余部长都知道啦?”大伙儿笑开了。
松辽的事余秋里哪样不知道?
队长包世忠给前往井台指导工作的工程师们描述得绘声绘色:那狼大喔!而且特狡猾,它正面不袭击人,总是等你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