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日傍晚,钟申的中路军经过匈奴人的部落。这几个部落相邻,都有几百户人家。钟申命令部队今夜就在这里驻扎下来。
晚上,王离带着几个卫卒和一个懂匈奴语的掾吏,穿上百姓服装来到匈奴部落。这里早已是火把通明,远远近近的草地上,到处是秦军士卒。他们席地而坐,或大嚼牛羊肉,或蹲在地上与匈奴人比划着,讨价还价换东西。王离找了一块靠边的草地坐下,一个白胡子老汉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羊肉,一块茶砖,摇晃了一下。王离指了一下羊肉,又用手比划了锅的样子。老汉明白了,王离他们要吃煮熟的,便转身跑回去做。
王离向四周望了望,能出来的秦军士卒都很高兴的样子,因为一天之内,每十个士卒当中只有一个能请假出来。他们当然会饱餐一顿,而且营里还有其他九个战友,等着他带回一些东西。王离见一个士卒从怀中掏出一包稻米,换了一块羊肉和一小块茶砖。他把那个士卒叫过来,问他从哪里来的稻米。士卒说:屯长知道今晚要在匈奴人的部落边上驻扎,叫炊房不要开伙了,把今晚的口粮稻米拿出来换肉吃、换茶喝。大家都等着我把肉带回去,好煮着吃呢。 。。
第十三章 正午之战(9)
远远近近传来宰杀牛羊的声音,大概匈奴人也想多换些秦军的稻米之类的东西。不远处,几个士卒坐在一起,嚼着肉,还从怀里取出一只皮囊,偷偷摸摸地喝上一口,这显然是从匈奴人那里换来的酒。
王离看到,一个秦军士卒趁刚才那个白胡子老汉端肉的时候,揪住他的胡子,拽了一拽。老汉笑眯眯地看着他,嘴里不知说了些什么。王离问身边的掾吏。掾吏道:老汉在说,神告诉我们,不尊重白胡子老人者必死。秦国人不敬神,也必死。
不远处,一个秦军士卒趁着匈奴女人端上肉盆的机会,拦腰抱住她,使劲亲了一下她的脸蛋。那女人尖叫了一声,也不恼,笑着,从地上拾起肉盆向那个士卒头上砸过去。那个士卒喝晕了,头上顶着汤水里的菜叶,大笑不停。
看到这些,王离笑了笑。过了一会儿,老汉把一大盆肉端上来。王离的卫兵摸出一把匕首递给老汉。老汉上上下下端详了一阵子,从腰里也摸出一把,相互磨了磨,眼里露出兴奋的光彩,嘴里叨咕了几句,走掉了。掾吏说:匈奴人酷爱短刀,遇到好刀更是不得了,为了一把上好的匕首可以牺牲性命。
正说着,一个匈奴小男孩一路高喊着,脸上带着微笑,奔跑着,用一只血淋淋的小手拍着遇到的每个秦军士卒。血干了,便从背上的皮囊里倒出一些在手上。
王离高叫着,举着一把匕首,晃了晃,让小男孩过来。小男孩盯着匕首,跑了过来。待小男孩走近,王离才看到他有一双湛蓝的眼睛,很大,很明亮。
他一把将小男孩揽在怀里,拿出一小袋砂糖,然后装作恶狠狠地盯着他。小男孩并不害怕,伸手抓过糖袋子,将其揣进怀里,眼睛却盯着那把匕首。王离把匕首也交到他的手中,小男孩认真地把玩着,眼睛里满是心爱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男孩子好像明白了什么,盯着王离,用眼睛询问着,真的可以把匕首送给他吗?如果要换什么的话,他可什么都没有。王离把手向外摆了摆,意思是说,送给你了。
小男孩眼睛睁得很大,突然用手在王离的胸前拍了一下,嘴里说了句什么,然后拿着匕首跑掉了。
王离望着胸前的血印,问掾吏:他在说什么?掾吏笑道:他在说,匈奴人的神诅咒你。王离笑着摇了摇头,道:想做朋友就等下辈子吧。
转眼间春季来了,草原在几天里便变得碧绿碧绿,与蓝天相衬,十分壮观。秦军在狼山一带驻扎了两个月,蒙恬与王离估计,草原上的草肥美了,匈奴人的骑兵再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不久就会找来与秦军一战的。
果然,不到十天,伊宁的大队人马出现在几十里外的草原上。这日清晨,钟申的中路军三万人排成进攻的队形,缓缓走出山谷,排列在平原上,后面跟着五万人马,中间相隔*百步,剩下的一万多人守卫大将军幕府。不过,后面的五万人马与别的部队略有不同,队形前方十排士卒每人举着四五丈高的木杆,每个木杆上飘着一面秦军的军旗。远远望去,显得很雄壮。
此时,蒙恬与王离已经悄悄爬上了狼山,在半山腰上观战,身边只带几百人,并准备了烽火。此时,他们已经打定主意,只要咬住伊宁的骑兵,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决不松口,直到吃掉他们。
钟申在队伍的中后方,最前方的三万部队在一名军候的指挥下向伊宁大营前进。而此时伊宁不仅手中有五万骑兵,更有十万步兵,也有心与秦军一战。他的目的,是以这五万骑兵击垮钟申的部队,直击后面的大将军幕府,俘获秦军最高统帅。就算此举不成功,五万骑兵也可以凭借速度闯出重围,回到大本营。而后面的十万匈奴步兵则准备在骑兵冲散秦军步兵后,先消灭钟申一路军,然后再寻机与另两路军决战。
第十三章 正午之战(10)
钟申前方的三万部队没有排成传统的长方阵形,而是以带状向伊宁阵前移动,这样的队形根本不堪骑兵一击。但伊宁看到这样的情景之后并不在意,他更看重后面的五万秦军。
不久,最前沿的秦军士卒听见远处响起类似喇叭的声音,不过比喇叭声更厚重,更悠远。接着,天边的地平线开始出现大片的尘土,每个人都能感到脚下的大地在不住地颤动。大地的抖动折磨着每个迎战的秦军士卒的神经,他们屏住呼吸,倾听着这声音,同时,也认真听着指挥军官的鼓声。
一会儿,从地平线的尘土中奔出黑色的马群,如同在天地间泼下墨汁,一下子便把绿色的草原染黑了。狂奔的马群分成五路,从五个方面向秦军冲来。
秦军指挥军官敲响战鼓,鼓声隆隆,但与马群震耳欲聋的声音相比,显得微弱许多。但对每个秦军士卒来说,这微弱的鼓声却比那如雷般的马蹄声更加威严震慑。
与三个月前的战况差不多,匈奴骑兵借助马匹的冲击力迅速击垮了秦军的阵线,浓红色的秦军兵团很快淹没在黑色的骑兵潮水之中。匈奴骑兵按照伊宁的计划,没有胶着于与秦军前锋战斗,而是势如破竹,继续向后面的秦军阵地冲击。不过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匈奴骑兵奋勇向前的时候,突然从天空中飞来如同蝗虫般的响箭。箭如此之多,简直要把天空遮住,使正午的太阳也暗淡无光。匈奴人有些不知所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骑兵距秦军前沿阵地还有八百步的时候就已经遭到箭阵的袭击,威力如此之大的弩箭,他们似乎还没有耳闻过,更不用说遭到它们的重创了。
的确,为了与匈奴人作战,秦军大量配备了威力巨大的八百步弓弩。此种弓弩射程八百步,需用双脚与肩合力才拉得开,而且箭镞和箭杆比普通弓箭要大得多。
匈奴人当中最优秀的射手可以在颠簸的马背上开弓,在三百步*中敌人。但此时,他们却无能为力。呼呼的响箭从他们的头顶飞过,或直接射穿胸膛,或射倒飞驰的骏马。匈奴骑兵在乌云般的箭雨当中开始成片地倒下。
匈奴骑兵不愧是草原上的雄鹰,尽管周围战友成片地倒下,活着的战士却毫不畏惧,更加迅速地冲向秦军阵线。
在匈奴骑兵的前锋距秦军前沿还有五十步的时候,突然,秦军前十排的士卒快速向前放倒那些四五丈长的军旗,使旗杆的尖端朝向直冲过来的匈奴骑兵。
顷刻之间,飞奔的匈奴骑兵面前密密麻麻地竖起铁锥组成的墙垒,每个锥尖都闪着冷冷的寒光。骏马惊恐地尖叫着,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它们巨大的身躯和背上勇猛的战士都前呼后拥,重重地撞在这致命的锥墙上。远远近近传来匈奴骑兵的惨叫声和骏马的嘶鸣声。
匈奴骑兵最强劲的攻势被遏制住了。他们几乎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战马和射手。剩下的一半骑兵处在惊慌不定,无人指挥的状态下,不知该继续战斗,还是向回撤退,大队人马在各处忙乱地徘徊着、躁动着。而秦军的战鼓却敲响了,重装步兵在战车的指挥下,如深红色的潮水,从锥墙后面涌出来,冲向失去统一指挥的匈奴骑兵。
观战的伊宁觉得天昏地暗,手中的王牌就这样轻易丧失了。他下令让后面的十万匈奴步兵冲进山谷,解救被困的骑兵队伍。
可是,命令刚刚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