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静江、张石铭家族-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钱币收藏的冠军
  中国现代钱币收藏界向以“南张北方”为巨擘。“北方”是指天津的方药雨(即方若),其藏品以刀布为最好;“南张”就是张叔驯了,藏品以圆泉著名。3
  张叔驯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走南闯北,为钱币而奔忙了。他除了要料理家族企业中的一部分盐业,常去镇江等地查账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钱币收藏上。他有眼光,有魄力,又有经济实力,在泉币界久负盛名。
  著名泉学家张絅伯先生曾记下了他们的交往:“……牙制样钱,以象牙雕成,形较常品为大,厚约三分,工精制美,致可宝爱。民国十四年,张叔驯得于故都宣内晓市冷摊,举以相赠,友朋厚意,藉表谢忱。此种牙钱最不易得。”
  这种用象牙雕成的样钱,历来被视为极难得之珍品,因为那是朝廷在开铸一种新年号的制钱时,铸钱局把钱币样式设计出来之后呈请皇帝过目的样品,不可能多有,一般只雕一枚或几枚,以供选用,所以大凡牙样全是孤品,何况还是皇上的御览之物,就更值钱了。张叔驯财大气粗,年富力盛,在1925年就举牙样送人,可见其眼界和为人。“故都宣内晓市”是指北京宣武门内大街上的鬼市,每天凌晨时分,各地“古董鬼子”怀揣秘宝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黑灯瞎火,影影绰绰,真真假假,运气好的时候,往往能撞到不常见的宝贝,是行家里手走动的地方,天一亮就散了。张叔驯起码在1925年就北上逛鬼市了,可知他的功夫。
  1930年代中期,“北方”的方药雨把泉币藏品卖给上海陈仁涛时,正是张叔驯获得了二百万遗产,在收藏上大举“扩张”之时。
  他的古钱收藏,历来受到行家们的高度评价。20世纪40年代的泉界泰斗丁福保先生,在他主编的《古钱大辞典·总论》中介绍说:“张乃骥字叔驯,号齐斋,浙江吴兴人,石铭孝廉三子,家藏金石碑版及宋元明书画甚富。君以家学渊源,耳濡目染,见多识广,精于鉴别,性又好古玉古泉,而嗜古泉为尤酷,大力搜求,不惜巨资,各地奇珍,多为所获。藏泉之富,甲于东南,与寓居津门之方劬园,并驾驰驱,时人号曰‘北方南张’,盖今世之南北两大家也。北方以刀布胜,南张以圆泉胜。所藏有刘守光之应天元宝背万,及应圣元宝背十,皆为海内孤品。又得南唐前朝之大齐通宝,因自号齐斋。民国十五年,君创古泉社于沪上,邀金山程吴泉氏董其事,尝发行古泉杂志一期。二十五年,上海各古泉家创古泉学会,邀君任副会长,发行古泉学五期。翌年改选,君任会长……”可知他当时的老大地位,已无可置疑。
   。 想看书来

9。中国古钱币大王张叔驯(3)
丁福保先生在他的《古泉杂记》中还具体介绍张叔驯的珍藏说:“向谓新莽六泉十布极难得,近则南林张君叔驯已得全数,且有复品。”“今张叔驯又得天德重宝钱,形制略小,背上有殷字,洵皆稀世之珍。”“南林(南浔的古称)张君叔驯,携示古泉一囊,以分两言之,即与黄金等贵,亦不过千余金而已,乃张君以二万余金得之!噫!非有大力,何能购此?”“张叔驯,家学渊源,精于鉴别,大力收古泉,所藏富甲全国,古泉家咸尊之曰古泉大王云。”
  “古泉大王”的头衔是以绝对实力来说话的。张叔驯手里那一批令人艳羡的、世上独一无二的孤品珍钱,就是他的“品牌”,人们只要一提起这些古钱,就知道是他张叔驯的藏品。如南唐早期铸造的“大齐通宝”、后梁刘守光所铸的“应天元宝背万”、“乹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拾”、五代十国时期的“当钱壹伯”、王莽时期的“国宝金贵直万”、元代篆楷“中统元宝”、钦察汗国的“窻国通宝”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珍品。世上罕见的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了16枚之多。4
  张叔驯对古钱的痴迷,远非今日人所能想象。有一段时间他极嗜明洪武年间的钱币,遇有洪武大中背“京”、“济”、“鄂”的版式,动辄掏金子买下。有时为了一枚钱币,他志在必得,不惜花双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购下。罗致心切,可以想见。他那传世真品“国宝金贵直万”,就是花两千银元从余艇生旧藏中“挖”来的。还从蒋伯埙先生处“挖”来了“应运元宝”折二弘光背凤;从周仲芬处“挖”来了“子侨”货泉;从高焕文处“挖”得顺治通宝背龙纹大钱;从海宁张渭渔处得行书小平大观通宝铁母钱;从他的好朋友戴葆庭处得到的就更多了,如著名的“四眼大齐”等。5
  那时的张叔驯,已经结交了全国各地最有名的钱币收藏家,又有一帮要好的古董业内的朋友,他们中有的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如方若、宝熙、罗振玉、周仲芬、董康、袁寒云、李国松、刘体智、龚心钊、邓秋枚、王荫嘉、张絅伯、郑家相、张丹斧等等,都是名重一时的钱币学家和收藏家,有的还是他父亲一辈的朋友。大家常在一起切磋学问,交流心得,交换古钱,还借助张丹斧主持《晶报》的机会,发表文章,各抒己见,发古阐幽,相互辩驳,从《晶报》一创刊就渐渐形成了气候,一时非常热闹。
  他们这一帮人相互之间整天不是你来我家看藏品,就是我到你家看藏品,谁一旦收集到了什么稀罕的珍品,那就更忙碌了,必须大加研讨,有时即便是在南京、天津或是在北京,他们也不肯放过,非得赶去一睹为快。他们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为钱币而奔忙,当时知识分子中的嗜古风气,就是如此地入筋入骨。
  张叔驯最要好的好朋友之一王荫嘉先生,在他的钱币拓本的空当里,记下了他们那段忙碌而精彩的生活。王荫嘉先生住在苏州,常常要到上海钱币朋友的家里看藏品,买钱币,张叔驯家是必到之处。有一则他记道:“元贞至泰定,驯之复品。杨廷康(张叔驯的钱币拓工)来访,携以借摹。言拟寄往日本。二十九日晨,予到沪访驯未遇,晤廷康,赠我结圣圣宋,旋遗失。十月初三,与驯在程云硶寓中长谈,夜饭于一枝香,遂同到驯家观其藏品,至二句钟(深夜两点),倦极,思归。以素泰同三试范小平钱,易此铙兼新坑,黑色古腐处红绿,惜键字不清。近日予价约百二十元。”又有一则记道:“保大以叔驯所得为最早亦最精,此乃第二品。象几、西罗、伯昭又得其第三品。足斋(戴葆庭)宝爱甚切,二千金尚不甘让云。”6……可知他们常常是一钱如命,一定要仔细审定,近乎锱铢必较的。
  著名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在1936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南张北方也推崇备至,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吾国藏泉最富者,首推天津方药雨、上海张叔驯。方张两氏,俱竭毕生精力,为之耗费巨万,宜乎名闻中外。”
  

9。中国古钱币大王张叔驯(4)
著名泉学家张絅伯先生介绍得更具体了,他说:“自光绪中叶至近今约四五十年,为古泉集大成时期,当以方药雨、张叔驯为中心人物。方氏好泉之始,在戊戌庚子之交,时老辈凋谢,鲍李云亡,乘泉界中衰之余,居北方冲要之地,嗜好既笃,经济又裕,大力搜求,嘉道以来数十钱币精英,萃于一筪,益以出土之品,洋洋大观,蔚成当代巨室,著有《古化集咏》、《言钱别录》、《言钱补录》诸书,古化全稿犹未杀青。差足与之匹敌者,张叔驯耳,时有北方南张之称。张氏年最幼,好泉最晚,然嗜深力强,近自江浙,远及蛮荒,东南旧藏,西北新出,匪不罗而致之。若百川汇海,万流朝宗,不及二十年,竟与方氏分庭抗礼,同辈敛手叹服。二氏所藏奇珍异品,繁复伙颐,不胜枚举,向使鲍李诸公见之,将舌矫不下,谓为空前可,谓为绝后亦无不可。洵集古化之大成矣。晚近古物外流,每深慨叹,独古泉犹克保存,斯则方张二氏中流砥柱之功,不可没也。斯项泉币,稀世之珍,可不视同国宝乎哉!张氏年富力强,异日成就,未可限量。”又云:“民国以来,钱家辈出,钱学风行。言乎收藏,首推方张。南北对峙,互争雄长,百十年来各家菁英,尽量搜括,益以出土之品,往往朝发墟垅,夕登几案,空前绝后,集其大成。”7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公允的评断。
  马定祥先生在1946年于天平路40号(现为文艺医院),曾经参观过张叔驯的全部藏品。据马定祥说可谓洋洋大观,总数大约有3万枚,内中孤品、珍稀之品枚不胜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