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据笔者来看,此举明显是想和北方的瑞典人划清界限。但不管怎么说。早在古代斯拉夫人的《奈斯特编年史》中就已承认是瑞典人把先进文明带到了俄罗斯,是他们带来了“法制和秩序”。也是因为瑞典的入侵和殖民,才使古斯拉夫民族觉醒,走向国家文明的发展道路。才最终产生了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可惜的是由于“这帮瓦利亚基人”征服者在俄罗斯地区人数很少,加之文化生活文明(不包括战争文明和国家组织文明)并不比斯拉夫人高多少,因此很快就被斯拉夫人给彻底同化了。对此,安·米·潘克拉脱娃的得意之形跃于纸上:“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农业、航海业和军事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地位。瓦利亚基人的部队都由当地的斯拉夫军人来补充。基于上述原因,瓦利亚基人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0世纪初,他们就已经运用斯拉夫语,崇拜斯拉夫诸神。”而《瑞典史》作者安德森也无可奈何地哀叹道:“自从‘罗斯人’第一次踏上俄罗斯土地,差不多已经过了二百年;到了这时,他们的人数很少的居民已经融化在众多的俄罗斯人口中;他们和本国的联系已经断绝,或者削弱了……到这时候,俄罗斯境内的‘罗斯’人已经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虽然其中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依旧同瑞典保持了较长时间的联系。”
瑞典对东斯拉夫地区的殖民化失败以及殖民者被被殖民者同化的事实宣告了两个民族间、两个地区间的统一和融合尝试的失败。我们不难设想,如果当时东斯拉夫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化获得成功,瑞典和俄罗斯或许会走上合众为一国的道路,但是事实无情地说明以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殖民化统治并不是实现这一方案的明智之举。殖民者要么被驱逐,要么被同化。从此战争不可避免地在这两个民族国家之间持续下去。世世代代,鲜有宁日。
9世纪时,东斯拉夫人的经济和社会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斯拉夫人居住的第聂伯河及其支流地区有两条重要商道通过。“从瓦里亚基人到希腊人之路”连接了波罗的海和黑海,使他们同拜占庭的关系得到发展;伏尔加商道则沟通了他们与东方各民族的联系。第聂伯河是东斯拉夫人主要的经济命脉,把他们带入了当时的世界贸易之中,不仅使他们从过境贸易中获益,也促使他们开发自己生活地区的自然资源。东斯拉夫人大多居住在俄罗斯平原的森林地带,在进行农耕的同时,他们加强了对森林的开发利用,毛皮、蜂蜜、蜂蜡等森林产品成为主要的输出产品。
在东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内通过的商道,有力地促进了其内部的经济交流。随着商业的发展,在散居于第聂伯河及其支流地区的单独的东斯拉夫农户、猎户、养蜂者中间,出现进行货物交换的地方、通商的集合地点,即乡村集市。处在繁忙商道上的乡村集市慢慢发展成为较大的市场,随后又逐渐扩大为城市,成为商人和手艺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就这样,在8世纪时,就已出现了一连串的东斯拉夫人城市:基辅、佩列亚斯拉夫利、切尔尼戈夫、斯摩棱斯克、柳别奇、诺夫哥罗德、罗斯托夫、波洛茨克等,它们大多位于第聂伯河—沃尔霍夫河商道上,而其中靠东的佩列亚斯拉夫利、切尔尼戈夫、罗斯托夫则标志着东斯拉夫人的经商活动在向亚速海和里海方向延伸。
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的各个东斯拉夫部落以波利安人为核心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由于波利安人主要散居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两岸,加入这个部落联盟的东斯拉夫人被称为罗斯人。到9世纪初,几乎达半数的东斯拉夫部落以基辅为中心实现了联合。与此同时,北部以伊尔门湖一带的斯洛温人为中心,东部以奥卡河一带的维亚吉奇人为中心,也分别形成了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
邀请瓦里亚基人为王,是真是假?
享有崇高地位的著名自然科学加罗蒙诺索夫在他所著的《古罗斯史》的第一卷中说,《往年纪事》关于“邀请瓦里亚基人为王”的记述是虚构的,因为瑞典史料中根本没有提及留里克这个人以及他来到罗斯的史实。时至今日,俄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仍争论不休。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也有学者认为有关留里克的传说是实际事件的反映,但它又绝不像编年史作者所叙述的那样。总之,这场争论持续了200多年,反对者始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否定这一学说。国际上,英、美、丹麦、瑞典等国的学者则支持这一学说。在没有足够证据推翻这一传说的时候,让我们权且信以为真吧。再说瓦里亚基人留里克应邀到诺夫哥罗德称王后,派两个弟弟分别驻扎在自湖和扎伊兹鲍尔斯克,并把其他亲信分派各地,开始向当地居民征收贡赋。公元879年,留里克暴病身亡,由于其子伊戈尔年幼,由其亲属奥列格接掌权力。奥列格野心勃勃,雄图大略,并不甘心坐守一隅之地,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交通不便,气候寒冷,不利发展,决心南下攻占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第聂伯河上游重镇斯摩棱斯克和柳别奇,然后顺江而下,直趋基辅。基辅位于地势高耸的右岸,且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于是奥列格设计,让士兵埋伏在船舱内,然后派人去拜见坐镇基辅的阿斯克里特和季尔,说他们是从诺夫哥罗德来的商人,路过这里,前往希腊,想请二位王公到城外和同胞一叙。阿斯克里特和季尔也是瓦里亚基人,听说同乡来了,十分高兴,便随他们来到城外。这时伏兵从船舱里冲了出来,奥列格大声喝道:“你们不是王公,连王族也不是,我才是王族。”并指着随从抱着的伊戈尔说:“看,这就是留里克的儿子!”于是众人一拥而上,杀了阿斯克里特和季尔,然后冲进城里,占领了基辅。奥列格在基辅称王,定都基辅,称基辅为“罗斯诸城市之母”,并开始扩建基辅。
之后,奥列格一鼓作气,乘胜前进,继续对周围部落用兵,所到之处,或武装征服,或自动归顺,很快将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弗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等东斯拉夫人部落以及麦里亚人、维西人、楚得人等一些非斯拉夫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要他们缴纳贡赋。他要诺夫哥罗德每年缴纳300格里夫纳(银链),供给瓦里亚基人维持社会治安;向德列弗利安人每户征收一张紫貂皮;要拉迪米奇人每户缴纳一希利亚格(货币名称)的钱。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奥列格还制定了一部《罗斯法令和法律》,其中把居民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又把自由人分为富人和穷人,并明确规定:抢劫富人财产的穷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国家,史称“基辅罗斯”。人们习惯上把公元882年作为基辅罗斯的建国之年。
被乱棍打死的伊戈尔大公
基辅罗斯最初的几代大公的剥削方式是比较原始的“索贡巡行”。每年冬季开始时,大公带领随从“巡行”民间,向居民征收毛皮、蜂蜜、粮食等,甚至还掠夺人口。春天,大公的船队把贡物和俘虏运往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出卖,以换取贵重的纺织品、金银器皿、香料、酒及其他奢侈品。这样的索贡给广大居民造成沉重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
奥列格依仗武力,不断地征服其他斯拉夫人部落,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的一个大国。
奥列格一次外出时踩了一条毒蛇被咬后,不久死去,他的继承人是伊戈尔大公。伊戈尔贪婪成性,他继续进行征服,并向被征服地区的居民索取贡物。
每年11月,伊戈尔大公就要派兵到各地去“索贡巡行”,即挨家挨户向人民征收贡品——毛皮、蜂蜜、野味等,还把敢于反抗者作为俘虏抓走。这种巡行往往要持续整个冬天。
伊戈尔大公开始时把索贡权委托给他的家臣斯维涅尔特。这件事引起伊戈尔亲兵的不满,他们向大公请求:“斯维涅尔特捞得太多了,而我们却两手空空。大公!和我们一起去征收贡物吧,你会大有收获,我们也沾沾光。”
伊戈尔大公似乎把前任大公喜扩张,好掠夺的本性完全继承下来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扩张,他穷兵黩武。本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人怨声载道。但伊戈尔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剥削。
公元945年的一个冬日。伊戈尔在一队亲兵的前呼后拥下,去德列夫安人居住区巡行,他没有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