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滩资本-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市就像裸奔”,这是网易CEO丁磊的名言。
  “我现在追悔莫及,好像是年轻时犯下的美丽的错误。”网易CEO丁磊公开自己对于网易上市的看法时这么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网易是于2000年6月30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丁磊说,上市“会导致公司过于透明”,在这方面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吃亏尤大。丁磊介绍,美国股市每期季报都要求公司披露详细财务报表,网易每款游戏的盈利收入、玩家的增减和增减比例都需要详尽介绍,对于公司近期的战略安排也要披露。与不上市的对手相比,网易就成为一个“透明人”,“好像裸奔嘛,一举一动对手都清清楚楚”。不过,丁磊没有说自己套现12亿元的事。
  的确,不少人担心上市会导致财务公开、管理公开。有人戏称“上市是一次逼迫自身吐出‘难言之隐’的过程。”不少民营企业有着错综复杂的管理漏洞,还有个别企业有偷漏税的情况,财务不规范,有好几本账。上市意味着财务公开、管理公开,这正是许多企业所顾忌担心的。正是由于这个担心,一些企业不愿上市。
  不能再一个人说了算了
  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人说了算,老板掌握下属员工的生杀大权,好个威风!
  但上市后,股东增多了,对大股东、老板的约束力也增多了。大股东、老板不能再搞“一言堂”了,必须严格遵守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规则,进行公司管理与决策。必须尊重小股东的权利,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如此一来,有可能失去部分作为私人企业所享受的经营灵活性。
  上市公司必须规范运作,大股东不得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损害上市公司的权益。公开发行上市后,大股东持有股权的相对比例会降低,有可能影响对公司的控制力。
  企业上市后,管你的人多了。也就是说,监管和监督的部门会增加。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后,要接受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此外还会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舆论的广泛监督,以及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
  所谓“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是指企业上市后,推荐该企业上市的证券公司(称之为“保荐机构”)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称之为“持续督导”)。这个持续督导的时间,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当年上市后的剩余年度,再加三年。例如,某企业是2009年10月8日在创业板上市的,则持续督导的时间为,从2009年10月8日起,一直到2012年12月31日才结束。这个持续督导的时间,对于主板上市公司,为当年上市后的剩余年度,再加两年。即创业板比主板延长了一年。
  花钱的地方多了
  公司上市后,就要体现较好的盈利业绩,增加业绩就意味着要增加税收成本。很多民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业绩没有完全体现或享受了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上市了,就得多交税。不过,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打消民营企业的这个顾虑,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规定,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因会计审计调整增加利润从而增加的税收,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在当年以适当方式补贴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该等补贴不征所得税。还有的地方政府规定,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后,企业年纳税额以上年纳税额为基数,以不低于一定比例环比增长的,超过部分的地方留成,由市区财政补贴给改制后的企业。
  此外,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后,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会增加,要遵守国家各项证券类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规章规则。遵守这些规则是会增加成本的。比如,要信息披露,就要在指定媒体上(目前,证监会指定的媒体有7家,但在三大证券报上进行信息披露的最多。这三大证券报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刊登公告,这是要花钱的。每年光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的费用就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
  为了上市,企业要向中介机构支付不菲的费用。上市后,企业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详见“企业上市得花多少钱”部分。
  

4、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到创业板上市?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到中小板上市?(1)
几年前,我曾和某证券公司的一位老总一起在江苏走访了几家企业,看看这些企业是否能够上市。在走访中,这位证券公司老总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对我印象深刻。
  这句话是:并不是所有符合《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财务条件的企业就能上市的,尽管企业的财务业绩可能很好;这就像《宪法》规定年满45周岁的人可以被选举为国家主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最终当选国家主席一样。
  这句话讲的太有“哲理”了!
  同样,如果我现在把这句话套用在创业板这里,也同样成立:
  并不是所有符合《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财务条件的企业就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尽管企业的财务业绩可能很好;这就像《宪法》规定年满45周岁的人可以被选举为国家主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最终当选国家主席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上市的企业都是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分企业,是非常优秀的那部分企业,是只占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数量的那部分企业。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金字塔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算非常优秀的那部分企业,才可以在上市呢?
  从律师的角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参见附件)中规定的所有条件,各方面比较规范的企业能上市。
  但从投资银行(投行/证券公司/券商) 的角度,那些具有较好的投资故事,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主营业务简单而突出的企业,才是投行所青睐的。
  目前,很多企业上市的热情都很高,但他们有不少属于传统行业,行业地位一般,业务多元化,主营不突出。这些企业要想最终成功上市,必须想好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形成和讲好自己独特的投资故事,说服中国证监会,说服投资者。
  讲出你的投资故事
  所谓“投资故事”,是投行界经常用到的一个专门术语。笔者有一次在出版一本有关上市的专业书籍时,初审编辑曾在这个词语旁边搭了一个问号,意思是说“你是不是搞错了”?结果耗费我好一番解释。“投资故事”是指公司上市时,如何把你公司的亮点、优势、独特价值讲出来,让投资者信赖你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买你的股票。
  国联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钱华曾总结说,证券市场上绝大多数上市企业在讲三种故事: 一类是资源的故事,一类是技术的故事,还有一类是模式的故事。
  所谓讲资源的故事,上市公司会告诉投资者,公司有资源,所以有优势有价值。无论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是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都可以算是资源。垄断性、行业第一的市场份额,也是资源。当然还可以讲煤炭资源和一些特殊的矿产资源的故事。
  所谓讲技术的故事,是说上市公司有一项独特的新技术能够改变某个行业,因为技术能够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所以有价值。
  所谓讲模式的故事,是说传统的行业拥有传统的技术,因为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使这个具有新的经营模式的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所以有价值。比如苏宁电器是零售业,为什么它有竞争优势?就是因为它的经营模式跟别人不一样。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曾说,股权投资基金经理人最核心的业务能力是“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 作为投资者,股权投资基金经理人们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企业,而他们挑选企业的第一原则就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层能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而一个好故事的构成要素包括:是否具有独特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和技术是否具有不可复制性、管理层是否有精彩的创业经历等。一个好故事意味着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投资者认可,从而使股票卖更高价钱。一个好的企业,会选择同时接触多家基金,那么决定哪家基金能够投资呢,就是各基金经理人讲故事的能力。股权投资基金经理人会天花乱坠地告诉企业管理层,除了带来资金之外,他们能够如何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帮助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