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奘精神-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块象征着一座城市历史与传奇的佛顶骨究竟是怎样的呢?   

  〃城有重阁,第二阁中有七宝小塔,如来顶骨在中。骨周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其色黄白,盛以宝函。〃   

  这块珍贵的如来佛顶骨被供奉在城中一处楼阁第二层的七宝小塔里,佛顶骨呈黄白色,周长一尺二寸,发孔七窍分明,而且是用一只镶嵌有宝石的盒子来盛放。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安全,这块佛顶骨还有着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夺,乃取国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清晨八人俱到,各视其印,然后开户。〃         

▲BOOK。▲虹桥▲书吧▲  

第54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4)         

  也就是说,国王十分看重这块佛顶骨,为了避免它被掠夺抢走,就从国中找了八个有声望的豪族名人来共同看护,发给每人手一套印章和钥匙。每天早上,要八个人全部亲自到场,在国王的监督下验证印章和钥匙,然后才能共同开启宝盒,取出佛顶骨来给大家瞻仰。   

  位于中国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街子清真寺就是采用这种多人共同保管方式来保存中国最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这部珍贵的《古兰经》大约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13世纪间,全书共30卷867页,分为上下两部,分别存放于两个木函之中,木函上有阿拉伯文和汉字书写的〃古兰经〃字样;《古兰经》封面为棕色的牛皮,经书纸张为白色,已经略显黄色,经文的黑色字迹非常清晰。相传这部《古兰经》是700多年前撒拉族祖辈们在中亚撒马尔罕王朝东迁时带来的,迄今仍被撒拉族人视为民族至宝。   

  供人膜拜只是佛顶骨的一个作用,在当地的风俗中,人们还能通过一套仪式向佛顶骨拜求吉凶祸福,即取印。取印的过程是这样的:   

  〃欲知罪福相者,磨香末为泥,以帛练裹,隐于骨上,随其所得以定吉凶。〃   

  意思是说:如果想知道你的祸福吉凶,就把香磨成粉末,拿帛练把粉末裹成团,轻轻地放在佛顶骨上面,然后佛顶骨就会在香粉上留下不同的印记,根据不同的印记来判断你的祸福吉凶,这就叫取印。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家弟子,佛顶骨在玄奘眼中也是无比神圣灵验的圣物,他当然不会放过在此取印的机会,依样照做之后,居然取得了一个菩提树的印记!菩提树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和功德圆满,这个印记无疑是在昭示玄奘的取经之旅将会取得一个十分完满的结果。与玄奘同来的两个僧人也跟着各自取印,结果年长者取得佛像,年轻者取得莲花像,都是十分吉利的象征。负责看护佛顶骨的婆罗门看到玄奘三人居然一连取到三个大吉印记,纷纷弹指散花表示祝贺,说这三个印记都非常罕见,足见玄奘佛缘之深。   

  醯罗城之所以能成为闻名印度的佛教圣地,一是佛顶骨,二是佛影窟。   

  醯罗城西南有一所已经荒芜了的寺庙,寺庙建在山上,在离开寺庙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悬崖,佛影窟就是这处悬崖上的一个山洞。相传这个洞里曾经住着一条龙,如来降服此龙后,就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了洞里。山洞洞口很小,里面却很宽敞,只有有佛缘的人才能在洞里看到佛的影子。   

  〃昔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   

  这是《大唐西域记》对佛影窟的描述,对任何一个一心向佛的僧人来说,能够如此活灵活现的看到佛祖的形象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前往佛影窟的路非常艰险,还经常会有强盗出没,两三年来前去参拜的人很少能够平安归来,所以去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玄奘还是决定去看一看。不过那些被迦毕试国王派来保护玄奘的侍从们却不愿意涉险,玄奘毅然决定孤身前往。   

  追求真理之路往往孤独,勇气、决心、信念,是你最好的战友。   

  在前往佛影窟途中,玄奘找不到人带路,幸好碰见了一个小孩子,这才带着他找到了一位认路的老人。   

  老人带着玄奘刚走了几里路,就在山路上撞见了五个手持钢刀的强盗。两千人的突厥马贼都没能把玄奘怎么样,何况只有区区五个小毛贼?玄奘丝毫不乱,非常从容潇洒的把帽子摘了。   

  玄奘是在装酷耍帅吗?显然不是。那他为什么要把帽子摘了呢?   

  其一,亮出僧人身份,一般来说僧人都比较穷,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其二,对于僧人,强盗一般只抢不杀,谁也不想因为一时贪念得罪佛祖。   

  五个强盗顿时恍然……原来是个和尚,胆子还不小,居然敢当着我们的面装酷。带头的强盗就问玄奘要去哪里。玄奘回答,我正打算前去参拜佛影。强盗觉得很奇怪,之前前去参拜佛影的几拨人都被他们给收拾了,这个和尚居然还敢来,于是又问,你难道没有听说这里有贼吗?玄奘回答:         

。▲虹▲QIAO书吧▲  

第55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5)         

  〃贼者人也,今为礼佛,虽猛兽盈街,奘犹不惧,况擅越之辈是人乎。〃   

  意思是:贼也是人啊,我今天来是为了参拜佛影,就算满山遍野都是猛兽我都不会害怕,何况你们几个小贼?玄奘的这句抢白是既大胆,又在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们看着办。   

  几个强盗一听之下觉得有点道理,再说一个僧人一个老人身上也没什么财物,反正抢不到什么东西了,杀僧人还会遭报应,还不如跟他们一起去看看那个什么佛影。   

  就这样,五个强盗和玄奘跟随老人来到了佛影窟所在的地方。佛影窟坐东朝西,站在洞口往里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五个强盗不敢贸然进入,玄奘只好自己进洞,按照老人的指点先直走五十步,在碰到东面的石壁后停下,然后开始祷告……那里就是传说中佛影出现的地方。   

  玄奘一边叩头,一边诚心祈祷,然而一百多拜之后,山洞里依然黑乎乎的什么都没看见。玄奘开始忏悔,他觉得是因为自己业障太深,诚心不够,佛祖才不肯现形。想到这里,玄奘心头一酸,悲从中来,泪流满面,然后继续念经、参拜。又是一百多拜,山洞东面的石壁上终于出现了钵盂大小的一点光晕。   

  玄奘大喜过望,正要再拜,那点光晕却一闪而逝,就此熄灭。此时的玄奘悲喜交加,喜得是自己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佛祖,终于让佛祖现身了;悲得是诚心不够,佛祖不肯长久停留,于是继续参拜、继续念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玄奘的念经和参拜声中,山洞的石壁上再次出现了斑驳的光晕,但又马上散去。这给了玄奘更大的信心,发誓不见佛影就不离开山洞。又是二百多拜,山洞里突然出现一道强光,石壁上终于有了完整的佛影!   

  〃见如来影皎然在壁,如云开雾忽瞩金山,玅相熙融,神姿晃昱……佛身及袈裟并赤黄色,自膝以上相好极明,华座以下稍似微昧,左右及背后菩萨、圣僧等影亦皆具有。〃   

  从玄奘的记载来看,石壁上的佛影非常清晰……如来佛祖披着赤黄色的袈裟,脚下是依稀可见的莲花宝座,就连佛祖身后的菩萨、圣僧的影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任何文字都难以描绘玄奘当时的激动心情,唯一知道的是,他马上起身跑到洞外,召唤守在外面的老人和五个强盗赶快举火把进来。但是等这六个人举着火把进来的时候,佛影一下子就消失了。玄奘立刻想到是火光盖住了佛影,于是让他们把火把熄灭,然后继续叩头念经,终于再次看到了佛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下定决心,就要把事情坚持到底。   

  直到佛光散去,玄奘等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山洞。就在玄奘打算返回的时候,也许是受到了佛光的感化,五个强盗突然扔掉钢刀,请求玄奘为他们授戒。玄奘当即答应,大乘佛教的教义之一便是普渡众生,此行不但看到了佛影,还能度化这伙强盗,自然令他喜出望外。   

  那么,佛影的现象究竟是玄奘的杜撰,还是真实存在呢?   

  为了证实佛影窟的传说,日本有一位名叫足立喜六的学者就曾亲自前往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法显传考传》中写道:〃石窟在石山之绝壁,西南向,入口狭小,内深,有不完全之采光窗,斜阳射入,津滴内壁,故投影映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