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年底,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的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的第一次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的速度渗透进社会。
徐小平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与联想的合作呢?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看到2000年新东方的股份改革已经开始,表面上大家都在新秩序里各就各位,但是实际上,内中困难重重。新东方的各位校长恃才傲物、个性十足,原先在自己的“藩地”上自由自在,如今要整合到一块儿,要听从一个目前还不明朗的“大概念公司”的利益安排,这将意味着一些旧秩序即将被摧毁,可想而知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徐小平希望能通过与联想的合作,将联想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新东方,用规范修正不规范,用先进修改落后,使新东方的事业获得一个崭新的面貌。
由于新东方拥有了一支超豪华的“海龟”新锐团队,这也注定了新东方必然会在这些“天才”们的不断推动下向前行进。而新东方从一个松散集体向一个“大一统”的局面转变,这是一个经营思路上的进步,它指明了新东方今后的发展方向,尽管这些“始作俑者”当时并未能料想到接下来的改革竟然是那么艰难,但是,这个起点对于新东方的日后发展太重要了。而这,显然不是俞敏洪一个人的功劳。
领导者要勇于承认错误
“权威说”在中国颇为流行,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即便是错了,也不轻易低下头来承认自己错了,因为担心因此破坏自己在下属心目中高大伟岸的“领导形象”。
在新东方,俞敏洪以“勇于认错”著称,勇于认错到一种什么程度呢?比如每一次董事会,俞敏洪总是成为首当其冲被批判的“第一人”,对他的批判也好,攻击也好,他统统照单全收,他说:
都盯在那儿了,我很清醒,我的话一出口,就会覆水难收,产生严重后果。要维系这个团队,我有再多的话,都必须烂在肚子里头。
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新东方创业###们喜欢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样的词挂在嘴边,他们要求俞敏洪做蔡元培,兼容并包。王强就曾经哭喊着对俞敏洪说:“我希望你成为蔡元培。”他们批判俞敏洪,就是希望他走出“小农意识”,带领新东方一步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突破自身极限,获得长足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新东方出了什么问题,大家习惯性地都推到俞敏洪身上,谁叫他是领导者呢。俞敏洪的家因此被起名为“思过斋”,因为那里一直是俞敏洪的面壁之地。
俞敏洪被批评的最为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家族企业”问题。
2001年,王强向董事会提交辞呈,紧接着以俞敏洪军师自居的徐小平也交上他的辞职信。他们讲述辞职原因之一就是“新东方仍然带有家族色彩”。这个家族色彩其实指的是俞敏洪的母亲对新东方的影响,或者说,是老太太对俞敏洪的影响。
新东方早期的###们都曾亲眼目睹过俞敏洪向老太太下跪之事,尤其像王强、徐小平之辈更是痛心疾首。俞敏洪是一个孝子,他自觉亏欠母亲良多,能让老太太高兴的事总是尽量去做,拉下面子去做,但是他的那帮哥们儿却无法接受,认为俞敏洪过于软弱,受老太太控制,进而势必影响到其他人作为股东的利益。这也是新东方的二次创业之路为什么会走得如此艰难,而俞敏洪为何在这次改革中进退两难。
很久之后,俞敏洪回首这段新东方改革的艰难岁月,不无感慨。
我在新东方找到了把过去的经验延续过来的舞台,把承受力延续过来的舞台,使我能够在办新东方的过程中包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能够把暂时的屈辱和误解吃进肚子里去。我对重大问题有方向感,我对包括我母亲在内的人容忍,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心境,或者是对团队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种渴望。
这种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软弱”的性格,其实是一种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智慧。问题是,俞敏洪面对的这两方,都太过于强悍,都不容易讨好,于是就常常出现俞敏洪两头道歉认错的场面。
2001年11月,王强决意要走,如果不能留住王强,新东方将面临的是一个原本引以为豪的明星团队的分崩离析,新东方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时候,俞敏洪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魄力体现了出来。他针对众股东的顾虑,主动做出让步,最能表明他决心的一点就是俞敏洪下定决心说服老太太撤出新东方。孝顺如俞敏洪,也终于到了必须在亲情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俞敏洪知道,新东方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再是任何一个人的“私有物”,而是大家的“新东方”,既然如此,任何可能会带有“家族色彩”的规矩和人都不可能长久存在。所以他的让步,其实也是一种曲线的认错。虽然这也就意味着他必然多多少少要辜负老太太。
在另外一个场合,俞敏洪这样解答他为什么宁愿承认错误而不愿意死要面子:
人事纷争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领导者起到的作用、担当的角色和他的心态。有的人事纷争是因为领导者心胸狭窄产生的,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开阔,敢于承认错误。这个对我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我善于承认错误,如果我不承认,就可以被我的高层管理人员骂上很长时间,我还不如赶紧承认算了,他们就没得骂了。新东方的###从来不把我当领导看,坏处呢,新东方结构调整管理的难度增加,好处呢,因为有人敢骂我,我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因为这帮人都是我大学的朋友哥们,向他们承认错误不算丢面子。然后我发现向下属承认错误也不丢面子。有一次,我骂一个员工,凶了一点,伤他自尊了,第二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给他发了一个邮件,向他道了歉。这个员工感动得不得了。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
或许新东方的员工们无缘见到一个“威严”的董事长,然而他们又何其有幸,拥有一个尊重员工的董事长。正因为新东方所有员工在俞敏洪心里都是他的兄弟姐妹,所以他将自己获得的最大的荣誉总结为“新东方的人都比较喜欢我,喜欢中带着尊重”。
宽容,但不软弱(1)
新东方###之一的王强曾这样比喻他自己、俞敏洪和徐小平三个人的性格:“我的性格像钢一样脆弱,老俞的性格像芦苇一样柔韧,小平的性格像芦苇和钢一样脆弱而柔韧。”
柔韧,是俞敏洪作为新东方领导者最显著的特点。他曾说他口才不好,新东方###们之间有争吵,他总跟不上,其实这是谦虚的说法,一个面对上千人的课堂犹能滔滔不绝的天才老师,怎么可能嘴笨呢。只能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他不愿意在大家气头上使矛盾激化,很多时候,他总是默默承受着大伙儿的“轰炸”,以至于在很多人眼里,他的性格过于软弱,没有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的魄力。
在新东方上市之后,罗永浩,原新东方教员,就非常不客气地公开评论:“俞敏洪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没有原则的人之一”。
俞敏洪本人也常常自称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可是我做不到。我对我的管理团队所犯的错误一再容忍,最后实在容忍不下去了,觉得他的能力实在达不到他所在的位置,我也会想方设法帮他换位置。我的软弱,说得好听点,应该是上善若水的感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俞敏洪最让其他新东方###感佩的正是他身上的这份像水一样的包容。所谓海纳百川,尤其在新东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密度很大的企业里,宽容的胸怀是必需的。新东方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是一个牛人,个性张扬,并不好相与,平时互相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