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健康发展,政府就应该以科学观、发展观来对待居民住房问题,把民生地产作为中国房地产长期发展的目标,有序推进。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投入力度,并让各类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历史使命来。
  缺乏政策性疏导,催生地王的出现
  对于2007年不断产生地王的原因主要是:大开发商财大气粗、志在必得狂妄掠夺;地方政府没有进行正常疏导。地王的产生,往往代表此区域整体房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一味追求政绩,而不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一个劲地把地价拍得离奇的高,而忽略了民生购房的利益。
  此外,建材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
  所以政府在科学的制定政策的同时,更要加强部门的廉政建设。把宏观调控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切切实实地把保障性住房列入房地产行业头等大事之中。
  3。 追逐房价是中国人保守消费理念在作怪
  中国人消费理念较保守,这并非坏事。中国人以前一直受人压迫,想被人尊重,穷则思变,改变自我的追求激励他们勇于奋进。东方雄狮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崛起了,已傲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突变。然而这几年房价涨得过快、过猛,一方面与政策调控失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人的保守的消费理念相关联。
  中国社会的传统理念就是勤俭节约、购房置业、安居乐业。在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的时代,这种思想使得人们对房价产生恐慌,至对房子的崇拜已到了可怕的地步。于是乎,房价一路的飙升,一路有人在追涨。上月某区域的房价还是15000元/平米,下个月就涨到了18000/平米,涨幅是几何级数地大跳跃。这就是房价的“多米诺效应”,人们不是为了真正的购房刚性需求,而是看到房价一路飞涨,唯恐踏空,连续买进,这样就产生了非良性循环。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房子拜物教”思想来源于我们中国的传统理念。在西方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买房来安居乐业。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生活的质量是首位的,及时行乐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好多西方国家的薪资是周薪,人们周四发薪,扣除一周的房租,周末就可快快乐乐地潇洒一阵。在他们看来人生很短,生活不能被房子所束缚。为了一套所谓的永久产权房,将一生束缚了。
  中国人现在富了,我们为之自豪。你看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哪里热闹,哪里就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国人在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的商业中心购物,一买就是一大堆,老外为之感叹。普通白领为了在同事间显得风光,哪怕勒紧腰带,也要赶个时尚,买个GUCCI或LV包包背一下。成功人士对宝马、奔驰车已觉得不显风度了,玛莎拉蒂、宾利才是流行的追求。
  对于房地产也是,如果大家不去攀比,不去囤积房子,不去追赶这波房产竞价的浪潮,房产商也不会一意孤行猛涨房价,让它去有价无市。一味地追逐房子,甚至是透支消费购房,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讲究房子的排场,何苦呢?
  

二、 高房价下的困局:房奴的命运(1)
买房贷款实际上很正常,中国人只要手里有点积蓄,购房是首选。但掂量着口袋里的钱,只能选择用贷款的方式购买。从此这些人就被要偿还贷款所左右着,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房奴”。从牙缝里省钱买房未免太夸张,但因买房负担过重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房价持续走高,带动了人们对住房增长的消费预期,很多家庭希望尽快解决住房问题,从而压抑了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得居民整体消费率降到36%左右,为几十年来的新低。
  1。 谁来解救“房飘族”
  我在网上看了一位戏称自己是房奴的帖子,说是刚买了房子,从现在起每天要控制自己的消费,不抽烟、不吃肉、不旅游、不过夜生活、上班带饭、买衣服单件要在60元以下,省下钱按月还贷。看到这我被他的幽默逗乐了,可笑过后有些悲凉。其实,现在在上海已经买了房子的人,生活质量可能比外地民工还低。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商务成本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普通的工薪阶层要购置一套能使全家憩于安身的窝,确确实实要从牙缝里省下钱来才行。
  这位房奴还能付个首付,按月还款,只是平时艰苦些。岂能知道在一些一线城市,诸如上海还有多少人企盼买房呢?别的不说,就这一大群大学毕业后来沪工作的青年们,他们能买得起房吗?而在2003年前,好多来沪工作的年轻人(这里仅说普通小白领)只要月薪在3000元左右,工作了3年以上,还能在市区周边,交通尚可的地方买一套二居室:总价在20多万至30万之间,通过自己几年的积蓄,家里条件可以的再支持些,付首付款7万~8万元,每月还款一千多。谈个心爱的女孩,然后成家立业,成为新上海人,虽然艰苦,但希望还是有的。然而现在这批80前后的年青人,第二轮宏观调控时才参加工作,原想在上海好好开拓一番宏图,边工作,边静观宏观调控,让房价跌下来些,谁知等到他们手上有点积蓄了,几年过后的今天,房价却越调越高,他们早已错过购房的大好光阴。比起70后的那些大哥哥们,他们手上这些可怜的首付款,在同一地段只够买间厨房,最多搭间卫生间。而这些大哥哥们手上的房子早已涨到了80万~90万,甚至100万以上,他们心里暗暗窃喜亏得自己早买了。
  女孩子还算好,嫁个好老公就是了,可男孩子没有房子行吗?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基础≈爱情基础,有多少人的爱情观还会像鲁迅《伤逝》中的娟生与子君呢?为了爱情私奔的娟生与子君尚且要在最后关头因为经济上的困顿走向失败,何况今天的男女。当代社会中,又有多少娟生与子君,虽然相爱,却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把爱情送入坟墓。上海有许多外地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只能每天晚上数着天上的星星,戏称自己是“星上海人”。他们的比房奴更惨,他们的房子还像天上的浮云,抓不到、摸不着,所以有个新名词就此产生了———“房飘族”。
  我也碰到过一位“房飘族”。他自我安慰说,我们“房漂族”无需抱怨,要向房奴学习,以房奴为目标,不要期待政府把房价降下来,不要期望房价崩盘,如果房市真的崩盘,首先受到伤害或者失业的是“房漂们”。“房漂们”要踏实工作、不断超越、努力赚钱才是根本。
  全国政协曾在提案中建议,“通过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让每一户中低收入家庭都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中国人口众多,各级政府已经为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问题上动足了脑筋。然而这些“房飘族”可不在申请廉租房的政策范围内,按政策规定:申请家庭成员应在户主户籍地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房飘族”显然不在其列。他们的出路在哪呢?群租?政策限制。那么只能一条路,打道回府。然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后奥运时代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金融资本中心,如何海纳百川,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思想、有活力的年轻人来共创未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上海,安心上海,把上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使他们从“房飘族”真正成为新上海人,确实是整个社会要研究与关心的问题。

二、 高房价下的困局:房奴的命运(2)
其实,如果地方政府下大力气,真正把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放到议事议程上来,解决方案也是会有的。我在想,如果在后奥运时代政府在上海的东西南北郊区规划出多个相当体量的“经济适用房”、“中低价普通商品房”或“幸福小镇”。加大这类低价房源的土地供应量,通过公开招标,并制定相关开发政策,要求具备一级资质的大型地产公司,必须尽义务开发一定比例的“幸福小镇”。开发商只是保本经营,其房价必须核定在5000元以下;同时政府出钱出面,加强扩张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特别是轨道交通,让空间距离缩短其时间距离;再次加大“幸福小镇”周边的市政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娱乐设施等;设定购房者门槛,除首先满足上海本地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