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月已调整至2000元/月。目前对于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呼声不绝于耳。在中国的大城市按照目前的物价指数,个税的起征点在3000元~5000元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
  对于高收入人群应该让他们多纳税,从欧美国家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国家财政来源的主要部分,该税种取得的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近一半。国家的强大就是看税收的多少,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筹集财政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发达国家个税的设计对于高收入人群都是较高的。最高征收,在澳洲是47%,荷兰是52%。就拿澳洲来说最高征收是47%,如果一个人在这个财政年度的税前应纳税收入是20,000的话,那他向政府应缴纳2,380的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这个财政年度的税前应纳税收入是75,000的话,那他则向政府应缴纳20,962的个人所得税。缩小贫富差距,让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多纳税,这是公平的。
  关键问题在征收个税的税制设计上,要合乎科学,不能一刀切。例如A家庭妻子下岗,丈夫月收入6000元,每月要交475元个税;而B家庭夫妻俩工作,每月各3000元,总和是6000元,每人缴纳75元,共交150元。对于6000元总额的收入,两家的税收差额是每月325元。在目前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时代本不算宽松,同样的家庭收入,产生不相同的税收,这对于低收入的人来说,是不合理的。这也是管理层所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
  4。 宝洁提价直接加重年轻爸妈负担
  物价的涨幅不仅表现在食品上,也涉及到人们生活的的各个领域,也表现在日化产品上,例如2008年宝洁的提价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物价在不断地上涨。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全世界都在遭遇高油价、高物价、高通胀之痛。
  保洁系列产品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年轻的爸妈们,如果你们的宝宝还在用帮宝适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尿布现在已经涨价很多了。
  继潘婷、佳洁士提价后,宝洁中国也启动了第二轮提价,涉及旗下护舒宝、帮宝适等系列产品,涨幅达10%~15%,创近年来之最,其劲敌联合利华也跟风调高了旗下力士、奥妙和中华等系列产品的售价,涨幅从6%~20%不等。宝洁系列产品的涨价,直接增加了年轻父母的负担,也是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缩影。
  宝洁的涨价正是成本推动的结果,我国的物价上涨与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大不相同,我国本轮通胀是输入型的,而且与我国的基本面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减税,增加工资。只有通过经济的增长,才能冲销通胀。当前一些企业出现了问题,员工即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德意志银行在一份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内地所面临的经济下滑风险已经超过通胀风险。报告用以下几方面的理由来印证上述观点。首先,中国实际出口量的增速已由2007年的24%下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13%;其次,由于资金短缺、需求减缓、成本上升等原因,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现象;最后,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降价、清盘的压力,导致了对房产价格下降的预期和销售量的下滑。
  所以政策面要保持微观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让经济增长为民生提供更多的保障。目前的GDP虽然增速还算正常,但已经放缓了,如果微观的企业出现了问题,那么,很难保障GDP不下降。
  2008年下半年后,央行提出将在下一阶段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未提出“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央行的表示,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之前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微调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面对通胀我们不能只抓一头,而放弃了经济增值这个关键点。更不能采取过度行政干预,使经济大幅减速的方式来应对通胀,到头来通胀也压不下去,实体经济也丧失了活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 工资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利益(1)
如今油价涨了、米价涨了、肉价涨了,什么都涨了,工资是不是该涨了?这是困扰着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特别是低薪收入的人群,日常生活资料样样都在涨,这工资要不涨,这日子可怎么过呢?
  1. 物价涨工资也该涨
  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对工资收入分配的问题尤为关注,人们希望自己的劳动与努力能真正“劳有所得”,实际上这也是大家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渴望。
  我国的工资增长,长期以来是低水平基层上的增长,也就是说在绝对工资额很低的基础上的增加。十多年来,城市职工工资大多数都有所增加,但还是有一部分职工的工资水平很低。同时城乡差别、公务员与普通职工差别、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别很大,甚至有的相差十几倍。
  国家要建立适当工资增长机制,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在通胀年代起到物价上涨,工资也就应该相应增长。自2007年开始,我国粮油价格都出现恢复性上涨。物价的普遍上涨,对于富豪阶层没有太多的感受,然而对于低收入群来说,生活压力就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影响到了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
  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在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上,执行的力度还是令人满意的,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劳动权益,各地城市每年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资的幅度。尽管这样,但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带来的矛盾和压力。
  在通胀的年代,物价升了,工资也必须上涨,这样居民才有消费能力,才能扩大内需。问题是,如何上涨?何时上涨?
  2008年7月,广东省提出从2008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过这则报道不由使我想起,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池田内阁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宗旨是采取最低工资制、社会保障计划、增加农业者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一系列措施。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为了扩大内需,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项计划启动后,日本经济在1967年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实际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西方世界第2位,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东“工资倍增计划”有点像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而日本所采用的是拉动内需,从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过渡。当今中国在提高工资上,应该有个系统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工资增速要赶得上GDP增幅、财政收入增幅,工资增幅要超过物价增幅。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进国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们希望广东“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使职工能切实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2。 工资为何涨不过柴米油盐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统计局的这个数字一发布,立即遭遇民众诘问。显然,在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扬的背景下,工资是否该涨、涨得是否到位已经成了社会的焦点。
  统计局也许在统计方式与录入统计范围与老百姓的理解有误,所谓的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就一定不包括农民工在内。并且这些职工必须“在岗”;如果暂时下岗或被辞退等大概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由于油价暴涨和大宗商品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已经给工薪族的生活造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