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蒲扇送过来的风里甜甜地睡着了。半夜,我从一阵噩梦中惊醒,醒来,习惯性地用手摸摸身边,空空的,母亲每晚垫在我头下的温软的手不见了。原来,母亲因为热得实在受不了,把我哄着睡熟之后,就一个人到楼上睡觉去了。哥哥在那一头睡得很香,我的眼前一片深渊般的黑暗黑暗黑暗,我满脑子都是对地震的恐惧恐惧恐惧。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警醒的母亲听到我的哭声,翻身从楼板上(楼上没有床)爬起来,找一盒放在枕边的火柴,没有找着,就急急忙忙往楼梯口摸,却不料一手摸空,从楼梯口重重地摔了下来。滚下楼梯之后是左手着地,被摔断的左手,鲜血直流。住在附近的俊叔等闻讯赶来,帮母亲把手匆匆包扎一下,就用竹靠椅心急火燎地把痛得直晕过去的母亲抬往七八里外的区医院。母亲的伤势很重,骨头粉碎,血管断裂太多,难以缝合,医生建议把左手锯掉。母亲坚决不同意:“医生,求求你,这只手不能锯,我是靠这只手吃饭的,锯掉了,我一家大小怎么活啊!”在母亲的央求下,母亲的左手被保留了下来,但一连几年,这只手都使不了重力气,而且每到刮风下雨或变天的时候,她的手就又痒又痛。令我敬佩的是,母亲硬是咬着牙,用这只“断手”把我们那贫苦不堪摇摇欲坠的家支撑了下来!
。▲虹桥▲书吧▲
第58节: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7)
那年月,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自己喂的猪不能自己杀,要送给食品站,叫做“送生猪”,辛辛苦苦喂大一头猪,到头来自己血汤都喝不到一口。只有那些当干部的或有关系走后门的,才能隔三差五开点荤,打个牙祭。常年吃黑糊糊的薯米饭、难得闻到一次肉香的我们,最盼望的无疑是吃一顿香喷喷的白米饭和诱人的辣椒炒肉了。当然,猪的“内货”(内脏)如猪肝等,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因为肉食供应困难,肉票总是要到过年过节才能发几张的。于是,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常常是刚过完年就又盼望过年。“大人盼插田,细人盼过年”,到了过年的时候,既有肉吃,又有新衣服穿(常常是蓝咔叽或灯心绒的新衣服),还能放几挂一百响或者两百响的浏阳鞭炮,那才叫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生产队解散的前两年,队里还是经常出工,碰到干一些重体力活的时候,公家就会打一次牙祭。那年夏天,或者是秋天吧,具体时间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队里召集本生产队的劳动力,去雷公山上用三合泥打蓄水池,用于干旱季节土地的灌溉。三合泥是石灰、黄土和水的混合物。蓄水池挖好后,就把石灰和黄土倒到池子的底部,从旁边的庙冲水库里挑来一担一担的水,倒进池子里进行浸泡。把石灰浸湿浸透了,把黄土泡松泡软了,十几二十个劳动力就一拥而下,光着脚使劲踩,直到把这团三合泥踩熟,便又接着再踩一团。踩熟后的三合泥,先抹在四周池壁上,抹好了四壁,最后就是打底。虽然太阳很毒,晒在身上麻辣火烧;石灰的刺激性又很强,踩完三合泥后是要脱掉好几层皮的,但大家还是干劲十足,因为等着他们的,将是一顿久违了的喷香喷香的饭菜!我的妈妈,还有我十多岁含苞待放的二姐,在这一群踩三合泥的人中,汗花四溅,踩着破碎的梦想,踩着人生的艰辛。
落日熔金时刻,散工了,大家洗净腿上的石灰泥巴,拖着快散架的身子骨,戴着被太阳晒旧晒爆了的棕丝斗笠欢欢喜喜回家去。打牙祭的地点,在生产队用来开会的办公室。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先回去安顿一下老人孩子,顺便洗把脸,没老人孩子的,脸也懒得回去洗了,从雷公山上下来就直奔冒着浓烈柴烟的生产队办公室,把斗笠一摘,就地而坐,巴不得厨子师傅早点儿摆饭菜。母亲让二姐先去办公室等,自己则回来看看我和哥哥。因为队里有规矩,我们这些没做事的小孩子是不能跟着大人去吃的。母亲告诉我们在家里听话,说她到办公室去吃饭,一下子就回来。尽管我和哥哥都很想去,但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办公室隔我家就只有一个屋和两块坪的距离,晚风带着饭菜的香味儿,一股一股地朝我们的鼻子里飘,我们咽下去一口口水,接着又咽下去一口口水,也许是饿了的缘故,口水咽得咕咚作响。去办公室吃饭的母亲果然一下子就回来了,给我们带回来一大碗白米饭,白米饭上罩着的是我们垂涎已久的豆腐干子炒肉。后来我才知道,母亲那天自己一口也没吃,而是把她的那一份带回来给我们兄弟俩吃了。那天,母亲提出要带回家吃,有的人居然马上就提出反对。是掌厨的美山奶奶帮母亲说了一番好话,母亲才得以把饭带回家的。实际上,母亲带回家的只是一碗饭,如果她坐在那里吃,至少要吃两三大碗啊。可是,为了孩子,善良的母亲却默默地吞下了这些委屈。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们的祖国,如同一辆偏离了轨道的列车,重新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土地承包到户了,农村经济开始渐渐复苏。但毕竟“十年浩劫”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浩劫后的农村就像霜打过雪压过的荒芜已久的草地,和煦的春风只能将它徐徐地唤醒。
食品站没有了,农民喂的猪,不用再“送生猪”了,可肉食品依旧并不丰富,除了过年过节,平时买得起肉吃的还是极少数的家庭。家家户户喂的猪,大都是要等到过年才杀的。旧历年底一到,村里的屠户就忙开了,今天给这户人家杀猪,明天又被另一户人家喊去。看别人杀猪,又成为我们小孩子的一桩乐事。因为既可以看热闹,碰到特别热情的主人,还能够解一下嘴谗,要么给你吃一块热热的“池子油”,要么打发你几块猪血,作为你清早起来看杀猪的“报酬”。猪杀好了,主人要请屠户师傅吃饭,用猪肝和肉炒两个下酒菜。有时候,如果看杀猪的小孩不多的话,主人就会盛一小碗饭夹点肉和几片猪肝送到你的面前:“来,莫做客,趁热吃了。”我们往往表面上故做推迟,喉咙里却已伸出一只手来。像这样的恩惠,我们在俊叔家得到的要多一些。因为俊叔的儿子——建平哥哥跟我们兄弟俩玩得很好,一年四季,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然而,我们看杀猪,也给母亲留下了一次永远的痛。有一次,一个邻居杀猪,哥哥听到猪的叫声,一骨碌就从床上爬起来,顾不上熟睡中的我就跑了过去。因为看杀猪的人比较多,哥哥挤进去看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户人家的宝贝儿子碰了一下,正好那宝贝儿子的父亲在场,那做父亲的不问清红皂白,狠狠地敲了哥哥一指头,把老实听话的哥哥敲得哇哇大哭。母亲知道后伤心不已,习惯了忍气吞声的母亲没有去找那个打哥哥的男人计较,却一个人心疼地流了很久的泪。因为家里穷,母亲见孩子们跟着大人受苦,所以对每一个孩子都特别疼爱,从来都舍不得骂,更舍不得弹孩子们一个手指头。可是,从来没被父母打骂过的哥哥,却被别人打哭了。对于这件事情,母亲多年后仍记忆犹新,每每提起,语气里还饱含着当年的心疼。现在,那个打过哥哥的人早已不在人间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想,一向博大宽容的母亲应该已经在心里默默原谅了他。
←虹←桥书←吧←。
第59节: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8)
云依旧飘,叶依旧落,太阳依旧升起又降落,我们贫寒而苦涩绵长的日子,依旧如水一样从屋前屋后不声不响地流过。在薯米饭的喂养下,在对美好生活永无尽头的羡慕与渴望中,我长成了一个圆圆脸的有着一头淡黄头发的少年,不变的蓝咔叽或灯心绒的衣服不变的一寸左右的运动头。偶尔戴一顶有着红五角星的旧军帽,端一支自己用柴刀精心制作的木头枪,自豪地在田间地头冲锋陷阵。而饥饿依旧袭来,肉、白米饭、包子和面条依旧是我们永远的诱惑。那天,我记得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家的饭还没有熟,就在老屋一侧的坪里玩。当时我们每天都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早上吃一顿,要到天墨黑墨黑的时候才能再吃上一顿。我想,那天我一定是很饿了,当隔壁的蚂蚁(一位与我同龄的男孩,不知为什么,大家从小都叫他蚂蚁。他哥哥的外号更有趣,叫做老鼠精)端着一碗热热的面条到坪里来吃时,我居然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