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周边人群吧。通常我们在评价10个人的时候,评价标准也就一两条而已。看重金钱的人会以这10个人的身价为评价标准;注重身材的人会去评价对方的身材;没有房子的人,在看到路人甲时会说“他看起来像是有房子的样子”,并会因此感慨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何唯独没有我的栖身之地呢?”
  就此而言,从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及其内容上看,与其说我们是在对某人做出评价,莫不如说我们是在暴露自己的人性。因此,倘若某人喜欢发牢骚说身边有人诽谤自己,那么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这样做的原因不在于他身边那个“毁人不倦”之人,而是因为此人本身就极有可能是个喜欢揭人短的人。相反,如果有人常说“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身边有很多好人”,那么,你则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亲近他,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和谁在一起,首先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俗语云“佛眼看佛,魔眼看魔”,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假。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脑中的自我主义
我们为何会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呢?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不是也有一个领域专门负责控管“自我”呢?如果当真存在这么一块对其他信息不做反应,只对“自我”有感觉的“自我中心”,我们应该就可以确定一项事实——在眼观世界时,“自我”的确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假设下方这一单词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中。
  Polite(有礼貌的、客气的、殷勤的)随后,在下列四项问题中挑选一项对你进行提问。
  1)这个词能表现出你的品行吗?
  2)这个词能表现出乔治?布什总统的品行吗?
  3)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4)这个词是Rude(粗野的、粗鲁的、无礼的)的同义词吗?
  如果你表示同意,就按“P”,如果不同意,则按“Q”。如此这般,使用几个形容词反复进行这种提问,一段时间过后,研究人员会突然对你进行记忆力检查,要求你列出实验中出现过的所有词语。读者不妨想想,你列出的单词,会与上述四项提问存在什么联系呢?如果真有联系,那么这些单词在接受哪种形式的提问后,会被记得最牢?
  问题4)与单词的含义有关,所以在作出回答前,你需要去思考该词的含义;问题1)、问题2)同样与词义有关,但在回答问题1)时,你需要琢磨的是“自己”,而回答问题2)时,你需要琢磨的却是“别人”;只有问题3)涉及的是该词的物理属性,也就是说除此以外,其他三项提问都需要你对这个词做出思索。
  反复进行这一实验以后,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被问及问题1)时,记下的词汇量最大。就是说,虽然是同一单词,但只有牵涉到“自己”时,人们才会记得更加清楚。例如,人们在自问“我正直吗、有礼貌吗、有创意吗”时,往往要比回答“哲洙正直吗、有礼貌吗、有创意吗”时,印象更为深刻。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主义”确实存在着特别的含义。这种无论面对什么,只有在牵涉到自己时才会将其铭记于心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另外,通过脑电波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当某一词汇与“自我”有关时,大脑中的“内侧额叶前皮质”状态会十分活跃。
  然而,虽然是同一单词,如果该词用在别人身上,或者干脆只思考它的物理属性时,内侧额叶前皮质并不活跃。“唯独在使用单词描述自己时才会活跃”这一点充分说明,该领域就是大脑中的“自我中心”,如同“自己”这个字眼一般,在我们的大脑中,它占有一片特别的领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中的监视器——照明效果
1992年,改编自同名电影的电视连续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theVampireSlayer),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引发了一场收视高潮,其中,金发美女巴菲与独臂吸血鬼之间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我无所谓,但对你来说这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天。”“I’mfinebutyou’reobviouslyh*ingabadhairday。”“badhairday”原意为发型糟糕的一天,引申之意为任何事情都不如意的倒霉一天。这句话最先出自谁口,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在成为巴菲的经典台词以后,才被广泛流传起来的。事实上,人们在发型确实糟糕之时,很少会用到这句话,大多情况下,它被用来表示“别人认为是‘finehairday’,而当事人却指着自己的头发一脸不满”。
  例如,某人某日清晨突然发现洗发精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香皂代之,随后便匆匆赶往公司上班。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同事察觉到此事,但他却自己发牢骚说“badhairday”,即典型的不打自招。事实上,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用的是洗发精,还是香皂,甚至不会关心你洗没洗头,但这一天,你总会觉得别人一直在盯着你的头发看,并因此妄断——他们一定会发现我用香皂代替洗发精的事情。那么,这种情况仅限于头发问题吗?
  每日上班,上班族最大的烦恼就是——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呢?虽然衣柜中挂满了各式衣物,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没有一件衣服是能够穿得出去的,在人前时,他们会一直为此感到非常的难为情。在他们看来,连续数日都穿同一件衣服,别人一定会看出来,一定会因此而笑话自己,所以刚一下班,他们就会跑到百货公司去购买衣物。但难道这就是长久之计吗?虽然衣柜中衣物满满,可一到早上就又会觉得无衣可穿,又会跑去买衣服。同样,鞋、手提包等装饰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种错觉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其名为“照明效果(spotlighteffect)”。我们知道,话剧舞台上的主角,自头到脚总是会被各种照明灯照射着。圆圆的灯光会随着主角的步伐移动,观众因此才能看清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瞬间的感情流露。此时此刻,演员的着装、口中的台词、动作表情,都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常受照明灯环绕的明星,身边总是会有形象设计师如影随形,悉心为明星打造形象。我想,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吧。
  不过,现实中的我们并不是话剧舞台上的主角,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与明星一样,生活在各种灯光的照射之下,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目光会过度地敏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康奈尔大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齐的实验,它会告诉我们“照明效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40岁以上的读者,是否还记得美国歌手巴瑞?曼尼洛,我估计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他与奥莉薇亚?纽顿强同唱的“Thiscan’tbereal”。巴瑞?曼尼洛虽然未曾受到音乐评论家们的好评,但他却创下了“唱片全球狂售7000万张”的傲人记录。后来,他又为几个电视广告创作了一些音乐,并且偶尔也会亲自参加演唱活动,但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在当时的大学生看来,身穿印有 曼尼洛头像的T恤,简直就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季洛维奇教授在实验中,要求一名学生身穿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进入有4—6名学生在做实验的实验室。在此停留片刻以后,教授让这名学生猜测,他在实验室见过的几名学生中,有几人会注意到他穿的是“曼尼洛”T恤。当得到答案以后,季洛维奇教授再次来到实验室,询问这里的学生——“刚才进来那人穿的是什么T恤?”借以对比数据反差,实验结果如下:
  穿T恤的学生预测,有46%的学生会看出自己穿的是“曼尼洛”T恤;但事实上,只有23%的学生回答“他穿了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
  随后,季洛维奇教授又让一名学生,分别穿印有喜剧演员杰瑞?宋飞,及黑人*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牧师的T恤,以相同方式,反复进行了这一实验。
  实验结果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能够记住对方穿何种衣服的学生,实际上只占了8%的比例,但穿T恤者预测的数据却是48%。
  偶尔,我们也会担心“穿这种衣服该怎么入场呢”、“这双鞋与衣裤不搭配啊”,但是要知道,这种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尤其,当你的顾虑别人根本不会在意时,例如袜子的花式或皮鞋尖的角度等等,你又何需去理会它呢?
  我们一直觉得别人在注视着自己,其实注视我们的不是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