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大虽然赚钱了,但并没有赚到10倍这么夸张,那么这10块钱的股价中就有了水分,如果他的公司看起来红红火火,而事实上却在亏损,那么这其中的水分就更大了,这张股票根本不值10块钱。这就是所谓的“泡沫”。   

  中小投资者是股市泡沫破灭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很难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在灾难发生时,他们往往最后得知,因此损失也往往最大,经历一次这样的灾难也许就会损失他们一生的积蓄,就连科学家牛顿也曾在英国南海公司泡沫中损失了20000英镑,他感叹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一种具有虚拟资本性质的资产,同时,随着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现代的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第五章 泡沫与风暴(2)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况。而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GDP增速名列世界首位,日本资本在全球疯狂扩张,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许多商界领袖、国会议员以及经济学家纷纷出面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将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政部长皮埃尔·贝雷戈瓦、英国财政部长尼格尔·劳森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五国政府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逐步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并要求日元和马克大幅升值以平抑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该协议后来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投资者抛售美元的狂潮,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广场协议”签订前,美元兑日元的比例在1美元兑换250日元左右,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就下跌至1美元兑换200日元,跌幅高达20%。而美国政府依旧表示汇率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7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低至1∶120,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贬值50%,也就是说,日元升值了整整一倍。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里,日元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国际资本纷纷登陆日本,大肆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地产。1986年至1990年,日本股价每年上涨30%、地价每年上涨15%,1990年,日本地产的总价值约为2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股市总价值的两倍,相当于美国地产总价值的5倍!要知道,美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只要卖掉东京湾,就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期间,人们迷信地认为土地价格只会升不会降,于是争相购置房产地产。日本总理府198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   

  人们普遍相信银行利率不会升高,从不考虑一旦利率升高还不起本息的可能,而银行似乎也忘记了这个风险,无限制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且天真地认为,如果出现资金问题,这些企业只要将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决。   

  日本政府也陶醉在这一片虚假的繁荣之下,仍然认为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甚至采取金融和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这种疯狂的行为。而在股价和地价涨势汹涌的同时,日本GDP的年增幅却仅有5%左右,虽然当时日本的人均GNP已经超越了美国,但高昂的房价使得普通百姓依然无法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率先破灭,1990年底,东京股市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而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在短期内下跌50%左右,日本经济陷入了十多年的萧条之中。上世纪90年代初,日经指数曾经达到38916点的历史最高点,而到了2000年底,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企业效益陡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直至2006年年底,日本经济才开始缓缓回升。   

  当前的中国和十几年前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中国也需要用低利率增强国内需求,大量的资本也在迅速流向房地产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中,以大量篇幅分析了目前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房地产热潮,并且提出“虽然中日的国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产泡沫为代价来扩大内需的教训不应在我国重演”,中国应该吸取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虹←桥←书←吧←。  

第21节:第五章 泡沫与风暴(3)         

  第二节 泡沫后的风暴   

  经济出现大量泡沫,投机风气盛行,往往会引发一场剧烈的金融动荡,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金融风暴”。事实上,金融风暴并非在泡沫破裂之后才开始,当经济泡沫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时,必然会破灭,这个过程将迅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金融危机。金融风暴,事实上就是经济泡沫破灭的过程。它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是人们记忆中最为惨痛的一次教训。   

  这场金融风暴几乎波及了整个亚洲,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无一幸免。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的一大笔财富在瞬间化为乌有。甚至亚洲之外的国家也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冲击。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俄罗斯,使俄罗斯再一次滑到经济崩溃的悬崖边。不久,拉丁美洲及欧洲也感受到了它的震荡,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遭到冲击。直到1999年年底,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才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复苏。   

  热钱无孔不入,防不胜防。2007年1月19日,在《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中,一个当事人以自己的经历对“热钱”进入中国的途径进行了描述。   

  张先生是江苏一家金融机构主管经济业务的负责人,目前,已成功地操作了十几亿美元的境外资金入境再进入股市,并因此在2006年赚得盆满钵满。他说最难的一次操作发生在2006年3月,外方要求在一个月内将7亿美元安全入境,并进入国内近千个股东账户。   

  只有这种级别的投资基金才会有如此魄力。当他回想起这7亿美元进入股市时境外操盘手的操作时,还心有余悸。如果按外商投资的办法操作这笔资金入境,时间上来不及。他只有选择走贸易和地下钱庄这两条成本最高的资金入境途径。   

  走贸易途径,基本的方法就是用虚高价格出口商品,获取差价。例如将国内价值1元的东西以100元的价格卖到国外,这样等于有99元的境外资金进入了国内。   

  同张先生所在的金融机构相关联的十几家企业,在2006年4月向境外基金在境外的公司出售了交易总额达到5亿美元的刺绣、雕刻等低关税或无关税的商品。   

  “热钱”就像是一群饿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