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不用50年、70年,只要5到10年,财富效应就体现出来了,比如A股市场中的万科、茅台、五粮液、中集、张裕、苏宁电器等股票,如果你持有的期限是8年、10年,那么仅仅最近5年,它们的股价就翻了何止10倍、8倍!但真正持有它们超过8年的又有几人?
也就是说,只要拿到了真正好的股票,就该坚定持有,长期投资,这比经常在股市进进出出,试图把握一个个小的波段更简单、更安全,收益水平也可能更大。当然,长线投资并不意味着买入并持有这么简单,如果是买一家(或数家)公司的股票来实现长期投资,就需要精挑个股和选好介入时机。若不考虑清楚,所谓长线就可能会比较盲目,也不容易真正做到。以前我们没有指数基金,现在也有了,如果对个股把握不准,那就买指数,亏钱的可能不大,同时也可能享受到其中大的升浪出现时的超额收益。
危机中崛起还是毁灭?
时间:2008…03…14 08:55:15
近日走势很残忍,投资者很受伤。与大家普遍悲观、伤心甚至气愤相对应的,是主流声音的“沉稳”、“冷静”和乐观。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昨天表示:作为监管者他不会对股指点位发表任何意见,但他提醒投资者,应该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为投资者继续看多中国股市列举了三条理由:其一,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或更高,而CPI也有望控制在48%左右,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景可以预期。其二,股票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三,市场监管有效性得到加强。
普通投资者经受了这轮调整的垂直打击,人气和信心降到了冰点。那么,究竟行情会如何演变?熊市真的已经不可逆转了吗?短中线是机会正在酝酿还是将进一步恶化?现在看,市场一度寄予厚望的政策利好,很可能只是一个短线脉冲行情的借口,而真正能使大盘转折的只有市场内在的运行规律,也即跌多了会涨、物极必反的规律是否能再次应验,但怎样才算到了“极点”,只有市场自己清楚,方方面面的投资者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五、投资是件长久的事(2)
昨日,亚太地区再遭黑色星期四,特别是香港恒生指数急挫1121点,跌幅达到479%,而国企指数下跌更是超过6%。这令人不得不疑惑:如果说A股持续的调整是因为以前涨得太多、目前估值还不算很低的话,只有十几倍市盈率的H股为何仍有这么大的下跌动力?人们究竟在担心什么?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利空因素都已经基本消化或已经不那么可怕,但我们不知道背后还有什么“隐情”,比如中国平安再融资的真正意图,金融体系的形势究竟如何,整个经济形势有多严峻,大小非持有者为何选择在目前集中抛售等等。这些东西不明朗,A股市场要恢复强势,很难。
从市场和博弈的角度说,现在走势已经到了非常恶劣、极度低迷的阶段,那么从历史上看,哪一次行情不是在绝望中爆发的呢?也许投资者没有尽早从市场退出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选择清仓、割肉就是正确的。不管以前怎么判断、怎么操作的,现在必须以眼前的情况作为参照,重新研判,制定应对的策略。
有一条股市规律说:投资者第一眼就感觉到的形态安全性或危险性,绝大部分总是与以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实际情况相反。也就是说,往往直观感觉很吓人很可怕的走势,会被日后证明是阶段性低点,而看起来走势良好的时候,危机正在到来。只要没有退出市场,永远没有胜负可言。投资永不言悔,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不必冒额外的或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风险,但没有冒险就没有收益。
周末不谈股市,谈股事
时间:2007…05…26 14:23:44
前几天谈到“时狂”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泡沫”。典型的案例中,荷兰郁金香泡沫、美国网络股泡沫等已经提过,但还有一个经典案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里想聊一聊,那就是英国的“南海泡沫”。
17世纪末18世纪初,经济繁荣给英国人带来了大量财富和资金,他们缺少的是投资机会,这后来造就了一个神话。1711年,南海公司(South Sea pany)成立,业务是接收英国政府的债务(最初约1000万英镑)。作为回报,公司获得了同南美洲进行所有贸易的垄断特权,他们开始组建船队同南美进行黑奴贸易。由于在横渡大西洋过程中黑奴死亡率很高,这种贸易其实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很高的收益。
到了1720年,南海公司提出接收英国政府的全部国债,即约3100万英镑,尽管其贸易收入根本无法偿还这笔债务,但人们却认为南海公司是个难得的投资机会,公司的股票从130英镑/股迅速上升到300英镑(虽然英国的证券交易所到1773年,才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但股票交易早已开始了)。
之后南海公司就宣布发行新股(1720年4月12日),发行价300英镑/股,当时甚至连英国国王也认购了10万股。数天之内,股价涨到了340英镑。为满足公众的需求,南海公司很快又发行新股,发行价提到了400英镑,之后一个月股价涨到550英镑。6月15日,当南海公司再次发行新股时,定价为800英镑/股!英国议会上院一半的议员和超过一半的下院议员都认购了新股。很快,股价涨到1000英镑/股。
这时候,南海公司需要的是投资计划(相当于现在的“讲故事”),人们自发地为公司出谋划策,甚至有人提出从西班牙大量进口公驴来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等等。但事实上南海公司的真实发展前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最先“清醒”的当然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在1720年的夏天开始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这一消息走漏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开始急跌——从最高约1050英镑/股跌到8月31日的750英镑用了约两个月,到10月31日已跌到290英镑/股,至当年年底就回到了起点约130英镑。
泡沫的产生虽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但一经出现,似乎所有人都被泡沫的“无限扩张性”所迷惑,上至国王、议员,下至普通百姓,几乎都参与到“放卫星”的行列中来,理智分析和理性判断突然从人间“蒸发”,甚至当时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一时不察”,深受其害,以至于这位物理学界的巨人在证券史上也留下了不朽的论断:“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但计算不了人们的疯狂。”其实,不可能没有反对的意见,也不可能没有清醒的人,但他们的声音被湮没了,也太微不足道了。整个市场,甚至整个国家都陷入到一种亢奋的状态,都对“前景”充满了乐观。这就是典型的“时狂”现象,也即典型的“泡沫”案例。 。 想看书来
五、投资是件长久的事(3)
泡沫最终的破灭后果是很严重的,拿南海事件为例,股价在半年内跌去80%以上、投资者损失惨重还是“小事情”,之后英国政府出台了《泡沫禁止法》,禁止英国公司发行股票认购证,这一禁止就是100年!直到1825年才废除该法,这之前英国很少有股票流通。100年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倒退100年?想都不敢想!
因此,泡沫是很可怕的,但愿我们的市场不要日后作为证券史上经典的案例被后人来讲述、来评说!
“漂亮50”未免花枝招展
时间:2007…08…13 08:51:56
最近“漂亮50”这个词变得时髦起来。“漂亮50”源于美国股市,泛指那些行业龙头、最具投资价值、拥有出色业绩的优秀企业。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美国刚刚经历概念股泡沫破灭的惨痛损失,投资者开始回归价值投资,关注焦点逐步转向有着稳定业绩的大盘蓝筹股,形成了一轮以50只最大绩优公司股为投资焦点的所谓“漂亮50”行情。
在中国股市出现这个“概念”也不是新近的事,其实在2006年伊始,《新财经》杂志已经评选出第二届“中国漂亮50”,以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同仁堂、中兴通讯、贵州茅台、万科等为代表的一批股票入选,时至今日,这些股票普遍取得了骄人的涨幅,部分个股在一年半时间涨幅达到了10倍以上,其中包括万科A(考虑送股因素)。
“漂亮50”之所以漂亮,一是因为它们中长期走势的确漂亮,二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质地优良,经得起考验。比如当年美国就涌现出了IBM、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