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对国际电视媒体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观察,我们注意到,在没有重大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媒体自己制造事件炒作,形成公众一段时间的关注热点,是一种越来越被经常使用,行之有效的提升媒介品牌和收视率的方法。按照传播规律,一般来说,一个频道三至四个月就应该搞一次大型活动或播出一台大型节目。如果不这样做,即使日常节目质量再好,也不易在市场中强化频道的品牌形象和凸现影响力。在制造热点方面,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拓展空间。
有规律的制造热点,应成为媒介运营的常规形态。
事实类节目:大量增加
仔细观察一下当今的国内外电视市场,我们会发现以真实生动为主要特征的事实类节目的大量增加是一个重要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对新闻、专题、服务这些事实节目的需求量增大。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统计,我国新闻节目2003年比1999年制作量增加倍;专题节目2003年比1999年制作量增长倍;服务性节目5年来制作量增长倍。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10)
二是在文艺、体育、生活服务等节目中大量增加事实性元素。关于这种趋向,我们无论是从〃春节晚会〃,〃非常6+1〃,〃快乐女声〃等众多节目中都可以看到。
事实性节目的需求旺盛和文艺、体育、生活消费等节目中事实性元素的广泛使用,代表了媒体日益追求真实、现场感的发展方向。
娱乐元素:广泛应用
与事实类节目增加相对应的是,为了使节目更生动,个性化,娱乐元素也在各类节目中被广泛采用。
在新闻节目方面,比如凤凰卫视把说书的形式引入新闻播报中,带来一股〃说新闻〃的风潮。又如南京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增加了新颖的动画新闻的内容等。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绝对挑战》是一个求职节目,除了体现〃真实的招聘,真实的结果,〃还注重融娱乐、知识、服务性与一体,使原本枯燥的节目变得轻松、活泼。
在财经节目方面,北京电视台新近改版的《财经连线》,用娱乐元素去软化〃冷〃和〃硬〃的财经内容成为一大特色。
在专题节目中,娱乐元素被采用得就更为广泛了。如许多新闻深度报道和纪录片中的故事讲述方式,就大量借鉴小说、电影、戏剧的叙事方法,使节目即真实、又情节起伏,生动好看。
至于谈话性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就更为明显了。我国最有名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话》,它从节目的结构设置,乐队安排,主持人风格都体现了很强的娱乐色彩。
更新节目评价标准:准、新、深、精
在多频道与受众日益分众化,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提供市场定位准确的高质量的节目,是所有电视机构的生存之本。从专业角度上看,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对电视节目基本会有四个评价标准。
定位精准
在受众日益追求个性化服务的今天,节目的受众定位一定要非常精准。要变过去广义的受众为〃目标受众〃,要〃有的放矢〃和〃精确制导〃。
形式新颖
在多频道时代,节目形式的创新极为重要。如节目的新形态、新样式等,更为重要的是内容创新,如新发现、新视角、新组合、新处理等等。
内容深透
节目内容深透是媒介日益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专业的电视频道的主体是专栏节目,对专栏节目的内容处理要求专业而深透。一般来说,专业频道的核心受众都是对这一频道内容有特殊偏好的群体,因此,他们对节目的内容要求往往是越详细越好。比如专业的足球频道,就当年世界杯所使用的足球就可以做一些长的节目从多种角度来进行详细的介绍;比如专业的兵器频道,对于那些兵器发烧友来说,各种武器的性能和详细的背景介绍会令他们津津乐道。
制作精良
在多频道时代,只有制作精良的节目才能真正吸引受众,这一点无庸置疑。提高质量的方法,既有记者、编导的努力,也有节目生产方式的改变。
以新闻为例,国外新闻机构〃小记者,大编辑〃的作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方法。记者的功能在于尽可能高标准地获取节目素材,而编辑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性地加工处理素材,形成优质节目成品。编辑的作用大于记者,有多年记者经历的人才能成为编辑,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编辑才能当主编。
电视栏目:强化互动功能,急待产业开发
我播你看的节目指向日益被你看我播和平等沟通、参与互动的节目制作理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节目在追求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这种趋势,我们无论是从专题节目、新闻节目、服务性节目、综艺节目方面都能看到。除了加强节目现场的观众参与,各级电视台还纷纷开通互联网和短信互动平台,既扩大了与观众的沟通交流,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许多栏目,特别是著名栏目自发地与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联动,以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趋向也非常明显。只是许多这样的行为只是栏目制片人个人自觉行动,电视机构应加以重视,形成规律,以期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著名栏目都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相关产业链的开发,但由于机制障碍,制片人干着急,白白看着丰厚的收益付之东流。我们的栏目运行管理机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建立高效的节目生产体系:节目生产、组织方式改革
存在的问题
我们前些年的节目生产,成绩是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为:
节目投产缺乏有效的科学论证
在前一阶段的节目生产中,对受众和市场缺乏科学的论证,凭个人好恶,仓促上马的现象随处可见。有时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只需几页纸的文案,一期节目样片就轻易的通过。
开办一个新栏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开办,要达到何种效果,依据是什么,相邻频道相关类型节目的竞争情况,受众的收视需求等等。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节目的投入产出,考虑节目的生命周期等因素。
任何节目都有生命周期,都有其兴衰的内在规律。而一旦节目开播,也不能随意调整。新节目需要时间去培育市场,形成品牌更需要时间。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11)
节目样式雷同
由于大多为综合频道,由于可借鉴的节目形态不多,由于竞争不够激烈等多种原因,节目样式雷同现象严重。比如:十几家台同播一部电视剧,区别仅在于你播2集,我播3集;周五晚上都娱乐,周六晚上都竞技;甚至连主持人的说话方式、脸部表情、服装、背景板都一样。如果不看台标,很难区分是哪家台的节目。
节目形态落后
比如大量的综合版块栏目。综合板块栏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节目形式元素为特征在综合频道时代占尽了风光。然而在受众市场细分,频道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版块式栏目会大量地被内容单纯的专栏节目取代。
专栏节目以专而深的节目内容,类型化的节目形式,易于吸引稳定的受众群,形成频道和节目品牌。今后,节目形态的主流将是专栏节目。
电视手段使用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万能镜头〃到处可见,后期编辑粗糙,音乐和同期声使用拙劣,主持人作作,缺乏个性、电视综合表现手段使用不充分等等。
多关注微观,缺乏宏观思路
多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改革更多的是在微观层面,战术层面,如在单个节目形态的调整,主持方式、片头、片花等方面的改进等,而缺乏节目生产改革的宏观思路和战略设计。
我们需要对节目创作理念、节目生产体系、节目发展战略等问题大胆创新。
节目生产创新的前提,理念创新
要想节目创新,首先要理念创新
·关注国内外先进的节目形态
向同行,向竞争对手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方面,应该学习研究同行和竞争对手先进的节目模式和生产管理流程上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在电视台面临的节目竞争格局和受众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形成自身节目的竞争优势。
对我国绝大多数电视业者来说,他们看到的电视频道并不比观众多多少,对节目多样性的认识受眼界限制,思路比较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