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造性,应该受到称赞。如若我们能这样随时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他们想象得不同寻常、别出心裁,那么就能逐渐培养起幼儿敢想、多想的创新精神,这对于发展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
第三,是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具体机会、条件,实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在上图画课时,老师可以只示范物体(如猫、孔雀)的基本外形和基本画法,至于猫、孔雀的外形变化,各种活动,姿态,则留给幼儿自己去想,去画;在上语言课时,讲故事讲到关键、曲折之处,可以戛然而止,让幼儿去想象故事将如何发展;在游戏时,可以由幼儿自己商议主题,选择角色,确定使用的玩具等等。通过上述种种做法,会使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锻炼,使其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得到发展。
第四,是要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幼儿有了丰富的想象,但如果不具有相应的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新形象只能停留在头脑中,而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自由想象,妨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所不可缺少的。幼儿表达形象的技能技巧,是多方面的,包括绘画技能、音乐表演技能、建筑结构技能、进行创造性游戏的技能等等,这些都应教给幼儿,并让幼儿掌握,以使幼儿的想象不至于受表现能力的限制。
幼儿的想象力 第五章:怎样使幼儿想象内容丰富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中的新形象虽然不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单再现,但它的原材料还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因此,知识、经验是想象的源泉和基础。幼儿的想象内容是否丰富,决定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实验和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曾对城区和郊区两个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过想象力测查,结果发现:在绘画内容上,家住市区的幼儿,画的多是高楼大厦、幼儿园;家住郊区的幼儿,画的多是小河流水、养鸡场。一九七九年,在国际儿童画比赛中,我国六岁幼儿胡晓舟画的《荡秋千》,因独特,新颖,富有幻想,荣获一等奖。
胡晓舟所以能画出想象如此丰富的画,是教他画画的李慰宜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李老师一年四季,经常引导幼儿从各种不同侧面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生活。她为了教胡晓舟画“我在2000年的生活”的主题画,又多次给他讲科学童话,指导他看各种画报、画片,画月亮,画星星,画飞机,画飞船,使胡晓舟的知识日益充实。在李老师这样循循启发下,胡晓舟的想象力不断丰富,终于画出了别开生面的好画。由此可见,幼儿想象力丰富与否,与幼儿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使幼儿想象丰富,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扩展,充实幼儿的知识,使幼儿大脑中贮存更丰富的表象。
充实幼儿知识,丰富幼儿表象的具体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
1。带幼儿参观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纪念地,并讲述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人物等;2。给幼儿看适宜的电视、电影、画书、画报、画片、画册等;3。假期带幼儿远足旅行,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山大川、城市农村,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4。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故事等等。
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写生画,也是丰富幼儿表象的二种好形式。
总之,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走,多想,多接触周围世界,扩大视野,丰富表象储备,为幼儿想象力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厚实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里的“想”、“考虑”,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在人对客观事物经过多次感知后,能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思维能通过已知属性去认识其未知属性以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也就是在概括反映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例如: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到天快要下雨了,则是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每当蚂蚁搬家,天很快就要下雨。久而久之,“蚂蚁搬家”和“天要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由此可见,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比这些过程更复杂。通过思维,人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可以由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我们说,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既然在智力结构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思维早期教育和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
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思维发展的三种形式人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形成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所谓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的思维的最低级形式。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他们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如婴儿,看见布娃娃,他会拿起布娃娃做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他的游戏也就停止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例如,问婴儿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匙子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过去拿;请婴儿画张画,他们也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总是边画边想。
从三岁左右开始,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幼儿认为“儿子”就是指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看见成人经常给小孩洗澡,他也给新买来的布娃娃洗澡;计算时,幼儿需将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3+2”,他需先想着是“3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3只小兔加2只小兔”
,才能算出得数。这些都是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表现。儿童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在其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儿童的表象也日益丰富,思维凭借表象的成分才越来越大。
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依靠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而进行的思维。它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从而使他们间接理解能力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能够理解许多较复杂、隐蔽的事物的因果关系,能脱离直观的形象来揭示寓言或比喻词的含义。
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它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起来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抽象概括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