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
作者:李莉
出版: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战爆发以来的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作用却举足轻重。本书以百年跨度的历史纵深与广阔视角,深入分析了现代战争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得以艰难孕育,并在越战以后的沉淀与反思中艰难前行,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场典型作战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走向成熟的全过程。这期间,先进的军事技术作为传统战争形态的否定性力量,一次又一次强制性地推动作战方式的变革,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历史性变化。人类百年战争史一次次证明:谁敢于不断否定、勇于自主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取优势并赢得胜利,而沿袭陈旧过时的观点,抱着过去的老经验不放,注定只能是失败的命运。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军事大变革的时代。高技术战争的花样在不断翻新,而我军尚未有过相关领域的实践。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点,如果我们的观念依然陈旧、军事理论创新不力,只有坐以待毙。看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创新精神和高度自觉。正如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所说:“战争——这是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迎接它。”
作者简介:
李莉,军事学博士,国防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军事评论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均是该科技与信息化武器装备,先后出版了《决战第六维空间——信息战装备》、《伊拉克战争后前保障研究》、《大国意志——打开核黑箱》等专著和学科教材。
第2页 :
精彩书摘:
第七章现代战争进行时
战争及其手段以渐进的方式向前发展。在这个趋势中,武器威力的进化和提高是钟摆式的,它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同步前进、或快或慢,从青睐进攻摆向青睐防御,再从青睐防御摆回青睐进攻。在问世之初,每一种手段都会享受一段时间的成功,也必然会引发对抗手段,从而恢复平衡。
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无疑对现代战争理论、样式、手段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回顾一下一战、二战以来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便不难看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正在使用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从主战坦克到航空母舰,从轰炸机、战斗机到航天装备和各种导弹等等,如果与一战、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相比,并没有什么类似于蒸汽机,或核能、电能之类原理性、本质性的飞跃。但是,为什么今天战争形态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并最终引发新军事革命,其奥妙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根据麦特卡夫准则,“网络的能力与网络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一旦军队、战场、作战行动普遍实施网络化后,将能加速各类信息的流动,使系统整体作战能力呈指数上升。因此,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强调以网络为中心的集成,注重将侦察遥感系统、通信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部队行动和武器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综合集成,使各级指挥员能够快速全面地共享战场信息。与之相适应,作战原则也被赋予新的内涵。」‘米」‘花」‘书」‘库」‘ ;http://。7mihua。
第一节战争哲学由“大吃小”变为“快吃慢”
战略是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艺术。相比较而言,我对时间更为谨慎。空间可以恢复,时间绝不可能,我可以失去一场战斗,却决不能延误一分钟。战争的全部艺术就是有效结合快速大胆的进攻和谨慎严密的防御。——拿破仑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战行动已近于实时发现、实时指挥、实时机动、实时打击、实时评估和实时保障。战争进程和节奏明显加快,持续时间大大压缩。
武器装备高效化,使得作战进程容易达成快速反应和速战速决,“快速主导”从军队的主观能动性上升到客观必然性。争取“快速主导”,控制作战进程和结局,不仅是作战双方的主观愿望,而且变成了不以双方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进程。不论进攻还是防御,不论战役还是战斗,快者胜,慢者败。
军事变革使各种武器的火力反应速度以秒计;各种弹药的精度,包括巡航导弹、洲际弹道导弹的精度以米计;弹药威力使常规与核的界限趋向模糊;侦察装备的效能达到全方位、全天候、全频谱、高分辨;通信距离覆盖了兵力兵器可以达到的任何空间,速率达到了数千比特乃至上百兆比特。机动力、防护力也达到了空前水平。加油、供弹、修救等后装保障装备的效能也面目一新,今非昔比。
现代战争表明,战场对决中的非对称思维,正是以快速行动吃掉“慢拍反应”,以单向透明制胜“战场盲人”。如果说过去的战争哲学是“大吃小”,现在的战争哲学则是“快吃慢”。为此,作战中占有优势一方在作战筹划中十分重视时间因素,坚持以快速反应抢夺战场先机,压制对手发挥空间与地形优势,挫败对手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努力。特别是突出速度的重要性,要求先敌决策,速度与强度结合,保证美军能够在流动的战场上快速应变,比总是慢半拍的对手先行一步,通过快速决定性作战影响和控制对手意志,迫使敌人就范。
第3页 :发现= 摧毁,战场实时打击成为可能
发现=摧毁,战场实时打击成为可能
信息化战争,由于一切物质都被数字所标定,信息的数字化使得从捕捉信息到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战场节奏大大加快。
在“发现即摧毁”的数字化战场上,作战部队都奉行“打了就跑”的原则。据美国《海军新闻与水下技术》报道,美军从目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作战平台——完成火力攻击的整个过程,海湾战争为48小时,科索沃战争缩短为101分钟,阿富汗战争为19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地面部队从发射第一发炮弹起,如果10分钟之内不迅速撤离的话,就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另外,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采取“边计划边作战”的方式,加快作战节奏,使敌方处处跟不上自己,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美军依靠指挥自动化系统,能够使战略、战役指令的生成与传输缩短为5—7分钟,战术指令的生成与传输不到1分钟。高速的数字化网络系统使美军能对战场瞬息变化作出更快、更灵敏的反应,及时高效地指挥、控制与协调各军兵种的行动,大大提高了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与海湾战争不同,伊拉克战争美军提出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信息化战争,不仅要求确保胜利,而且要求实现快速决定性作战。为此,美军依靠网络化作战结构,追求基于效果的作战,对目标打击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美军直取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萨达姆和其他高官以及主要捍卫者,“斩首行动”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战争;二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军没有像传统的城市战那样首先夺取和占领市郊,然后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而是首先夺取市内的战略要地。
当战场上出现时间敏感目标时,美军在沙特空军基地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内的时间敏感瞄准小组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可准确识别目标,决定最佳攻击行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两辆机动导弹发射车刚向科威特境内发射“阿巴比尔”…100导弹,即被美国空中侦察机发现,距发射地点40公里的一个美空军基地立即临时调整了几架待飞飞机的作战任务,飞机起飞后投掷炸弹将导弹发射车炸毁。
2003年4月7日这天,美中央情报局接到特工情报:萨达姆和部分高级官员将在巴格达曼苏尔地区的一处住宅开会,美军立即命令一架在空中飞行的B…1B型飞机,改变预定的轰炸伊机场任务,转而对开会地点进行了轰炸,攻击时间只有12分钟。如果不是萨达姆因情报局长未准时到会而生疑、掉头就走的话,这次突袭就有可能达到目的。
为保证对“时间敏感目标”的瞬时打击,美军除了按照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