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轻松读懂财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采用保守型获利调整(隐藏获利)的企业会在2~5年内完成摊提;而采用激进型获利调整(虚增获利)的企业,则会将整整20年的时间全部用尽。
  除延长折旧摊提期外,企业在递延折旧费用时,尚可对折旧摊提的方法加以选择。
  “折旧摊提”包括两种方式……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如,花费30万日元购买办公用品,此费用分5年摊提,每年认列6万日元,这便是直线折旧法。而在首期便认列10万日元费用,借以拉低此后几年摊提金额的方法,则叫做加速折旧法。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一:借助损益表虚增获利(4)
讲到此处,我想各位读者一定已经十分明了,较之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认列费用的完成速度要更为迅速。因此,希望尽可能多保留一点获利额度的企业,大多会选择采用直线折旧法。各位读者在解读财务报表之时,请务必对此多加注意。
  本应认列的费用并不加以计提……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的是,企业如何递延本应认列的费用。
  当前会计准则规定:已认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来能够转换的现金低于此时所计提的价值,则必须对贬值资产进行重新评估(亦称减损,如电子产品、流行服饰等物库存期若超过半年,其价值便会所剩无几)。而评估后所得出的资产缩减部分,便会成为须认列的费用。
  如果企业能够尽量避免资产减损,便不会产生相应费用。企业之所以能够规避“资产减损”,是因为减损费用大多依据经营者的评估或报价进行计算,因此即便会计师产生质疑……“此项经营或投资,将来确实能够收回成本吗”,但是只要经营者强调“我们准备推行××事业计划,不久后必然能够回收成本”,会计师也就无法再坚持己见了。
  此外,在评估减损时,亦要考虑如何将减损资产进行分类,而后再依据类别对其金额加以计算。例如,某企业同时下辖数家分公司,以各分公司为单位、以地区为单位或以事业类别为单位,进行减损评估,其所得减损金额均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分类越细,按减损准则划入减损项目的资产便会越多;反之,分类越粗糙,划入减损项目的资产也会越少。
  但是,企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具备充分借口,不断向会计师强调“减损资产仍具有一定价值,不应入列资产减损项”。于是累积到某一时刻,这一问题就会一次性全面爆发,企业此时则必须提列极高额度的资产减损。
  不认列足额准备金……此外,还有一种在准备金上动手脚的缩减支出费用之法。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即便是将来才会出现的费用支出问题,只要其问题原因出在本期,而且可以以合理方式大致计算出相应金额,就必须另立准备金项目,计入本期费用之中。
  比如企业的一部分应收账款有成为呆账的可能,则必须对“将来或许会成为呆账”的部分进行评估,估算呆账损失金额,而后另立项目(呆账准备金),提前将其列入费用之项。
  另外,其他准备金项目包括:为产品售后维修预作准备的“产品品质保证准备金”;赠送红利集点时,为红利支出预作准备的“红利集点准备金”;为退货预作准备的“退货准备金”;为日后所需维修费用预作准备的“维修准备金”等等,可谓举不胜举。
  原则上,企业应依据预估比率对这些准备金进行认列,但如果认列金额低于原预估值,那么企业财务报表本期费用一项上的数字便会有所减少。
  不过,如果准备金计入不足,相对则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潜在风险。试想,虽然企业本期费用得以减少,可一旦应收账款变为呆账,或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且必须支付的金额又高于本期认列的准备金,那么企业下期的费用支出必然会猛增。因此,当我们发现某企业营业额或获利有所增加,而准备金却相对递减时,便可推断该企业运营状况或许不容乐观。
  延迟认列费用后,财务报表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下面,我们再就企业使用前面介绍的延迟认列费用方法时,财务报表所发生的变化作一下归纳总结。
  在损益表中,“费用”由本期拖延至下期认列,本期获利将所有增加。
  延迟认列费用意味着……在资产负债表之中,资产栏所辖“必须认列费用项目”并未减少。而损益表上中所增获利,将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但下期获利亦将因此相对减少(图3…3)。
  而且,此方法并不会使现金流量表发生变化,原因在于税后纯益之所以增加,完全是由应收账款增加所致。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虚增营业额,会导致权责发生额亦随之出现增长。
  提前认列收益的具体方法
  ◎ 将费用资产化
  ◎ 最大限度推迟摊提
  ◎ 最大限度延长摊提期
  ◎ 用直线折旧法取代加速折旧法
  ◎ 拖延减损资产的重估或摊提时间
  ◎ 不认列足额准备金
  图3…3迟延认列费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利用资产负债表虚增获利(1)
企业操纵“资产”或“负债”,虚增利润
  本章上一节,向读者朋友们介绍的是利用损益表上下期的时间差异,虚增营业额提升资产额度,“减少费用”增加资产的会计操作技巧。企业借助上述方法创造出了更多的“利润”,从而使资产负债表的呈现内容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这一节中,我将向读者朋友介绍另一种会计操作技巧;它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乃是利用资产负债表来虚增获利。
  请各位读者将书翻至第37页,参照图2…8查看一下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关联。企业运用银行贷款(负债)或股东投入的资金(股东权益),进行设备投资(资产),进一步销售产品,增加营业额,创造利润。
  即,能够加以利用的“资产”增加时,账面利益会随之增加;准备金等“负债”递减时,“利益”同样会相应增长。由此可知,“膨胀资产”、“竭力避免认列负债”这两种方法,正是会计操作基本技巧的重要诀窍。
  膨胀资产
  我首先为大家讲解的技巧是……设法增加资产价值,使其高于当前账面所示实际价值,借以虚增获利。此类技巧之中,比较典型的方式有两种:
  销售属“账外利益”的资产…… 营业额不足,企业为此苦恼不已,遂决定抛售属账外利益范畴的股票。此法以销售资产为中心创造获利,可谓简单明了,属于“膨胀资产”的代表性手段。
  此外,另有一种会计操作技巧与之极为相似……企业出售属账外利益范畴的土地或建筑物,随后再进行“回租”。如,某企业数十年前以5亿日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土地或一座建筑,其账面价值便会计入“5亿”。此后,地价不断上扬,至今为止地价已涨至100亿日元。此时此刻,企业若将土地或建筑物卖给租赁公司,随后再将其租回,那么账面上便会发生惊人的变化。由于企业从事了交易,因此其资产必须以时价为准重新进行评估,于是资产便会在短时间内暴增,相差的95亿日元很快就会成为“获利”。
  当某些企业突然遭受“非常损失”困扰时,经营者为制造获利以抵消损害造成的影响,往往会采取这种方法增加获利。
  在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时,设法将其改列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企业进行重组或并购时,其资产大多需要重新评估。此时,企业往往会使资产的分类或评估,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行进,借以膨胀资产。
  此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便是……利用“土地估价差额”膨胀资产。例如,在1998~1999年的经济衰退期,日本政府为援助银行等首当其冲的困难企业,允许企业以时价对属账外利益范畴的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当时,很多企业借机对以往已计提账面价值的土地,以时价为准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将其中差额认列为资本。
  此外,以往以设备为项认列、计提的资产,在因并购等因素需重新进行评估时,企业会强调“这部分资产可列在商誉范畴之内”,借此更改分类项目。这是因为,设备的摊提年限为7年,而商誉则是20年(如为其冠以“正宗百年老店”之名,便等于为旧店添加了商誉价值)。
  资产膨胀后,财务报表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下面,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资产膨胀后,财务报表将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资产膨胀后,首先资产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