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订一些货,下一期你再将货退回来。”只要货一出手,营业额自然便会生成,企业借助这种方法,四处寻求老客户帮忙,借以增加本期交易量,如此一来便可轻松达到“虚增损益表上营业额度”的目的了。
不过,此法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客户在尚未完成货物验收时,不存在支付货款的义务。也就是说,已经出售的货物极有可能因出现不良状况,而无法回收货款;又或客户确实认为“这些产品对于我们而言没有意义”,在下一期将产品如数退回。
此外,另有一种方法……给予客户折扣价,或为其提供更为优异的放账条件(货物先出,延后收款),借以打动顾客,使其愿意帮助自己将本应列入下期的营业额提前拉入本期。使用此法,虽然同样能够提升本期营业额,但由于产品乃是以“非正常价”售出的,极有可能再次导致营业额不足的情况发生,如此一来,企业必须重复使用上述方法。
将尚未提供服务的既得款项拉入本期营业额……通过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虚增营业额,我们以系统维修服务为例进行说明。假如某维修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服务合同,合同规定“5年1 000万日元,提供全套系统维修服务”。
在签约之时,客户已将1 000万日元的服务费用一次性付清,这属于该系统维修公司今后5年为其提供服务的价值。此资金囊括了“未完成服务”的价值,因此,应以“1 000万日元划定本期及剩余各期的服务价值”为依据进行分配。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一:借助损益表虚增获利(2)
但是,合同中对此的规定却十分模糊,很难区分在这笔资金中,究竟哪一部分属于本期服务价值,而哪些部分又属于此后几期。这样一来,如果希望本期营业额更高一点,便可将大部分资金当作客户为首期服务支付的费用,或是巧设各类维修费用项目,以便将原属于下期的营业额拉入本期(图3…1)。
除系统维修公司外,大厦维修公司、英语教育机构、美容沙龙等,在签订全套服务合同后,都经常使用此法虚增获利。
出现困难时,营业额也可以“你来我往”……关系较为密切的生意伙伴间,营业额不足时彼此相互周济的现象,亦不在少数。如相互购买剩余库存品,又或央求相熟的商贸公司暂时购下己方产品,待下期再将剩余货品退回。使用这种方法时,由于产品与资金均在实际流动,因此注册会计师很难辨别这种交易究竟是互助性的,还是正常的。企业在采取这种循环*虚增营业额后,便会如同沾染了毒品一般,其互助交易活动一定会越来越频繁。
图3…1 这个营业额是什么时候的营业额?
日积月累,这种交易模式的不断重复,必然会使企业财务变作一团乱麻,无法理清,最终转变为不良债券。佳丽宝(2005年)与加卜吉(2007年)公司的会计造假事件,便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提前认列收益,财务报表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那么,营业额增加以后,财务报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前面提到“营业额=利润+费用”,因此我们可将损益表绘制成图3…2中左图样式,然后再参照图表加以说明。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图3…2中的损益表。企业将下期营业额提前拉入本期,因此本期收益(获利)增加部分会与提前认列的那部分营业额相等。
而资产负债表又会发生何种变化呢?由于企业是以赊账方式或以下期我方购回为条件将产品卖给老客户,才得以将营业额提前认列至本期之中的,因此到期末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一项会突然增长,资产栏中也会增加等量资产(图3…2)。
读者朋友请注意,下面我要讲述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一大重点。企业的营业额或营业净利润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增加部分属“应收账款”范畴,因此现金流量表上的营业现金流量不会呈现出增长状态。而在计算税后纯益时,又必须加减各项费用(营业收入…费用=营业净利润,如图2…12),这会使应收账款的增加变得异常显眼,于是,税后纯益便成为现金流中必须扣除的一大笔资金。
图3…2提前认列收益
因此,当我们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时,若发现该企业所持现金流量未随营业额的增加出现相应增长,则必须格外加以注意了。
提前认列获利的具体方法
◎ 在客户尚未具备付款义务时(货物已出,但顾客尚未完成验收等),提前认列收益
◎ 就多年服务事项与客户签订合同,将原须分数年认列的营业额提前认列
◎ 请求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购买己方产品,我方下期再予以购回
最大限度延迟认列支出费用
借助损益表进行会计操作的另一种方法称为“递延认列费用”。此技巧与上述“提前认列收益”恰好相反。本期中费用减少越多,净利润增加越多。
绝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削减本期费用:
·递延认列当前费用
·递延本应认列的费用
也许很多人会问:“难道递延认列竟然如此简单?”其实,正如我在本书第二章中所介绍的那样,费用与收益各不相同,企业可以通过一种称为“资本化”的方法,轻易递延认列费用。。 最好的txt下载网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一:借助损益表虚增获利(3)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费用递延认列(或根本不认列)的技巧。
以人工费用充当资产,递延支出……假如在某企业的计提费用之中,人工费用支出占据了很大比例,站在经营者的角度上考虑,他们当然不希望需要认列的人工费用过多。特别是在企业运营状况不佳时,本着期待下期业绩能够有所回升的态度,经营者必然希望尽力将人工费用递延至下一期再进行认列。
对此,企业经营者又会采取怎样的方法呢?他们只要将本属损益表中本期销售管理费用范畴的人工费用,改列在资产负债表所辖的资产栏中即可。具体就是,以无形资产中的“软件”、“在建工程”、“在建软件”,及递延资产中的“研发费用”等项目为名义,将人工费用进行资本化。
此法无须借助其他企业之力,只须将认列方式加以改变,便可轻松减少账面上的费用支出。对于准备虚增获利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因此,在商界,使用此法者可谓大有人在。
不过读者朋友们请不要忘记,此法所资本化的项目,绝非“资产”,它只是递延费用的记录册而已。
竭力延缓费用支出……即便企业已将某些项目资本化,但尚未认列的费用终有一天还是需要补齐的。我在前文曾经有所提及,在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某部分费用应该在哪段时间加以摊提”,因此经营者只要采取逆向操作,尽力将本期费用拖至下期再进行认列,便意味着为本期填充了诸多净利润。
企业在进行资产折旧摊提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我在第二章中曾作出过解释,资产负债表资产栏中所列的固定资产,终究是要被费用化的(除土地外),但企业只须尽量延缓折旧摊提的时间,便可将费用延期认列。
税法就各种资产的折旧摊提期限作出了详细规定。如“由钢筋水泥构建的办公室必须以50年为限完成折旧摊提”、“金属办公桌的折旧摊提期限为15年”,等等。不过,这也只是税法上的规定而已,在会计操作方面无须一丝不苟地遵守(只要未脱离税法规定范畴,年限可由企业依据实际情况自行评估,因此企业可对此加以利用)。如果具有合理依据,认定办公桌的使用年限根本不足以达到15年,那么可将其折旧摊提期定为5年;相反,企业若想延期认列费用,亦可在税法规定的范畴内,尽力延长摊提期。
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无形资产……“商誉”的摊提期限。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出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优势,或由于其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进而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如某公司市值只有100万元,但另外一家公司却甘愿花费120万元收购它,那么,此间相差的20万元便被认列为商誉)。此差额会被列入无形资产范畴,定为日后的偿还资产。日本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必须以2~5年为限,定期进行摊提。多数情况下,采用保守型获利调整(隐藏获利)的企业会在2~5年内完成摊提;而采用激进型获利调整(虚增获利)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