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毕升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见一个画师正在往一幅画上盖图章。毕升凑近一瞧,发现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了一块。毕升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高兴地拍起手来,大叫道:“有办法了!”不久,毕升就用胶泥作成方块,刻上反字后用火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排版时,把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数量和质量,使书籍得到更广泛的流传。毕升也因此而名垂青史,成为世界伟人。
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神刀王”是毕升的师傅,他的技艺固然精湛,但与毕升比起来,他缺乏创新的精神。因此,今天还被人记住的是毕升,而不是“神刀王”。在现代商业领域,创新也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那些在今天看来秩序井然的商业帝国,也是从一些小小的创新开始奠基的,快餐业巨无霸麦当劳就是一例。
麦当劳的两次飞跃
麦当劳的创始人是兄弟两人:莫里斯?麦当劳和查德?麦当劳。20世纪20年代,两兄弟胸怀致富的梦想,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影城好莱坞寻求发展。虽然历经挫折,但兄弟二人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1937年,麦氏兄弟用借来的一笔资金,办起了美国第一家“服务到车”的汽车餐厅。所谓的“汽车餐厅”,其实就是路边餐馆,由服务员直接将三明治和饮料等快餐送到车上,这样大大方便了顾客用餐,节省了下车排队购买的时间。“汽车餐厅”一时间独领风骚,生意十分红火。但到了后来,人们纷纷效仿麦氏兄弟,“汽车餐厅”越来越多,麦当劳兄弟的生意开始每况愈下。
▲虹▲桥▲书▲吧▲BOOK。
第50节:第七章 每天迎来全新的自己(8)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兄弟二人苦思摆脱困境的良方。后来,他们摒弃了“汽车餐厅”的服务理念,开始在“快”字上大做文章,他们的广告语是:“想吃花哨和高档的请往别处去,想吃简单、实惠和快捷的请光临敝店”。这一全新的经营理念发挥效应,麦当劳兄弟的快餐馆再次顾客盈门。
麦氏兄弟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总是时不时冒出一些新颖的想法。比如,他们后来推出的一次性餐具,以及厨房自动化革命等等,都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一次,当莫里斯?麦当劳打高尔夫球时,一位记者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每次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您有没有想过失败呢?”莫里斯?麦当劳微笑着指了指脚下的高尔夫球,说:“就像这只高尔夫球,在你每次打出去之前,如果总想着如果打到沙坑里怎么办,打到水里又怎么办,还没开始打,你的内心就在一遍一遍地预演着失败的后果。试想,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你打出去的球会飞向哪呢?”言下之意,创新是需要勇气和果敢的。
提起麦当劳,还不应该忘记麦氏兄弟以外的一个人,他就是雷?克雷克。如果没有麦当劳兄弟,就不会有“麦当劳”这块招牌,但如果没有克雷克,“麦当劳”就不会遍布全世界,成为快餐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当年,麦氏兄弟将自己的快餐店经营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克雷克还是芝加哥市的一名小商人,主要经营纸杯和麦乳精搅拌机。一次,麦当劳快餐店一下子向他订购了8台麦乳精搅拌机,这令克雷克大感意外。他暗暗对麦当劳快餐店展开了调查,发现这个小小的快餐店生意出奇地好,顾客简直要把门槛都踩烂了。但他发现,麦当劳快餐店还只局限在一个区域内,无法吸引其他地区的顾客。望着眼前的一切,克雷克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在他看来,这个念头将带来巨大的财富。于是,他找到麦氏兄弟,提出如果他们授予他麦当劳的专营权,作为回报,他将把销售收入的5%付给麦氏兄弟。当时,“连锁店”的概念还不广为人知,因此很多人都说克雷克疯了。克雷克可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同麦氏兄弟签了约,开始联袂打造麦当劳的商业帝国。
到1960年时,克雷克已将麦当劳的连锁店发展到280家,成为当之无愧的麦当劳第二代掌门人。
麦当劳两代掌门人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勇于推陈出新。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地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推陈出新的原则应用于文艺领域,能带来流芳百世的作品;应用于科学领域,能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商业领域,则能带来巨额的财富。莎士比亚、李政道、麦当劳分别给出了证明。
7。7经营自己的特色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猫和狐狸成了朋友,有一天一起外出。在路上,狐狸轻蔑地对同伴说:“你懂的东西太少了,而我有的是锦囊妙计。”“那有什么用,”猫说,“我只有一招,但它足以胜过你的各种计谋。”狐狸不服气,于是两个人争论起来。就在这时,一群猎狗追了过来。猫对狐狸说:“朋友,现在你动动脑筋,赶紧想一个逃生的妙计吧,而我只有上树这一招。”说完,猫就爬到树上去了。这只狐狸左思右想了半天,想了上百条计谋,根本不管用。最后,一只狗把狐狸按倒在地,咬断了它的咽喉。
狐狸足智多谋,但没有挽救自己的性命。而猫的一技之长,关键时刻就派上了大用场。可见,在某一领域中,与其盲目地学东家、学西家,忙的不亦乐乎,还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特色,闯出自己的个人品牌。美国人迈克尔?戴尔的传奇经历,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把电脑“卖”好就行
迈克尔?戴尔是全球知名的“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他和他的“DELL”品牌电脑享誉世界,开创了商业界的一个神话。戴尔以直销电脑的方式,在IT行业掀起一股“戴尔旋风”,深刻地影响了现代IT业的发展。戴尔本人则成为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拥有超过20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BOOK。←红←桥书←吧←
第51节:第七章 每天迎来全新的自己(9)
戴尔从创业那一天开始,就被各种非议所包围,直到他登上全球富豪榜以后,很多人还认为他只是一个懂得钻营而且运气极好的“暴发户”。这种评价的理由在于:戴尔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先锋,戴尔公司的迅速崛起也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
实际上,戴尔的成功,依靠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在IT界内,这种观念和模式并不被看好,但这正是戴尔的特色。戴尔是一个不生产电脑零件,而只改装和销售电脑的商人。在微软、英特尔、IBM等大公司大打技术牌的时候,戴尔仍不为潮流所动,坚持自己朴素的直销策略。
正是在其他人不屑一顾的地方,戴尔发掘到了真正的宝藏。
迈克尔?戴尔于1965年出生于美国休斯敦,他那当牙医的父亲希望把戴尔培养成一名医生。在美国,这是薪水最高、也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
但戴尔对医学并没有太大兴趣,而是很早就喜欢摆弄、拆装电脑,并展露出卓越的商业才华。16岁那年,戴尔找到一份替休斯敦《邮报》拉订户的工作,经过认真分析,他认为新婚夫妇将是最佳的潜在客户,于是他雇同学搜集新婚夫妇的资料,然后给他们寄信,并免费赠阅两周的《邮报》。最后,他赚了1。8万美元,并买了一辆宝马汽车。
一次,戴尔听同学们谈论电脑太贵了,一般人买不起。于是他开始分析电脑太贵的原因,发现是经销商赚了太多的利润。他心想:“我如果能直接从制造商手中拿到电脑,以便宜的价格直销给用户,一定大受欢迎。” 从此,戴尔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创业的冲动。但在18岁那年,为迎合父母的心意,戴尔还是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预科学习。但是,他对电脑的兴趣丝毫没有改变,一心盘算着要大干一场。
戴尔了解到,当时多数电脑经销商手中都会积压一些卖不出去的产品,如果积压的数量太多,经销商的资金就会周转不畅。于是,戴尔找到一些经销商,表示可以低价买进他们的存货,经销商自然求之不得。于是,戴尔以成本价买到了一批IBM的PC电脑。学校的宿舍成了戴尔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