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纯的“介绍”并不能立即达成业务,因为那些介绍人总会经历一个由“想介绍”到“不得不介绍”的过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这一过程上做文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越是那些有可能为我们介绍业务的人,他们的工作越是繁忙。
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正因为他们工作繁忙,才会接触到很多的业务,从而积压在手中。那么为了让这些繁忙的人介绍业务给我们,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呢?
第48节:利用“业务介绍网”扩展业务(2)
以“帮助客户”为出发点
首先,要以“帮助客户”为出发点。当我们选定那些有可能为我们提供商机的客户后,首先应尽力去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并从中寻找自己有可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而当对方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伸出援手,从而建立相互间的友好信赖关系。
我是通过与对方公司的营销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展开行动的。在经营一项网络业务的时候,我结识了一名计算机通讯设备的推销员,而他正好与我的目标公司的行政部和信息系统部有业务上的往来。在一次传真服务的推广中,我又结识了一名销售策划公司的推销员。
为了与这类营销人员有所接触,在客户的接待室中我总是找机会与他们攀谈。当遇到较大规模的策划、或者需要进行一项整体性服务的提案时,我也会拜托客户介绍一些营销人员给我。
在处理与这些营销人员的关系时,我的态度十分慎重。我总是主动与他们联系,并时刻留意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
为了搞好与客户的关系,我们也建立了一种专门提供信息的传真网,并利用它定期地向客户提供一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对营销人员有所帮助的信息。为此,我们每个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由于“业务介绍网”是非常关键的渠道,所以做这项工作是值得的,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努力将其进行到底。
不要期望立即提高业绩
虽然我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却并不代表会立即收到成效。不必心急,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消息自然会飞到你的耳朵里。我也是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努力之后才初见起色的。
通过客户的介绍,我结识了一位传真设备的营销人员。在与他闲聊时,他满腹牢骚:“这个月是业绩评比月,我必须找到三家以上的新客户,真愁人呀!”
见他为工作头疼成这个样子,我就想略尽绵薄之力,于是暗地里为他寻找起了那些有可能购买传真设备的客户。当时我想到了一位客户,他是一名医疗器械制造商,想要在横滨建立分公司。既然是建立分公司,就一定会购买一批传真设备。于是我分别联系了该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的行政部经理和那位传真设备营销员。
我首先与行政部经理取得了联系,询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在横滨开设分公司,是否需要购买传真设备?如果购买的话,是否已经决定购买哪种产品?希望购买何种类型的传真机?在价格、性能等方面都有哪些具体要求?是否有可能从新的供应商处采购?”
随后,我又征求了那位传真营销员的意见。
“贵公司的营业范围是否包括横滨?对于那些较熟的客户,在购买时是否有一些优惠政策?贵公司的传真机在性能方面有什么优点?”
我认为这次合作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于是便为传真营销员与行政部经理安排了一次会面,并在洽谈中帮助他们协调了有关条款。结果,他们立刻缔结了合约。
为了促成他们的合作,我花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但与此同时也为自己铺好了道路。第二个月,为了向我表示感谢,那位传真营销员介绍了两三家客户公司给我。就这样,我们结成了一张互惠互利的“业务介绍网”。
这种由“帮助对方”到“互惠互利”的关系模式,表面看来好像会浪费时间与精力。但是三年后,随着这种“业务介绍网”的迅速铺开,为我带来了许多商机。
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业务介绍网”,业务将如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展开来
第49节:积极发展“业务介绍网”(1)
3
积极发展“业务介绍网”
发展“业务介绍网”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是应该作为互助互利的出发点。当其他人为自己介绍客户以后,自己要积极地与其保持联系,及时与对方交流。
为介绍人创造一种“易于介绍”的环境
营造“业务介绍网”,首先应本着“互助互利”的目的。此外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简单明了地向介绍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并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在业务的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地与介绍人沟通意见。
那么如何为介绍人创造一种“易于介绍”的环境呢?由于介绍人不了解其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以外的产品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将卖点集中在一两个重要方面,通过一两点的介绍就能使对方联想到合适的客户人选。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策划公司的客户,希望他向我介绍一些传真服务的推广对象。当时我就使用了这种方法。
我并没有向他介绍传真服务的详细内容,也没有向他一一列举之前众多的成功案例,而是将问题集中在几个点上。比如,我问他:
“您熟悉一些需要经常向法人企业发送大量DM信息的客户吗?可以的话,能否介绍一些给我呢?如果采用我们的服务,使用者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您认识一些拥有众多代理商的客户吗?可否将该企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介绍给我认识呢?我们利用传真提供的信息服务已经被很多此类公司所采用。”
使用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即使是那些事务繁忙的介绍人也会迅速抓住事情的要点,以便他们提供适当的人选。如此一来,我们距离新的业务也就不远了。
其次,在介绍人介绍给我们业务之后,我们应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至少每月一次向介绍人汇报业务的进展情况,如果洽谈遇到困难,还需要向介绍人解释清楚原因。而有些推销员却不这样做,他们中有些人直到洽谈成功后才与介绍人联系,或者只向介绍人报喜不报忧。
第50节:积极发展“业务介绍网”(2)
其实,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介绍人保持联系,将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业务的展开。特别是在洽谈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如果向介绍人解释清楚了无法合作的原因,介绍人就很有可能介绍其他更适合的客户给我们。比如,当介绍人了解到无法合作的具体原因是成本、时机或竞争等问题后,他们再为我们介绍新业务时,就会首先对其进行筛选,为我们找到更为合适的客户。
遇到无法合作的情况时,介绍人通常会说:“上一次的介绍没能成功,实在不好意思。让您白白浪费了时间。现在我已经了解了您所需要的客户类型。”
除以上介绍的要点之外,如果我们不仅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能够从客户与介绍人的共同利益出发的话,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采用“介绍型”营销方式,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建立起强大的关系网,之后的业绩将逐步走向平稳,而我们只需要轻松地等待业务的降临即可。
如果“介绍型”营销走上了轨道
在我进入公司的第五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便展开了“介绍型”营销。由于之前其他部门的推销员介绍的业务取得了成功,这种“介绍型”营销也随即红火起来。
有一次业务的目标公司是一家与棒球基地有关的公司。起初我一直打算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见面的机会,将我的提案展示给有关负责人,然而却始终没有成功。但我仍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我翻阅了公司内部的一些有关业务记录,结果发现了采购部门与那家公司有联系。于是我马上联系了采购部门的营销人员,希望他能够帮我引见。
“我正打算向你的客户推广一项可以降低通讯成本的业务,能否帮忙引见引见?如果对方的通讯成本得以降低的话,也许他们会将那部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在采购预算上。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并且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