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平常的时候,表面看领导在做主,实际上是干部做主。在紧急的时候领导应该自己做主。遇到小事情,领导不出面,先让员工去处理,处理不了,让干部去处理,自己永远躲在后面。但是遇到危急的、重大的事情时,领导就要挺身而出。
平常的时候领导也不是无所事事的,他有两个任务:
领导的第一个任务是,始终掌握最终决策权。这里的决策有三层意义:
第一,决策必须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腐败是很可怕的,殊不知,决策失误比腐败更可怕。错误的决策会贻害无穷,想挽救都挽救不回来。
第二,决策不是决定。决策跟决定不同,决策针对的是重大的事件,影响长远,否则只能叫决定,没有资格叫决策。
第三,决策要能带动整个团队共同前进。有的领导说:“赚再多的钱我不在乎,损失再多的钱我也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让我的团队知道该做的就要去做,而不计较成败得失。”这就是领导的理念问题,决策是重大的,同时要为团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掌握最终决策权就是,领导要让干部知道,除非你点头,否则谁都不能擅自行动,因为你要负责任。你很尊重干部,但是干部不等你同意就擅自行动,出了事情,却要你负责,试想,有哪个领导愿意承担这种不明不白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说,干部连领导的意见都不征求一下,就等于没把领导放在眼里,这样的干部谁还敢用?
第二个任务,考察你用的人对不对。只要用错一个人,就等于引进害群之马。孔明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错了马谡,导致第一次出师失败。
其实,马谡的死,孔明也有责任,刘备就很不欣赏马谡,临终的时候特意交代:“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但是孔明每次都说“知我者幼常也”,最后只能“挥泪斩马谡”。
做不该做的事不如无所事事
领导在平时只做好以上两件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要交给干部去做,也就是说,只要干部能做的领导就不要做。如果领导把干部的工作抢来做,就会妨碍他成长,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会带人的人。凡是跟着太强悍、太能干的领导的人,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变得越来越无能。
很多领导没有体会到做基层员工的压力,年轻人总是要学习、要长进、要历练的,如果领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他们做什么呢?尊重下属,照顾他们,给他们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历练、长进,这才是正确的。
不但如此,干部不能做的领导也不可以做。领导可以教他怎样做,但不能替他做,替他做就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这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一次学不会,就教他两次,既然领导不能一辈子给他“鱼”,就要确保他学会“渔”。领导可以在旁边看他怎么做,随时给他提示,随时给他援助,保证他能成功,这是领导的责任。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2)
如果领导对干部说,“你不行,还是我来做吧”,就大错特错了。孔明刚出山时,所有的人都在看他如何行动,尤其是关羽、张飞两人对他很不服气,“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所以,孔明一出山就遭受了很大的考验,当时曹操带十万大军要攻打他们,所有的人都等着看他如何退敌: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
(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如果孔明也带领一两千人出去打仗,那肯定会输了,要知道,大将不动才叫大将,小兵勤劳才叫小兵。没到紧要关头,大将就不会出面。领导也是如此,一般的事情轮不到你,你绝对不能出面,否则前功尽弃。
如果领导不分情况,凡事都想出面干涉,干部就没必要跟你配合,只要听话就行了,至于后果如何,干部丝毫也不关心。这样的话,领导就等于孤军作战,干部也会逐渐退化成做事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领导要把自己的管理手段让干部知道,让他们明白你的原则和方法,他们才好配合。领导要随时辅导干部而不是教导他们,要引导他们进入你的游戏规则,这样就才产生良性互动。
案例
巧妙解除干部的权力
某公司的业务部有一个干部,又能干、又热心,就是不通财务,整个账目乱七八糟。一般来讲,这种人是不能让他管钱的。如果开除他,公司就会损失一员干将,直接将他调往他职,也会影响他的工作热情。
于是,老板把这个干部叫到办公室,很和蔼地对他说:“每一次看到你,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干部受宠若惊:“我怎能跟您比?”老板说:“你一旦可以跟我比,就会样样比我强。”这种“高帽子”政策非常有用,干部完全放松下来。老板接着说:“我们两个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都很认真,都很负责,生怕事情做不好。”干部说:“对,对,对……”老板又说:“我们还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我们都很讨厌管钱。”干部听到这也不敢反驳。
老板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不让他负责资金往来,但老板没有明说,而是用其他的话来包装这句话,“……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就跟上司讲,事情让我做,钱不要让我管。现在,我看出你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事情还是拜托你做,钱就不让你管了。咱们都不管,我让其他人管,让他去伤脑筋。”
就这样,老板一步一步地把那位干部诱导进他的游戏规则中。这样做,既不会失去一个得力干将,又不必天天担心。一个领导一定要做到无人不可用,老是换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待干部,要让他发挥优点,同时又要克制他的缺点。
案例
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衡量和选择
某企业的采购部门有一个采购主管,在工作中眼光锐利、思维清晰、凡事主动并且判断力很强,购入的原材料也都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但美中不足的是,该采购主管喜欢在采购环节牟取私利,抽取一定的佣金。采购部门还有一个副主管,在平时工作中清正廉洁,凡事一丝不苟,但就是购入的原材料往往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那么,对于这样的两个采购人员应该如何衡量和选择呢?
。。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3)
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采购价格市场最低,确保企业在采购环节的成本最低;
购入的原材料符合用料单位的实际需要;
购入的原材料能够如期交货,不会对企业自身的生产工序以及进度安排造成负面影响。
只要满足这三点,就是好的采购人员。如果在保证这三点的基础上,采购人员还有本事拿回扣的话,就算对他的奖励好了。带一个团队,要有本事对每一个人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要求,其余的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常常唱反调只为合理地控制
为了更好地控制干部,领导还要常常跟干部唱反调,如果干部说什么,你都接受,他们就会认为你根本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领导就不具有权威。但是,唱反调并不代表你反对干部,否则就没有人敢说话了。有人会问,领导跟干部说不同的话,又不代表他反对,那他为什么唱反调?
这是奥妙所在。举个例子:你从外面进来,对别人说:“外面有一条蛇,有两米长。”他会有什么反应?外国人只会说他相信或不相信,而中国人很聪明,他不知道你告诉他的是不是事实,无法轻易地下结论,这时就会用唱反调的方式吓唬你:“怎么可能?!哪有蛇这么长?”他这样做就是看你会不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