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盈利能力、以清除银行坏账为首要目标的金融系统改革,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重组。“五项改革”是指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朱镕基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出售股权而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和清理银行系统中的坏账,实现了前两项承诺,但他没有能够完全整顿好臃肿而腐败的政府机构。

    事实证明了朱镕基带领中国顺利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能力。他将国家的过剩储蓄投入积极的财政刺激当中,主要用于加快对公路、铁路、港湾设施和电力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其他亚洲国家接受IMF的建议而对货币进行贬值时,朱镕基始终坚守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相对而言并没有在这次严重的区域经济危机中受到太多伤害。到了21世纪初,这场严重的灾难才尘埃落定,而中国逐渐接替日本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确保经济增长对于避免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走下坡路以及让中国领导人对新的经济战略充满信心都非常关键。这可以说为之后的经济增长开了一个好头,而这招在随后的数年中数次派上了用场。我们看到,朱镕基就像一位大师一般,但如同格林斯潘大师一样,朱镕基仅仅关注了短期效益,却忽略了长期损失。

    朱镕基也会谨慎地冒险行事,就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最好的范例:他清楚地知道在从国有企业转化到由中央政府持控股权,但很大一部分少数股权在外上市的一种混合体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冲突。尽管国际投资者和党内负责国有企业资产的官员之间关系紧张,朱镕基还是推行了国有企业改革。他认为市场约束对减轻权力膨胀和减少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集权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电信、交通以及能源(燃料和电力)领域,政府仍保持绝对控制。朱镕基在“抓大放小”的改革策略下权衡着市场基础效率和国家控制体系的利弊,最后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的混合体制,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4)
    中国延宕已久才加入世贸组织是朱镕基极富冒险精神的另一体现。中国自1986年便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然而美国面对中国进口的激增,十分担忧本国的工作保障问题,于是申请陷入了僵局。而朱镕基决定打破这个僵局。1999年,他投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希望将此事促成。在1999年4月著名的访美之行中,朱镕基像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一样善于运用美国式的政治手段,通过直接对美国企业界呼吁而预先阻止了美国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终,双方在1999年11月签署了协议。

    朱镕基坚信,世贸组织的机制一定会促进中国企业的重建和改革。他认为基于市场的竞争压力一定能够比中央的计划性指令使中国的企业成长得更好。他确实是对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税的降低成为提升国有企业效益的动力,使它们发展成日益强大的出口机器。8米8花8书8库8 ;http://__

    朱镕基并不惧怕辩论。从2000年起,他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后的那个周末,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那是高级政府官员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团的高层次交流会。他以此来提醒国务院的部长们对于自身作为政策制定者的职责要严肃、认真。很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经常对中国的政策战略提出异议的地方。

    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朱镕基的确给中国带来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秉承着邓小平的理念,朱镕基将其发展为了可行并极其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光鲜的表面下却潜藏着一些问题。朱镕基的改革给作为终端生产者的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仿佛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长,并且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以生产为中心的增长策略所衍生出的失衡,而这种失衡最终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1)
    比朱镕基大两岁,出生于1926年的格林斯潘,最终被誉为“大师”。在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半中,他是美国的“二把手”。他的言论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市场。

    尽管人们就他对美国经济的管理争论不休,他仍可谓是他所在体制的创造者。20世纪70年代,当美国战后繁荣开始消退,选民们开始要求出台新方案。这位称自己不过是一个“资深共和党经济学家”的人非常乐意承担这个任务。

    格林斯潘开始投身于现在看起来十分晦涩复杂的产业分析中,他的导师是阿瑟·伯恩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20来岁的格林斯潘还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作为初级经济学家在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就职时,伯恩斯是当时美国顶尖的商业分析师。之后他成为在格林斯潘之前的历任美联储主席之一。这两人此后一直很亲近,直到伯恩斯在1987年6月去世。而两个月后,格林斯潘搬入伯恩斯昔日的办公室,成为美联储主席。▲米▲花▲书▲库▲ ;http://__

    格林斯潘并没有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在当时没有取得。当他在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和哥伦比亚大学两头忙的时候,他开始对美国的重工业感兴趣,并写了很多关于钢铁、汽车、铜、飞机制造以及铝的报告和文章。当时正是美国战后工业即将复兴的绝好时机,他变得非常忙碌,以至于无暇顾及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而将成为美国工业的咨询顾问当作自己的使命。

    他在顾问生涯期间主要关注微观工业经济分析,而不是宏观经济。但他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盛顿和华尔街激烈的经济政策争论非常感兴趣,也深深被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所吸引。1967年,他应马丁·安德森之邀加入了尼克松的总统竞选团队。此人原是格林斯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窗,后来成为尼克松的首席国内政策顾问。在尼克松胜出后,格林斯潘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待在华盛顿,而他很快便发现了华盛顿环城公路的问题。

    1970年,格林斯潘与时任美联储主席、导师伯恩斯的会面让他对公共服务这个更崇高的使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其他很多共和党的朋友像赫伯特·斯坦、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迪克·切尼都已经被提拔为尼克松政府的高级经济政策管理者,但是格林斯潘与伯恩斯的关系明显更为重要。1974年,当伯恩斯给格林斯潘打电话提醒他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当时还是一名私营顾问的格林斯潘很难拒绝。他接受了尼克松的任命,但一直到福特上任后才宣誓就职,成为第10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这就是他在政府中漫长而富有威望的职业生涯的开端。他本想“让委员会恢复其经济顾问的角色”,但一上来就碰到了头痛的通货膨胀问题。这位共和党的经济学家不得不开始快速学会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福特不敌吉米·卡特,于是,格林斯潘又回到了他依旧非常成功的咨询业。他在卡特总统的任期内离开政界,而在里根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重回政府,但只是经济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之一。1987年8月,当里根总统任命他接替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一切都改变了。
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2)
    就像朱镕基上任中国总理之后立刻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格林斯潘刚上任便屡遭不顺。就在他宣誓就职成为美联储主席的69天后,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票市场跳水了23%。这位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抛弃在经验和学术中得出的结论,而试图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去平复潜在的混乱。美联储很快承诺向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并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强力向市场注入资金。市场在24小时内开始趋于稳定,格林斯潘和他领导的美联储也获得了金融市场和政界的称赞。这就是迈向“格林斯潘看跌期权”这种可预测的保增长应对模式的第一步——美联储的这一系列应对措施旨在为处于危机的市场构筑一道底线,就像看跌期权的作用一样。и米и花и书и库и ;www。7m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