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更为规范的行事规则,至为关键。
    不仅资本,合众亦把引入高管的目光投向海外。2008年1月,香港盈科保险集团前董事总经理陈炳根履新合众人寿总裁一职。早在1997年,这位香港人即曾任内地首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总经理,并在2002年公司实现盈利之际挂冠而去。
    时隔六载,如同友邦的徐正广一样,陈炳根选择重返内地,也算前缘未断。
    不过,业务层面,合众依然偏爱平安旧将。例如,现任坐镇上海的陆峥嵘曾经担任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而曾在平安上海打拼多年的全丹颂则领衔浙江,原平安合肥分公司总经理陶东胜跳槽合众江苏。
    胡国萍在离开合众之后,没有返回平安,而是加盟另外一个资本高手刘益谦参股的寿险公司。这位以法人股投资闻名的上海“刘老板”,绝无仅有地参股了两家新公司,一家财险,一家寿险。财险就是第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车险;寿险就是乔林领衔的国华人寿。
    不过,外界多猜测,“刘老板”不只是参股,而实际上透过关联公司或者代持股而控股。
    链接:新资本——刘益谦:相信党和政府
    刘益谦亦是一位资本奇人。
    和戴皓比较,刘益谦至少有两点不同。
    戴皓发家于房地产,而刘益谦却从资本中攫取了巨额的财富。戴皓是大学毕业,而刘益谦则崛起于市井。
    不过,最终殊途同归。
    刘益谦有身体异征,其右手大拇指比左手大拇指粗壮。不过,这并非生而有之。
    1963年,刘益谦生于上海老城厢一个普通的家庭,初中毕业后便踏上社会,跟自己一个做皮包生意的亲戚学做皮具制造,每天用锥子给皮革钻眼、引线、缝制。由于右手大拇指使用频繁,日积月累居然比左手大拇指磨砺得粗壮得多。
    1984年,刘益谦在上海老城隍庙的豫园附近租赁了一个十几平米的商铺,干起了百货批发兼零售。经营百货期间,上海街头的出租车零星出现,刘益谦买了两辆出租车,一辆自己开,一辆雇人开,同时从事个体出租生意。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刘益谦开始了其非同寻常的金融投资,初试国库券。彼时国库券发行困难,虽然利率高达10%以上,可是还没人买,负责发行的银行只好打折促销,最低甚至打到七折。
    虽然不懂金融,但是并不妨碍刘老板投资。曾经担任天平车险总裁的谢跃,曾经评价他的老板称:“(刘老板)无知识,有常识。”
    所谓常识,指的是刘的商业嗅觉。当时刘算了一笔账,“利息加折扣,一张100元的国债,一年下来变成了140元,40%的收益相当不错了”。
    再一个案例是买画。199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被一个神秘买家以286万元买下,创中国当时油画拍卖的最高价,而买者正是刘益谦。
    但是,刘益谦并不懂画。事后有人问他,难道不怕被骗,刘答:“人多,争之;价愈高,愈不怕。”
    让刘益谦一飞冲天的则是1992年上海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炒认购证既是刘益谦积累亿万身家的关键一役,亦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思考致富”的经典案例。
    作为上海滩第一批认购证的炒家,刘真正花钱购买的只有100张,花费3000元,其他的成千上万张都是他“空手”套来的。
    他回忆称,当时大多数人炒认购证的目的是赚取差价,没有搞清楚这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实际上在于中签后可以认购股票,因此中签率才是关键。
    “我经过调研和简单的计算,大约算出这个中签率是10。3%,这也就表示理论上100张认购证至少有10张会中签,而每1000张理论上都会多出3个中签机会。当时每100张认购证成本价3000元,最高炒到了19000元,明天就要摇号,今天我以每百张20000多元的高价大量收购,但是我并不交付现金,而是与卖家约好,明天摇号结果出来后,再交款。实际情况是,每一张中签的认购证已经炒到了3万元。那么,我花20万元买的1000张认购证,理论上至少中100张,价值300万。”
    而不交付现金,摇号结果出来后再交款,本质上就是一种杠杆比例超高(接近于无穷大)的期权交易。
    一位券商的分析师总结刘益谦的股市炼金术:凭借着超凡的市场感悟,在别人还处于观望时,敢于抓住时机大胆低价介入股票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然后耐心等待时机,一旦流通机会来临便及时套现赚取巨额价差。
    刘益谦却对之以常识论:政府制造了股市,自然会有一些问题和矛盾短时间内不能解决,但是政府绝不会永远不解决这些问题,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投资机会永远是公平的,关键看谁更有耐心而已。
    “相信政府”,这句话居然出于一个股票投机家的口中,实在耐人寻味。
    大肆收购法人股,就是对刘益谦上述常识的最好注脚。
    2000年1月初,刘益谦成立了新理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的就是收购法人股,因为自然人不能从事法人股交易行为。接下来的两年里,刘益谦指挥着新理益四处出击,通过协议受让或竞拍方式大量收购上市公司法人股。截至2004年12月31日,新理益位列前十大股东地位的上市公司就有10余家,股份总量约2。5亿股。
    不过,刘益谦只是判断对了一半。2002年,国有股启动未几就被迫暂停,此后便是茫茫的熊市。
    神奇之处在于,刘益谦此期间不仅号称转型实业,而且成功坚持至股权分置改革,迎来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一波罕见的牛市。
    对于资本和实业,刘老板亦有自己的常识:资本运作就是“钱——钱”,没有中间过程,也就意味着钱生钱,一方面有着高效率,一方面存在着高风险;而实业则是“钱——物——钱”,有一个中间过程,决定了搞实业通常效率较低,但相对风险也较小。
    而他本人亦抓住18家新保险公司的机会,一跃成为涉猎两家保险公司的金融资本家。
    和戴不同,刘虽然参与这两家保险公司,但是均不出面:天平由其多年好友胡务担纲董事长,而国华则依然由乔林带领,只不过总经理换成付永进;和戴相似,刘益谦旗下的公司亦经历人事阵痛。例如谢跃,虽然轰轰烈烈一段时间,最终还是选择默然离开。
    表10…17 国华人寿和天平车险股东对照
    数据说明:天平车险股东数据截至2008年4月17日;国华人寿股东数据截至2008年9月12日。
    平安叛将录(2):后起新秀之叛亡路径
    2004年之后,平安的“叛将录”又刻上新的名字。这一年,保监会批准筹备18家以上的新公司。
    新公司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除了不菲的年薪之外,还有平安不能给予的职业空间。庞大的平安如同任何的大型企业一样,难以避免“玻璃天花板”的职业瓶颈。
    这其中尤其以第一家开业的新批公司合众人寿挖角为甚。
    2004年6月26日,合众人寿获准筹建,次年年初正式开业,拔得头筹。
    合众开业之时,麾下猛将云集,成为业内又一个“小平安”公司,原平安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梅新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梅新,贵州人氏。其职业生涯始于中国人保贵州分公司,后转战中国平安,担任核保部总经理。1998年初,梅接棒何志光,成为中国平安上海分公司当家人。2003年7月,梅新离开掌舵6年的平安上海分公司,前往平安后援中心,出任后援中心副总经理。
    或许因缘后援中心这段经历,合众人寿成立之初,即确定了后台集中的模式,梅新在平安后援中心时的三位助手,包括首席核保、首席核赔等,已经投奔合众人寿,在其后援中心担任要职。这成为日后合众人寿引入外资之时重要的卖点之一。
    除梅新外,构成合众人寿总裁室的还有副总吴传明,以及丁庭炎、曾海燕、刘校君等多位助理总裁。其中,颇有营销口才的吴传明以前曾是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河南分公司总经理(2000—2004年)。再往前,吴传明曾在中国平安呆过7个年头(1993—2000年)。
    1995年,吴传明被派到平安天津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寿险。彼时,平安寿险在天津的营销队伍不足百人。3年之后,当吴传明作别天津,平安天津寿险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中国人寿,占到51%,营销队伍发展至7000余人。
    重新出山的,还有原平安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总经理丁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