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企业要想赢利,惟一途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是的,只有让顾客先获得了相应的利益,我们才会获得相应的报酬。其实,作为员工的情形也是与此相似的。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公司和老板不仅仅是我们的顾客和消费者,还是我们的合作者和朋友。我们和老板之间不光是交易关系,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只有以“双赢”原则作为工作指导,通过互利互惠才能谋得共同发展。
有人认为商业都是利己的。是的,生意场中每一个人都是以赢利为出发点的,但是,当我们越想获得利润,我们就越应该向顾客提供真正的实惠,真正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价值。一件商品,如果过了包换期,也许就不能退换了,但是对于一位没有价值的员工,老板完全可以把他淘汰出局。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只有尽职工作,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获得收益;否则根本无收益可言。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只需担心一点,那就是它们的赢利会多得让人无法相信。”
企业如此,企业员工的价值也同样如此。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而提供报酬的是他们的老板。因此,员工们必须把目光多放在如何为老板创造价值、增加收益上。
当向老板提供价值并让其受益时,员工们是在为公司和老板创造财富,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对老板不负责,最终只会使自己一事无成。
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多赢一些。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点就显得更重要了。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赢一点。”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一些非常聪明、学历很高的员工,却未能受到老板的重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了平庸者甚至失败者。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总是在想办法如何少做一点儿工作,或只做自己认为与报酬相当的工作。
其实,态度决定了一切。工作的态度要比能力和学位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我们面对任何老板,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多做一些事情;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增加其价值,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要以为自己付出的比获得的要多,其实,我们努力多一点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让我们有了从平庸中脱身、成为优秀者的可能。归根到底,努力的最大赢家还是我们自己。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我们才能摆脱被职场淘汰的命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们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经典名言同样是我们在职场乃至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基本准则。
在企业里,如果不想被别人替代,我们就有必要经常问自己:“不要问我们的公司和老板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应该问我们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在职场中,也很少有员工会问自己:“我能从为公司提供什么,我能为同事做点什么,我能为下属做点什么。”甚至在家庭里和在朋友间相处时,也没有多少人会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从别人那里获得是很合情合理的。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把“我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后果是失去了好朋友。然而,若我们在公司里工作时,总是用“公司能为我提供些什么好处”作为做事的出发点,那么我们是很容易被别人取代的,其后果就是,我们将面临失业。
在职场里,要想不被别人取代,并取得事业的成功,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提供点什么呢”,而不是首先问“公司和老板能给我什么呢”。当我们作为“商品”要获得老板和公司这些“顾客”去认可时,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要想让自己不被别人替代,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公司和老板提供“物超所值”的价值和服务。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需要“顾客”远超过“顾客”需要我们。
在职场里,我们要学会站在老板和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经常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这样我们就会自发去干工作,而不是让工作赶着我们,从而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愉快的工作环境。
当面对家人和朋友时,我们也要经常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当我们能够这样想并真正在生活中为他们多付出一点后,我们会发现家人和朋友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也将变得更加快乐。
那些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并在工作中切实付出的员工,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发展和获得回报的机会,更不用担心失业。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呢?”,就是在思考正确的问题和做正确的事。
整天考虑着“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老板会提供给我什么”的职员,在工作中肯定不会有高效率和愉快的心情,从而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完全可以设身处地换一种角色来思考,把自己想像成为公司的老板,当看到员工这样的表现、了解到员工那样的想法时,你会作何种感想呢?
没有做出令老板满意的工作,老板却继续留用我们时,我们应该感谢老板,因为他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
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在职场中,普通员工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在所难免。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我们要尽可能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当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给予他人的越多,我们获得的就越多,我们被别人替代的机率将会越来越低。
。 想看书来
频繁跳槽不是好办法
有一些员工,特别是刚刚工作不久的员工,往往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很容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他们视跳槽为最好的解脱办法。但是,新公司、新工作还是有许多让他们感觉不满的地方,最让他们感觉失望的是,老板和上司并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人才来对待。当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头便又重新浮现出来。
这种频繁跳槽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气用事,感情冲动。错误地估计了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现状,在未弄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之前就一走了之。
(2)急于求成,见异思迁,总认为“新”的要比“旧”的好。
(3)斤斤计较,金钱至上。心里想的、口中说的都是金钱和待遇,总是就此与老板讨价还价。难拒引诱,不顾道德。有的员工受到利益的引诱,或为了“报复”原单位对自己的轻视,试图带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以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利益。
事实上,很多老员工都知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跳槽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是万不得已之时才会做出的举动。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个不应该轻易使用的方法,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了。
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跳槽不是好办法。很多问题需要沟通,需要协商解决,关键是员工必须主动。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上司和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如果我们工作兢兢业业,甚至重付出、轻回报,那么不用我们说,老板也会给我们提高待遇,给我们相应回报,因为老板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能总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与收入对等。要知道,被员工们认为是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东西,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