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4)
处世谨慎,临事不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这是必然的。但要做好却不容易。个性强的,容易动肝火,起意气,虽知道要谨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鬼,自取失败。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说话,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从好的方面看的同时,也应看到坏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好,厌恶起来,一无是处。如果眼前不吃亏,将来必知祸从口出。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则自己进退方便自如。
王兵和同事因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俩人很不愉快,王兵向他的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继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就晋升成为他的上司,然而李兵因为当时话讲的过重,只好另谋他就。
当然,状况并不是只我说的这几个。固然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我认为,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谨慎也当留有余地。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
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出门,该撒腿就跑,而讲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说:“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
初入道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能得大利,求其中利,留有余地,把握住这个分寸,就是谨慎。农村学生考大学跳龙门,达到重点大学分数线了,无绝对把握录取,报名的志愿表上填个二类大学,以求稳操胜券,这也是谨慎。虽不能达到心满意足的最佳效果,但却可免除失败危险。
总之,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余地,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
?不要忽略“面子问题”
人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面子问题是头等大事,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更应该注重面子问题。
在中国的社会里,面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对面子不看重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的面子,却不顾别人的面子,那么你同样不会受欢迎。无论是因为你还是因为别人而伤及了他人的面子,后果都不会很乐观。
单位搞活动;大家去饭店吃饭,大领导当着所有人的面夸奖了小刘,但却没有对小领导的成绩予以肯定,小刘也没在大领导的面前谈及小领导的功劳。小领导很是生气,认为丢了面子。因此在大领导走后当着所有人面指着小刘说,“你以为你是谁啊,你等着,明天我叫你上不了班!”平时小刘规规矩矩的干活,并没有得罪他,看来小刘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面子”是什么呢?“面子”是一个人在同僚中立足的“根本”,换句话说,是代表“地位”,所以你若当面羞辱某人,某人因此觉得被同仁看笑话,很没“面子”,他是有可能为此和你拼命的。
所以,在社会上行走,你一定要了解“面子问题”,否则处理失当,会对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造成很大困扰。
不过,“面子问题”又很微妙,有关面子的事大多不好明说,只能靠自己体会。那么“面子问题”就难以处理了?不然,只要抓住两大原则就可以了。
第一个原则是消极的,也就是不要做出“不给面子”的事。例如:
(1)不要当面羞辱人,包括同事、上司、属下、朋友,尤其是人身攻击的羞辱更是不宜。
(2)对某人有意见,应私下沟通,不要当面揭发,以免他下不了台。
(3)强龙不压地头蛇,勿越界管人闲事。
(4)打狗看主人,勿因意气而羞辱对方的手下。
(5)遇到分输赢的场合,手下留情,不必赢得太多。
(6)“心中有别人”,也就是有上司、有长辈、有朋友,不要逾越自己的本分。
(7)不要抢别人的功劳,也不要抢别人的机会。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5)
总而言之,只要心中怀着对对方的尊重,替对方着想,那么就不致做出“不给面子”的事了。“不给面子”的事最易引起是非,所以必须小心。
第二个大原则是积极的,也就是主动“做面子”给对方,例如:
(1)替对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面前说好话,为他做公关,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
(2)对方有喜庆,主动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庆贺。
(3)对方有难言之苦,不动声色,悄悄地主动替他解决。
(4)适当地吹他、捧他,协助他建立人群中的地位。
带着“我能替对方做什么,让他有面子”的想法来做就对了。这两大原则,前者可避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后者则可积极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你的付出,也必然得到回馈。
?宽以待人,有理也要让三分
“若想在困难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宽以待人。”包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同奋斗,在困难的时候患难与共,进而为自己增加成功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则会使大家疏远他,在其成功的道路上,人为地增加了阻力。
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趣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他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责打,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体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毒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刘宽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应让别人三分。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攒下了人情,留下一条后路。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