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新趋势在这儿呢
和袁岳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可和他对话,即便是就我所熟悉的职场话题对话,也是件巨累人的差事。袁岳的思维速度极其快,结构完美,逻辑清晰,所以,难怪他主持第一财经的《头脑风暴》之后,那个节目和收视率直线上窜。同时,袁岳自己在公众当中的知名度也急速上升,以至于,再和他一起出去时,朋友们都说,让他一个人走,躲他远点——总有很多“圆粉”发现他,叫起来,然后找他签名。^_^
不过,以职场人士而言,本来已经“相当”成功的袁岳,因为角色的变化,又找到条更加成功的通道。这样的经历对职场人是很有启发的。
在去做主持人之前,袁岳在调研、咨询领域内的影响力已经足够,虽然也经常上电视做嘉宾,不过毕竟多数是专业领域的,给人的感觉,他还是“专业人士”中的佼佼者,是个很棒的专家,同时是个不错的老板。形象很集中。那么,他的职业生涯还可以再突破,更成功吗?
我做过一本研究普通人成功的书(在此不列书名,避免本书出版人批评我有免费广告之嫌疑),其中有袁岳的故事,我那时的一个主要疑问就是:袁岳如何比“专家老板”更成功呢?
现在看来,袁岳做主持人这个动作,虽然出人意料,但确实是十分适合他的、能够导致更加成功的一个新的通道。专家老板+主持人=公众专家。从原先的一个角色成为现在的两种角色的组合,袁岳给了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也给电视圈一个很好的启发。据我所知,在袁岳之后,很多电视台都在寻找“智慧型中年专家”做深度栏目的主持人。这显然也是观众口味的发展使然。好事啊。
其实,职业生涯是没有所谓“玻璃天花板”的。凡认为自己遇到这种天花板的人,一定是自己的问题。事实上,当你感觉遇到停滞时,可能是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眼前有上升的位置,可是你自己的能量不够了。在很多外企,常常有人抱怨说高级职位都是外国人把持,其实,是公司认为你不能“胜任”更高职位而已。企业都是商人,如果你确实能做,你做了能创造更高价值,他为什么不用你呢?
第二种,你确实在某个企业、领域做到足够好了,比如说已经达到了80%以上的成就。如果再往上奔那20%,可能成本上升太高,不划算了。那么,为避免盛极而衰,扩大一个领域,把一个职业变成两个,你可能打开一片很大的上升空间呢。比如说袁岳,做公众专家,做主持人,就都有很多空间可以玩了。
分析袁岳的职业生涯案例,其实目的在于:从袁岳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策划,可以看出,他绝对是职场问题的顶尖专家,不仅会说,而且更善于做。能做、能说,才是“真把式”。当然,我自己虽然说的比做的更“专家”一点,不过呢,这样更好,我俩给您说说职场的事,不仅有实战分析,有亲身体会,还有理论高度,对您总会有帮助的。
华声在线常务副总裁 孙虹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目录
一 职场准备:你是哪类型的人才?
人才类型
尖才是体制型人才,低才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协作型人才
留学
短期留学的人要把两年学费用透、用好、赚回来
MBA学习
MBA只是职业培训,不是职业资格
二 身在职场之一:你属于哪个圈子?
热门冷门
热门冷门:炒黄金也有跳楼的,捡垃圾也有挣大钱的
跨国公司
一开始就做跨国公司的螺丝钉,以后就不太可能成为别的
外企民企
外企、民企:两个人才生态圈
三 身在职场之二:你明白职场规则吗?
中层
公司能否有发展取决于老板,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中层
空降兵
空降兵,实践证明很少有成功的
企业文化
企业的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可能不是文化,是武化
四 职场关系之一:老板的心思
等级
员工不要以为喊“元庆”了,你就与杨元庆没有等级了
能力低的人
老板用能力低的人可能性很大
小报告
老板特爱听小报告,康熙还微服私访,专门找小报告去
出勤
出勤状况不好,老板进公司看见没人,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
五 职场关系之二:同事?爱人同志?
小团体
要做成事,做成三人小团体就可以了
朋友
总和相同的人在一起,不扩展朋友圈子,交往效率低
办公室恋情
办公室私情:提升忠诚度?
六 中场谢幕:职业生涯的总结
跳槽
二十七八岁之前应该有几次跳槽经历
离职
一个职业经理人,离职时的表现是他职业生涯的总结
同业竞止
要有同业竞止,但过于强调同业竞止,就会把信任的文化感冲淡
七 职场门槛:面试秀
招聘
网上招聘可能会遗漏那些不太会写简历的人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要按关系不好时的情况设想怎么签
猎头
好的猎头首先是个好的职业咨询顾问
尖才是体制型人才,低才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协作型人才
孙虹钢:
我们中学班上一个最顶尖的学生,十几年后,社会地位还可以,但财富水平只排中等。当年,他六门功课有五门是第一名,总成绩比别人高一百多分。那些没考上重点学校、重点院系的,或做公司总经理,或做政府高官,财富和地位都很突出。学校中特别顶尖的学生,最受老师喜欢的,十几年下来一比较,发现如果用财富和地位来评价,只能算中等。
袁岳:
名校、非名校、中等学校。尖才、中才、低才。这中间,低才成为财富型的人可能性很大。因为改革需要打破常规,低才通常敢于打破规则,所以“坏学生”常常是改革型人才。名校生会优先获得体制内的机会,如果你成绩不错、听话,则可以在体制内优先安排。对于体制的机会,在你刚进入的时候算是好机会。但体制是刻板的、滞后于时代变化的。进入体制的好学生前进得可能没有“坏学生”快。当官的好学生发展得就不如“坏学生”快。
尖才是体制型人才,低才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协作型人才。没什么名气的组织的老板说:我没巢,需要你来做巢。“坏学生”听了就去了,而名校学生都觉得去了受屈辱。名校生心想:咱是北大的,是名校,得朝着摩托罗拉(Motorola)那样的名企去。站在组织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中才有一定能力,想法没那么过分,期望值没那么高,比较适合组织使用。中才到一个组织中,不会太个性化、太不合作。从他的心态来说,他也愿意合作。
我曾在招聘面试时遇到过这样的名校生。他问:“准备给我安排什么工作?”我问:“你能干什么工作?”他说:“我觉得我适合做总经理,最少副总经理吧!”名校生首先不是讲能做什么事情。他认为,有了他的学校,你就需要给他以相应的位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为她是皇帝的女儿。而老板关心的是你能做什么事情,只要能把事情搞定,你是哈佛毕业的还是锦州工业学院毕业的都可以。老板认为事情需要合适的人,人的资历要与事相匹配,富余了不好,因为老板不想多花钱。最有名的人,不适合事,就白有名了。最重要的是适合!名气大了、多了,不要。你能干这事,没名,还好呢!因为少花钱就能办成事。老板的核心是事,名校生的核心是名。越在名上做文章,老板越生气。因为老板大部分不是名校毕业,即使是,可能也是“坏学生”。名校生和就业岗位差别是最大的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果名校生有卑微心态,就会出类拔萃,这就是领导人心态(1)
孙虹钢:
名校学生找工作容易,但名校的精英教育让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心态,这让企业望而生畏。比如,有些企业已经明确说,清华的学生不要。创维集团在招聘时说:MBA学生来到我们这里,从2000元月薪做起。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说:我们的学生不能低于一万月薪。还有,科龙的人力资源总监,一提起名校MBA就恨得咬牙切齿。名校生自己的感觉和用人单位的感觉这种反差是存在的。
袁岳:
把名校和非名校学生的好用程度排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