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寻商业中国-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抽查的39家商店中,竟然还有32家在销售。   

  另外一些伪劣商品则采取了“匿名”的手法,这些商品上全然没有厂址、厂名和合格证,消费者买到后投诉无门。对鞋类产品的抱怨这一年尤其猛烈。一位消费者花38元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展销会上买到一双女式猪皮高筒皮鞋,穿了没半天后帮就露出大口子,而这鞋子上并没有厂名,只是在鞋底有个“征”字,消费者根本无法投诉。开胶、鞋底穿洞等现象,甚至用硬纸板冒充皮鞋的事情,这一年不少人都遇到了。但这些鞋子上,往往只印上一些诸如“中国制造”的字眼,根本不知道是哪里生产的。这种鞋子有不少来自商品经济发达的温州,消费者的怒气即将化成一把怒火,要不了多久,在杭州发生的一起事件就将使温州皮鞋名声扫地。   

  到1986年,“全国劳模”和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售货员张秉贵已经在柜台前兢兢业业地度过了他50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顾客就高兴,我热爱他们。”张秉贵还是如此热爱自己的职业。站柜台50年的张秉贵,有31年是在北京百货大楼里度过的,在这里,他已经迎来送往了230多万的顾客。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1987年时代的英雄(1)         

  1987年时代的英雄   

  1987年的9月18日晚上8点57分,北京协和医院5号楼病房,与贲门癌搏斗了4个多月的张秉贵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69岁。计划经济年代的一支火炬熄灭了。   

  人们对张秉贵的纪念大多是自发的。19日早上,就有不少人来到北京百货大楼糖果糕点柜台前,这些人都是得知张秉贵去世的消息来这里吊唁的。一位神情悲戚的年轻人对赶来采访的记者张念群说:“我是来看看老师傅工作过的地方……我也是服务行业的,14年前,我到这儿买糖果,被乐呵呵、不停地和顾客打招呼的张师傅吸引住了。他抓糖,一把就准;他算账,分毫不差,我看呆了。”这位年轻人一直想拜张秉贵为师,但却始终鼓不起勇气,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却始终以张秉贵为楷模,并在张秉贵身上学习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人们对张秉贵过早地辞世感到痛惜,“太让人震惊了,我们原以为还能再见到张师傅的。”“这样的好人,这么早就去了!”“真希望出现更多像张师傅这样的营业员。”彼时张秉贵曾经工作了31年的糖果柜台前,不少年轻的售货员已经接上了班,他们动作规范,服务态度也不错,并且也学会了“一把准”,“一口清”的绝活,这让张秉贵的一些崇拜者感到“心里好受一些了”。北京协和医院5号楼病房里,此时已是人去楼空,但几束由不知名的探望者送来的鲜花却依然被摆放在窗前。   

  在张秉贵去世前,国务院领导曾派国务院副秘书长白美清前往探访。张秉贵为商业战线树了一代新风,在改革开放中,更需要发扬这种“一团火”的精神。   

  张秉贵是这一年的“五一”住进协和医院的。探望他的人络绎不绝,除了领导和亲朋好友之外,更多的是他曾经的顾客。9月14日张秉贵的一位顾客解湘陵手捧鲜花前往医院探望,她是代表首都儿童医院几位经常到北京百货大楼买东西的同事来的。虽然被医院人员婉拒,但不甘心就此离去的她还是给张秉贵留下了一封信,信上这样写道:   

  我是您的一名顾客。1972年当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您在柜台里面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当时,我被您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娴熟的技巧惊呆了。大冬天的,您竟忙得脸上泛着红光,额头上渗着汗珠。我不忍心再给您添麻烦,就默默地站在柜台左侧看您工作,以致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京,必到百货大楼看您售货。虽然没从您手中买过一块糖,但看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堂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课……   

  更多的人来看张秉贵的原因,是因为张秉贵对顾客太好了,是被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的。   

  张秉贵是计划经济年代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杰出代表,在三尺柜台上,他已经把他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即便在临终前的病床上,张秉贵依然还关注着国庆节市场的安排,他对前来探望他的北京百货大楼总经理李恒茂说:“节假日你们这么忙,我真想回去站站柜台,为我的顾客称一称他们喜欢的糖果。”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45节:1987年时代的英雄(2)         

  媒体以最高的评价总结了张秉贵的精神:    

  人去精神在,张秉贵精神永存。   

  热爱服务工作,把站柜台当做崇高的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张秉贵精神。   

  像“一团火”一样,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满腔热情为顾客服务,千方百计为顾客送温暖——这就是张秉贵精神。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永不停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就是张秉贵精神。   

  不为名,不为利,廉洁奉公,谦虚谨慎,永葆工人阶级本色——这就是张秉贵精神。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业、服务业要有更大的发展,非常需要大大发扬张秉贵精神。在今后的岁月里,张秉贵精神必将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李恒茂在随后写的《一支火炬熄灭一批火炬点燃》的文章中要低调得多,他把张秉贵这位30多年来和这么多顾客打交道“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嘴,没慢怠过一个顾客”的标本式“劳模”的“一团火”精神实质,总结为“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   

  1987年的中国社会已与张秉贵的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说法即便没有被忘记,也大多只是挂在嘴边而已,或是被一些媒体用来装点冠冕堂皇却内容空洞的说教式文章。张秉贵逝世这年,中国商业社会已到处充斥着拜金主义,充斥着“倒爷”,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张秉贵的精神遗产,如同他那本发行量并不大的《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一样,似乎已被尘封。   

  火烧温州鞋和假冒伪劣产品、倒爷的盛行   

  就在张秉贵死前一个多月,在距北京1 000多公里外的杭州,一把火把5 000多双劣质的温州皮鞋付之一炬。   

  温州皮鞋此时的质量之差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即便是商业部部长的女儿,也买到过所谓的“一日鞋”—— 穿了一天就鞋底脱胶的鞋。也是在这一年,温州市市长收到一对东北新人给他寄来的一双破鞋,信中还怒气冲冲地写道:“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原来新郎在婚宴上,所穿的刚买的温州皮鞋开了帮,里面塞的竟然全是马粪纸。    

  新华社记者据此写了报道,引发了全国商业系统开始打假,温州的劣质鞋霎时成了过街老鼠。1987年8月8日,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市中心的武林广场,一把火烧毁了5 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这个事件对全国震动颇大,全国各地对温州鞋一片喊打声。许多城市的商场挂出了告示:本店拒售温州鞋,有的甚至干脆就是“本店无温州货”。此前的温州产品,已经开始行销全国,皮鞋尤甚。就以温州松台皮革厂为例,这家只有300人的小厂,此时却能生产500多个品种的皮鞋,产品已经大量涌进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各大城市。但这个事件,一下子让温州货的信誉跌入谷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州皮鞋甚至都不敢贴上“温州制造”的标签。   

  日后创立奥康皮鞋的王振滔是年22岁,正在武汉卖他的温州皮鞋。尽管他声称自己经销的皮鞋并不是伪劣假冒产品,但却因为他和他的产品都来自温州的缘故,他与朋友合租的柜台被工商局查封,4 000多双温州皮鞋以5元一双的价格被拍卖。不服气的王振滔决心为自己、为温州鞋讨个说法,便与武汉工商部门打起了“民告官”的官司。尽管他最终胜诉,但是,4 000多双皮鞋的的损失却只获得了2 000元的赔偿。   

  杭州的火烧温州鞋事件在很多年里令王振滔和温州鞋业耿耿于怀,日后,王振滔和他的同行还将选择以同样的方式来挽回温州鞋的颜面和自己的清白。多年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