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事例中,爸爸并没有告诉孩子解题的方法,但却鼓励孩子去认真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其实,这位爸爸正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爸爸仅仅是教会了孩子解题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会不会做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但如果这位爸爸教会了孩子认真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可想而知,再难的问题都不能轻易把这个孩子难倒。
在四年级,不仅仅是思维能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将进入一个质的发展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们注意培养孩子的这些学习能力,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错过了这一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将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方法二:利用好四年级,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说起学习动机,我很自然就想起了孩子们的“借口症”。我所教过的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借口症”,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
自己学习不好,他们总找外部原因,抱怨老师不好、同桌不好、父母不好;或者埋怨自己脑子笨,而自己脑子笨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父母没有遗传好;或者抱怨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他们永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而且不会认为学习成绩差这种事实,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
“借口症”实质上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的一种表现。时间一久,这种借口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这时一旦孩子遇到失败或遭遇挫折,他就会为自己找借口。
四年级,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崛起,他们已经产生了很明确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四年级是消灭孩子“借口症”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在四年级之前,父母给孩子讲:“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总是为你的学习不好找借口了。”孩子不会相信父母,而且他还会认为父母是在批评他。但如果过了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定型,就很容易缺乏正确的内在学习动机。所以,在四年级,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那么,如何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呢?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孩子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除了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之外,还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以后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位家长通过很多办法,终于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之后,他与孩子进行了下面这样的对话:
家长:既然你已经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好好学习,还有一条路就是放弃学习。世界上有很多条路,不学习,其他路也可以成功,只是没有文化和知识,成功起来会很困难。当然,学习也并不是一条很轻松的路,但至少有了足够的知识,你将来做起事情来会轻松很多。路摆在你面前了,选择哪一条,你自己决定。
孩子:你能把这两条路再讲得具体一点吗?
家长:这样给你说吧,你看到大街上摆小摊、拉三轮车的叔叔、阿姨了吗?我们不能说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好,但他们代表着一类人群——没有太多知识的人群;而你看大学里的那些老师、教授,办公楼里进进出出的那些人们,他们又代表着一种人群——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也就是说,你将来想成为哪一种人群中的一员。
孩子:我明白了,我选择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父母应该找孩子好好谈一谈他的未来了。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孩子的学习动机自然会明确。
四年级,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内在学习动机,当他明白自己是在为自己学习之后,父母应该试着让孩子做出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选择了——是好好学习,还是放弃。当孩子正确地做出选择之后,他的学习动机已经明确。
父母的态度和引导改变孩子的一生
一 父母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
——父母要明确孩子的成功标准
二 引导孩子把聪明用在正道上
——“三多”、“三少”,让孩子正确认识“快乐”和“人生”
三 四年级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鼓励
——父母要掌握鼓励孩子的三大良机
四 鼓励四年级孩子的技巧
——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比什么都重要
五 批评四年级孩子的诀窍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六 妈妈的作用很重要
——用正确的母爱帮助孩子度过人生关键期
七 对待“问题孩子”
——父母要用挖“金子”的态度去寻找他们的优点
曾有教育学家这样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命运,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四年级,怎么强调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人生的影响也不过分。
值得父母们注意的是,教育孩子并不是无师自通的,尤其是教育这些有了一定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更是如此。有很多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会向我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难管呢?”
“我家的孩子很聪明,为什么他的聪明就是不往正道上用呢?”
“为什么我家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喜欢跟我作对了呢?”
……
每当有家长问类似的问题时,我都会友好地反问他们这样几个问题:
“孩子已经长大,你是否还在用以前的教育方法?”
“你了解孩子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吗?你了解四年级孩子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吗?”
“你为孩子的成长而‘充过电’吗?”
……
是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每一位做家长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应“充电”,即使不专门抽出时间去听教育讲座,那至少也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
所以,针对家长们的诸多疑惑,也才有了今天我所设定的这个标题——父母的态度和引导决定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态度?什么是引导?
要我来说,态度就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引导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技巧。这也就是说,只有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观念正确,其次要做到方法正确,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这二者缺一不可。
在我的从教过程中,有这样一幕教育场景,常常令我难以忘怀:
一天,在四年级一班的班级朗读会上,同学们相继表演了各自准备的文章,都很出色,得到了在座家长的啧啧称赞。轮到文君时,他刚翻开书,他的妈妈就赶忙在旁叮嘱:“好好读,不许出错。”
妈妈就这么一句话,让文君愣了很久,迟迟没有开始读……渐渐地,文君变得越来越胆小和不自信了。
和故事中的文君妈妈相同,很多四年级的父母都有一定正确的教育观念,他们都了解四年级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习惯和个性的形成期、学习成绩的定型期,因此加紧了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注和管束。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们观念正确了,方法却错误了。
当孩子即将表现自己时,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在心里为孩子捏一把汗。但是父母决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把这种紧张、担心表现出来,更不应该在孩子即将展现自我的时候,把这种紧张、担心告诉孩子,这样父母只会把自己的紧张感传达给孩子,或者说给孩子增加压力,影响孩子正常能力的发挥。
其实,文君的妈妈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可以用这样两种办法鼓励他:
第一,她可以在朗读会的前一天和孩子进行演练,然后专门找到孩子朗读的“亮点”,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这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朗读结束之后,回到家中,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妈妈都可以真诚地鼓励孩子:“孩子,你今天表现真不错,一开始妈妈还在为你担心呢,看来,妈妈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时,他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他还可以感觉到妈妈对他的爱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