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星的逻辑:只有第一才能生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的精彩分析无不切中要害。

    三星的成功密码包括向强敌学习取经、超越全球第一流企业的强烈企图心与长期坚持决心、人才第一的挖脚与培育制度、后来居上的技术领先策略、优异的关键组件与跨硬件整合能力、眼光独到的逆势投资等等,不断在各个领域超越竞争对手。2米2花2书2库2 ;http://www。7mihua。com

    三星正致力于转换为“软实力驱动企业”(SoftDrivenpany),预计在2020年之前投入23兆韩元于生物制药、医疗器材、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LED等五项新成长事业。三星的一举一动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台湾各界更要密切关注并提高警觉!

    三星处处掐住台湾地区要害,是魔鬼也是天使!为了迎战三星,目前台湾地区厂商主要采取三大策略:一是联合大陆和日本共同抗韩的策略结盟。二是专注于利基市场,追求技术独立,借此与三星进行差异化,避免正面迎击。三是化敌为友,整合产业价值链,成为三星供应链之一环。

    展望未来,当三星寻求提升软实力及拓展新领域之际,与台厂间的竞争关系,势将呈现新局面,请拭目以待!
从管理学看三星竞争力
    文/王鼎(台湾知识技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知识海洋国际教育中心知识长)

    管理研究者与实务界人士最感兴趣的话题,不外乎是企业“如何永续经营?”“如何活化组织竞争力?”尤其像三星这种百年企业,为何经得起时代的变迁及历经管理者更迭,而依然屹立不倒?以管理工程学,即“整体调配架构思考法”(HolisticFrameworkMatching),体会三星集团永续经营的法则,并从管理学架构来看,就可窥知该如何透过管理学活化组织竞争力。

    1。以“整体架构”看公司内外影响经营成效的因素

    借此“整体架构”,读者可清楚地整理出企业在经营时,须注意的大环境因素(PEST)、产业因素、企业特性、内部单位(或团队)特性,甚至员工该有的能力及特性。d米d花d书d库d ;__

    在阅读这本《三星的逻辑:只有第一才能生存》书时,可注意到随时代演进,三星集团均会面对不同的PEST(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特性及当时产业之特性,从而了解当时三星集团所面对的机会及威胁。更重要的是,当时经营者的经营模式、组织方式及员工特性,造就了三星集团有那些长处及弱点,以观察出当时企业的制胜策略!

    2。以“整体调配”探讨企业经营作法的正确性

    读者在运用这个思考法时,须建立一个基本观念,那便是所有的环境现象及经营手段皆在程度之上,只是企业经营者有可能采取“急剧式跳动”,如从高度标准化产品立即调整为高度差异化产品;或“渐进式调整”,如从高度标准化至模块化,再到高度差异化产品。

    因此,在考虑了外在环境及市场特性后,企业本身的各项经营做法是否能由外至内整体调配得宜,自然是达成经营绩效的根本。进入市场能否成功,自然可以运用这一思考方法。

    每一次大环境变化时,三星集团的经营者能有效地就策略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系统,甚至配合员工特性及能力,加以调适变革,以配合外在环境,这便是其企业经营长寿的要诀了,这种调适尤其在三星集团的产业选择——从米店、毛织、百货到电子,尤其重要。

    适逢全球化的浪潮,在此书发行之际,贡献敝人之学习、顾问及经营心得,使台湾地区的经营者更能有效地运用此书,以更客观及逻辑的精神,看待企业经营成功的要诀,并为自己企业找到永续经营之道。
三星能,台湾为什么不能?
    文/林宏文

    自1993年加入台湾《经济日报》跑新闻开始,我持续关心台湾地区的科技业,今年刚好是第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台湾科技业快速茁壮,让我见证一段高成长的黄金年代。

    不过,这几年,台湾科技业的成功方程式却变了调。DRAM倒了、LCD垮了,智能型手机疲乏了,而让这些企业踢到铁板的原因,全都指向三星。不仅如此,眼前还有更多难打的硬仗,例如太阳能、LED,甚至笔电、IC设计、晶圆代工等,都已见到三星铁蹄踏遍的痕迹。

    二十年来,台湾地区自豪的科技实力,如今似乎一点一滴在流失,与台湾地区同质性最高的韩国,已让台湾地区电子业全面溃败,仅剩台积电、鸿海或广达等少数大型企业,还能勉强维持领先。其余的公司,只要被三星如大鳄般的巨尾挥扫到,无不伤痕累累,重伤难持。╋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我也可以明显感受到,过去企业领导人的骄傲自信,如今也开始出现转变,只要一谈到三星,大家便开始紧张不安、失去笑容。可以这么说,采访产业二十年来,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大家是如此地悲观,如此地恐惧,闻三星而色变。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起几年前,我受邀到韩国三星总部采访。那次的行程没有见到太高层的主管,也没有看到台湾地区媒体最有兴趣的半导体或面板生产线,几天下来,采访过什么,我已不记得了。这其实很符合三星的作风,对于媒体宣传这件事,三星向来保守,太多事都是默默做,不对外说太多。

    但那次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三星的中层主管,他用流利的中文与我聊天,聊到他曾被总部派至老挝一年,他如何在那里生活、学语言,熟悉风俗民情等。当时,我只把这件事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聊题材,心里还不免觉得好笑:“老挝这么落后的国家,有什么好大费周章去住一年?”

    如今,再仔细回想这件事,我开始一步步去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也慢慢地把三星竞争力的拼图一块块组合起来。

    这个在三星内部称为“地域专家”的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来,总共派至世界各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四千多人,三星对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很可能是全世界企业中最彻底的,这也难怪,三星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每项产品都能做到世界第一。

    三星不仅重视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如今,韩国派到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已居全球之冠,其中当然不少都来自三星,甚至在麻省理工、史丹佛、哈佛等常春藤盟校中,到处都是拿着三星奖学金来念书的Ph。D,人数甚至比大陆留学生还要多。

    我一直喜欢用一个比喻,在产业气候快速变化的今天,三星就像一个异常强悍的新物种,将许多不适者全部淘汰,尤其是那些反应迟钝、跑得太慢,要吃很多食物才能填饱肚子的恐龙,肯定最先从地球上消失。

    三星经营一个世界性的品牌,用的方法与其他企业都不同,不像日本,也不像欧美,是一个全新的SamsungWay。这个席卷全球的“三星之道”,台湾究竟知道或研究了多少?

    八十年代,日本企业靠着质量全面崛起,让美国人兴起“日本能,为何美国不能”的感叹,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三星打败了芬兰诺基亚,日本索尼、尔必达,以及美国美光等,全世界都该问“三星能,为何我们不能?”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中,到底三星这个新物种是如何成长的?这么庞大的组织,内部是如何决策运作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相信有很多台湾企业都还搞不太清楚,甚至许多被打垮的企业,都还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失败的。

    从小,台湾的五六年级学生,都是看威廉·琼斯杯或跆拳道比赛长大的,对韩国人很难有好感,但是,谁能料到,如今韩风吹遍全球,年轻一代对韩国文化如此着迷,我们只能佩服,韩国人真的有一套!

    三星内部永远有一种“要做第一名”的气魄,以及“做不到第一,就去死”那种惊人的危机感,值得只想做老二的台湾,好好深思效法一番。我的这本《三星的逻辑:只有第一才能生存》,可以帮助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