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在资本流动上,美国某些人士在提出中国放开短期资本项目的过分要求的同时,对于更加安全的中国对美实业投资,如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的投资项目却干扰破坏。
人民币自由汇率背后的“伪自由市场”(2)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国际资本自由化”的真相,是在蔑视劳动力、技术、商品等要素平等流动权利下的话语霸权。它之所以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关键在于,相对其他要素的拥有者而言,资本的所有者,特别是热钱资本有着足够的金钱,去控制舆论,去推销自己的单边逻辑。其最终达成的目的是,通过不对等的单边舆论宣传攻势,误导目标国的决策者,以达成对于其他生产要素不公正的游戏规则,剥夺其他生产要素的受益人群的合理收入,乃至将目标国的财富积累席卷而去。
基于人类最基本的公理———公正而言,在发达国家仍然不允许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自由流进的时候,请不要一厢情愿地指望中国对资本项目,特别是短期投机资本不设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传统贸易理论严重误导中国(1)
2007年1月31日,一场“被告”缺席的“审判”在美国国会上演。
美国议员里斯·多德等人“发难”,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美国财长保尔森则“辩解”。最后,保尔森称“中国在汇率政策上确实仍然没有做到我们想要的和他们需要的”,并自定目标,在其两年多任期内,“让人民币形成基于市场经济规则、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自行浮动与定价的机制”。
其实,这种所谓一年一度的“汇率操纵国”的戏剧,对于中国并不新鲜。中国在加入WTO前,那时,戏的主题是“中国最惠国待遇”,都是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有人唱黑脸。在黑脸的法官面前,一个白脸律师担任“原告律师”,一个红脸律师再在他将要被判入狱的时候解救他,让“原告”感觉无比“侥幸”过关,让“被告”在心怀感恩中,不断加深“罪人”的暗示。
中国真的有“罪”吗?让我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美国的价值观中,程序公正是非常神圣的,按照国际法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或汇率分歧,不论谁为原告,都应该依照国际法,由WTO来裁定,不可能由美国人既当“原告律师”,又当“被告律师”,更不能再当“法官”。
如果按照WTO协议,各成员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各种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均无可指责的。换言之,在国际法的范围内,所谓“汇率操纵”罪名根本是不存在的。
从现实历程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从1980年的贬值到1994年的,那时,无人指责中国汇率操纵,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小幅浮动汇率制度后,迄今(2007年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约,人民币怎么反而被“操纵”了?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亚洲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人民币坚守固定汇率,举世赞赏,无人认为低估,现在升值了怎么就低估了呢?
因此,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现实历程看,所谓人民币低估的汇率操纵之罪,根本是莫须有!
当然,有不少学者言之凿凿:按照国际贸易的经典———国际贸易中,贸易顺差国是受益国,贸易逆差国是受害国,将导致该国的经济增长减慢,失业率上升等恶果,这个原理已经成为“贸易顺差原罪论”者的教条。
撇开教条,经济学的本质是人的经济利益之学,它们都是由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总结中提炼而来,都有它所发挥分析功能的特定时间、空间及人群条件,并必须得到现实的验证。从过去十年美国的现实来看,所谓经典的贸易顺差理论已经开始失效。其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攀升,从1995年突破100亿…167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019亿美元;美国的国际贸易总逆差也由1737亿美元上升到7258亿美元,但这十年中,美国的GDP平均增幅达到,平均失业率仅为,通货膨胀率仅有,完成了宏观经济学上几乎不可能的任务———“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的黄金组合。
旧理论已失效,那就需要新的工具来分析。在笔者看来,如果从中美两国经济关系中利润的流向来分析,则完全可以解释。
目前,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脉已变为美国投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原来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的成本是20美元,现在转移到中国之后,离岸中国的成本价是4美元,其中,中国从国外采购这双鞋材料的成本价是2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是美元。
如果按照贸易额顺差理论,每双出口美国的耐克鞋,中国对美获得了4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是4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吃了大亏”。但从利润额流向的角度看,每双鞋中国仅得到美元利润,而这美元的利润,还是没有计算中国工人健康的牺牲、环境污染等长期成本。而美国呢?获利极其丰厚:一、由于生产基地转移中国,每双鞋降低成本16美元,降低成本或减亏从财务上看就是利润。二、耐克还可以在中国销售,每双鞋可以得到10美元的利润。如果按照中美新的经贸关系来看,双方的合作共产生了16美元的新增利润,美国获得了的新蛋糕,中国仅获得利润份额。尽管以上假定或有所误差,但毫无疑问,美国享用了中美新经贸关系产生的绝大部分新利润。当然,中国由此获得了GDP的大幅增长,也有新增利润,但利润非常微薄,毕竟是新增蛋糕,这也是造成中国GDP高速增长,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乏力的关键原因。
。。
传统贸易理论严重误导中国(2)
中国廉价的OEM商品给美国公司创造了大量利润,进而支持了美国公司股票价格,还给美国消费者巨大的福利补贴。而中国因贸易顺差所获得的巨额外汇储备,又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和美国金融资产,降低了美国人的资金利率,即资金使用成本,又给予美国政府和企业大量的利息补贴。
对此,美联储都不能不承认,2005年4月,它在一篇名为《汇率对美国进口价格的影响:一些新的证据》的报告中指出:美联储不必承受太大的通胀压力,而执行“循序渐进”的升息策略,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所以,在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下,美国获得了最大的好处,远远大于中国。对此应该感恩的某些美国人,竟视此为中国的“罪名”。
他们摆不上台面的意图无非有三:一、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罪状,通过反倾销和特保,最大限度地挤压中国制造已经非常菲薄的利润;二、美国在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国民储蓄率很低而无钱可借的情况下,迫使中国为美元贬值埋单,分担美国财政赤字;三、为热钱进出中国打通道路,在必要的时候发动一场“货币战争”,以比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大的声势,一举击溃中国的金融系统,将中国锁定在必须依附美国和西方金融的“制造车间”的身份。
中国崛起东方,对此不能不防!
人民币升值解决贸易顺差如抱薪救火(1)
2007年1月15日,商务部高官对贸易顺差表态,“要将解决贸易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几乎与此同时,商务部网站全文刊登了题为《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报告,其“假定人民币低估15%”,称“到2007年底以前,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可能达到9%~10%”的预测,即2007年中国人民币可能升值4%~5%。
尽管商务部事后澄清该文仅代表商务部研究员的个人观点,但由于该报告在商务部官方网站刊登,发布者身份又是商务部的研究员,再加上与官方讲话非常巧合地同时发布,还是让市场理解为商务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市场对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的预期骤升。结果此后半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如果全年保持这种速度,则2007年人民币年将升值。
这一事件,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关系的争论推向风口浪尖,而关键的焦点是,传统的国际贸易与汇率理论———本币升值,顺差减少是否正确。
在前文分析中,笔者已通过逆差国的案例反证了传统的贸易顺差与汇率变化理论在美国的失效。而在中国,该理论也同样是失效的。
首先,该理论在过去19个月中已被初步证明失效,即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至今(截止到2007年2月1日,以下同),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