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伟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由于不是名牌学校,找工作时的机会相对就少了很多。没办法,他只能走“先就业再择业”的路子。他先在一家网络公司做推广业务员,一切从头学起,掌握网路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给客户。与客户洽谈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被客户问得张口结舌、唯唯诺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三个月下来,他那点基本工资根本就不够应付生活费用。
他又找了家广告公司做广告业务。可是做惯了书呆子的他并不擅长社交,工作半年后依然看不到绩效。于是他仔细反省,决定还是找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久他应聘到了一家小的图书工作室做编辑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他如鱼得水,很快就熟悉了核心业务。
鲁迅说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但求做稳奴才”,这话不假,现在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存在着这种观念。人们往往把生活的焦点聚集在狭小范围内的衣食住行上,以首先能安身立命为根本。比如,一个中国家庭移居到加拿大,平时一直关注的是以买房子、买车子为目标的物质世界。外国人喜欢谈论人生的社交活动他们也从不参加,更不去阅读那些在国内难有机会接触的书籍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国内很常见。中国人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把职业的锚丢进了沼泽地。一切以自身的安定为依归,造成“只要饿不着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
所以,众多的“穷忙族”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而是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大好的时光被浪费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上,而他们自己竟从未觉察到这一问题。如果把他们心中的那些杂念的旁枝一一剪掉,使生命里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树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之:跟着一个笨老板
在一个公司里,老板是组织的核心。如果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差,松散而无效率,那只能说这个老板不够优秀。
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层和决策层,老板是企业的龙头老大、公司的掌门人。他能够确立组织的宗旨和方向,并要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他也是企业的发展决策的制订者,因此他的任何意志和思想甚至一句话都将会决定企业的命运。他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比如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等等。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管理一个企业就如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一样,好的将领、正确的指挥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差的领导和错误的决策则会将整个部队送到敌人的枪口下,割断整个企业的命脉。
老板的作用就是带领属下引导企业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发展了才能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你跟了一个笨老板,他不具备那些领导该具备的才能,那你也只好跟着他继续“穷忙”了。
2007年,李爽经过面试,被一家广告公司聘用了。在新的职场中,李爽的工作热情非常高,不断提出新的创意,然而一段时间后,李爽发现自己的创意死亡率极高,这让他十分纳闷。
一次,李爽拿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方案去见老板。老板没有看他的方案,却对他说:“你工作的积极热情非常值得肯定,这样吧,现在业务方面人手比较紧,你先去业务部帮他们做一段时间吧。”李爽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了一句:“您是说让我做业务?”“是的,不论我们设计的方案多么好,也得有客户来才行,现在我们缺的是业务,客户多了公司才能发展壮大嘛。”
“可是我没有做过业务啊?”李爽有些急了,“我学的可是广告设计专业。”老板微微一笑:“没有关系,慢慢锻炼锻炼就好了,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业务的。好了,先就这样定了。”
李爽无奈,走出了老板的办公室。后来李爽才知道,这个老板一向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劝告。以前公司的广告设计都是由老板亲自来做,即使是别人做的,他也要按照他的意图给改上一改。近来,他发现李爽很有设计天赋,设计的广告几乎天衣无缝,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于是他决定把李爽调去做业务。
李爽知道这件事后,找个理由辞职了。后来听说这家公司并没有发展多长时间就倒闭了。
像这种老板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于浩是一家豪华饭店的老板。他当初上学时候就不好好读书,好逞强,整天和一些无赖在一起耍。后来接替了他父亲的产业,成了现在这家饭店的老板。可是他根本不懂管理之道,他见原来父亲雇用的总经理什么事都管,甚至在饭店里说话比自己都算数,他便气不打一处来。以为权力都被总经理夺去了,随便抓了个把柄就把总经理辞掉了,然后亲自接管。
以前和于浩一起混的无赖们听说于浩继承了这家饭店,便天天过来蹭饭。于浩也义气冲天,天天大摆筵宴免费款待各位“兄弟”。半年之后,饭店的账户已略见亏空。于浩又想出了一个“歪道”——取消了饭店员工的工作餐来节省开支。原本厨师和服务员等饭店员工都是由饭店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的,现在一下子都被于浩取消了。员工们当然怨声四起,一个个相继辞职,偌大的一个豪华饭店成了一个空壳。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跟了这样一个老板,会有什么结果呢?
可见,选择一个好老板,对于“穷忙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睿智、老练的领导者能把企业带向一个正常快速的发展道路,会使企业持续不断进步。笨蛋老板则只能把企业带向不归路,毁了企业也毁了员工的前程。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作为“穷忙族”,在择业的同时也要选择一下老板,看他是否真正具备领导的能力,是否从高层到基层都严格要求,行使领导的作用,是否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快速行进。 。 想看书来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之:安于日薄西山的企业与边缘化的位置
“穷忙”不是上帝赋予一个人的义务,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行为注定的结果。有些人甘愿守着一个有点保障的平凡职位,他往往会花好几个小时告诉别人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他真会掩饰对工作的不满)。但是人们知道他在欺骗自己,他自己也知道他在自欺欺人。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与成长,才能摆脱“穷忙”。但是,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使他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于是便安心于一个日薄西山的企业,或者站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化位置上,永远“穷忙”下去。
其实这种人已经有恐惧感,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大家反对自己,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自己已有的东西。这种人中有些很有才干,或许是因为时运不济,摊上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企业,或者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上,所以走上了“穷忙”之路。结果,天长日久,他们习惯了自己位置上的安定,失去了再拼一把的勇气,进而彻底地成了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老邢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70年代,工作于80年代,他是赶上工作可以接班的最后一批人,于是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地的国企林业部门谋了个小差事做。在当时,林业部门是很红火很风光的单位,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老邢所在的那个地区的林业局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幸亏还好有国家政府的些许拨款还可以勉强维持。而老邢呢,如今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着他的那份小差事,赚着他那有数的一点工资。
对老邢来讲,安于现状就是最好,虽然赚钱少点,但是还算稳定。殊不知,与老邢同时代的人,有很多舍弃了当初日薄西山的工作单位,走上“下海”之路,现如今都已经成了大公司的老板,过上了“富闲”的生活了。
对于初涉职场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就是要重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如果你的单位日渐衰退,在市场上失去了任何竞争力,一点发展前景都没有,你难道还要死守到底为它而穷忙吗?或者,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