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兵法说什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要简单回顾一下近代史了。要知道,《孙子兵法》的崛起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追根溯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还有劳于日本人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成长,一度直逼美欧。当时美国人震惊了,他们想不到战败的日本经济腾飞竟然这么快。美国人就去研究,派了很多考察团,并对日本人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卓绝的研究,美国人惊讶地发现原来日本人的经营理念并非原创,他们也只是从中国吸取了些许兵家思想,而这其中又尤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为主要成分。从此,《孙子兵法》借日本人之手传到了美国,继而传到了欧洲。《孙子兵法》就这样被传开,并在商战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当然,《孙子兵法》的传播不只是日本人的功劳,还得着重感谢整个西方世界。因为他们的冷战太成功了,以至于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冷战时代一结束,一个新的世界主题摆在眼前:如何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生存发展,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国家战略思想指导新的国际秩序。
  这年头,没有人希望打一场什么核战争,显然得不偿失,弄不好一起进地狱,代价很恐怖!整个世界在不安中前进,直到大家在反恐过程中,领略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之后,全世界都震惊了。
  于是,无论中国人的研究,还是外国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都不谋而合地汇集到了一个字——全。于是,2 500年前孙子那种高度理念性、高度境界性的战略指导思想、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人。
  “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这是当今世界最高的一种主题和一种境界,只有世界的全,才能维持世界不断发展。终于,在这一认识下,世界终于清静、和谐了。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得到了中国以及某些少数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穷兄弟的高度认同。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2 500年前的孙武够牛!为中国人、也为全世界,留下了伟大的智慧财富。他影响了我们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

《孙子兵法》原来不打仗
原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
  这绝对是《孙子兵法》13篇里相当重要的一篇。道理很简单,因为始计篇像把钥匙,是破解《孙子兵法》的逻辑主线,是总纲,它的逻辑将贯穿整个13篇。抓住了它,理解《孙子兵法》就很容易了。
  小逻辑
  首先,对本篇做个情况摸底,对始计篇整体扫描。
  一开篇,孙老先生就摆出了议论文的架势,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观念:战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尽量不要去发生战争。奇怪吧,一个字也没有说如何用兵打仗之类的话。
  亮明观点后,孙老先生进一步讲战争这么重要,就要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来认真、详细地进行评估、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事七计(五个角度、七个方面)”。
  五、七评估、分析后,孙老先生对战争作出了定性,即战争——诡道也。随后,展开了诡道12法的阐述,这是战争获得胜利的重要外在手段。到篇末,孙老先生提出了本篇的重要结论:要在战争之前,充分地对五事七计进行评估,对战术进行制定,做出计划,进行计算,(注意:这个计算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数学计算。)从而达到未战之前胜负已定!也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的道理。
  概括地讲,始计篇就是摆出对战争的看法。提出了通过五个角度、七个方面对整个战争进行评估;评估后,给出了战争过程中的战术原则。最终,对整个战争的胜负,提出多算胜、少算不胜的计算型的思维方式。至此,构建了始计篇“未战见胜”的逻辑模型。
  讲在开头,就不得不说《孙子兵法》很伟大。因为既然是兵书,总是要讲打仗的,特别是开篇,更要“打”得轰轰烈烈。但是,孙老先生绝对是个例外。一开篇,他只字不提怎么打,而是开门见山地发表了战争定性宣言:战争的基本立足点、出发点,而这个出发点,也就基本定位了《孙子兵法》是一部怎样的兵法,它为什么了不起。
  请看《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仔细推敲,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孙老先生认为战争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战争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话到这份上,不要以为孙老先生说严重了。因为,能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的,一定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战争“很重要”,孙老先生很严肃。这个关乎民生存亡的大事绝不可儿戏,不能胡言乱语,说话要负责任!
  第二,孙老先生提到:战争,“不可不察也”。
  现在,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孙老先生当时的面部表情。好个“不可不察”,从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孙老先生的为人、价值观。他一定不喜欢打仗,不赞成以武力解决一切。他更主张战争的目的就是止戈为武。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阻止暴力,这是他的一个立足点。这是怎样的境界!
  西方兵法强调如何进攻,怎样战胜敌人,硬碰硬。《孙子兵法》却是另眼看世界,是站在一个心怀天下的角度。这也正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西方人也觉得《孙子兵法》了不起、让人大为赞叹的重要原因。
  孙老先生没说“一定要察”,而是“不可不察”。两个“不”,两个否定,更加深了着重肯定的境界。今天的人,完全能够感觉到老先生当时是用怎样的一种感情在述说——战争,不可不察!它非常非常地重要!这就是孙老先生的人文精神和做人的境界。
  五个角度七个方面
  孙老先生亮明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后,接着就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来考虑评估。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事七计。所谓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七计就是对五事的展开、对比。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但这个“五”和“七”绝不能小觑。
  

“道”: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1)
首先说“道”。《孙子兵法》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
  孙老先生说“道”这个东西很厉害,能让下面、上面一条心。做到这就厉害了,可以视死如归,一点也不含糊。
  不过,还不能说得这么草率,因为“道”这个字太深了。所以,笔者斗胆为“道”作个补充定义:“道”是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即“道”是凝聚!“道”是力量!“道”是人心!特别说明的是,三合一,缺一不可。
  林青霞的话
  首先,“道”是凝聚。
  说起“道”,多数人的印象一定是很玄、很神秘!但越神秘的东西往往骨子里越简单。比如,曾有记者采访大牌影星林青霞,问她最喜欢的成语是什么?答曰:“众志成城。”什么意思?凝聚啊!这就是“道”最好的答案,简单吧!
  有人问,凝聚与“道”有什么联系?当然有!“道”如果等于凝聚,就可以使人上下意志统一,左右没有畏惧,共赴生死。说得更明白点,无非是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